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抑鬱症只是一種病,它不需要承擔更多的敵意,也不需要無謂的憐憫

抑鬱症只是一種病,它不需要承擔更多的敵意,也不需要無謂的憐憫

圖片:《歡樂頌》

「抑鬱症」可能帶來的「職場歧視」有哪些?

知友:李松蔚(400+ 贊同,收錄於知乎圓桌)

我想說一種隱形的,甚至看起來不像是「歧視」的歧視,就是:

不恰當地「關照」那些抑鬱症的患者。

比如,我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某某有抑鬱症」,所以——

大家跟他說話的時候小心一點,不要刺激到他。

你平時跟他來往比較多,注意一下他的情緒,有什麼變化要留心。

他跟你吵,你不要一般見識,他有抑鬱症嘛。

他工作不得力?算了不要催他,人家能上班就不錯了。

之所以說它們不像是歧視,是因為相比於貶低,排擠,否認,上面的這些看起來還是有一點人情味的。

甚至我認識一些單位的領導,了解到某個員工有抑鬱症的時候,會出於樸素的同情,暗暗減輕對方的工作量,或者降低對工作的要求,避免給他太大的壓力。

會這麼做的當然是好人。但這種好心的背後有一種暗示:一個人有抑鬱症,這個人就「不太行」。能力也好,精力也好,脾氣也好,都要打點折扣。領導是好人,願意花一些額外的成本,優待這些「不太行」的人,看似沒什麼壞處。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成本畢竟不是白來的。

接下來怎麼辦?公司是不是還招「抑鬱症」的員工?畢竟不是福利院,為什麼要選一些「不太行」的人貼時間貼錢地伺候?如果再有這樣的人,是否乾脆敬而遠之為上?應聘之前是不是都填一下心理量表,再發現有抑鬱傾向的,哪怕只是普通的敏感的,內向的,是否為安全起見都不要招了?

就像延長女性員工的產假,可能會加劇對女性的用工歧視一樣。這種好心往往經不起推敲,還會有反作用。

所以看起來是一層糖衣,核心還是歧視。它像是在說:「抑鬱症的人不行——所以要多給他們一些關心。」我們會被後半句話所感動,於是忘掉了前面那一點微妙的不妥。

(順便說一句,抑鬱症「不行」,這話經不起推敲。我認識一些得病的朋友,才華橫溢,而且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甚至在普遍認為壓力較大的領域,比如創業,比如科研)

退一步說,就算一個人因為疾病,能力有所退化,他仍然可以為自己的工作負責。就像我們生病,影響工作的時候,就會請病假。能請幾天,是否帶薪,這些都有具體的規定。

抑鬱症也是一種病,完全可以按照生病的規矩來。而不必當事人都沒有開口,就有人說:「噓——他有抑鬱症,不要給他布置這麼多工作」。這樣好像是在宣告:他沒法為自己負責,我們要為了他好。

優待從來都是與「剝奪責任」相伴而生的。父母對小寶寶好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父母也不指望小寶寶為自己負擔什麼責任。但抑鬱症的病人不是小寶寶,他們只是生病的普通人。

在大學工作的時候,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會有老師問我,聽說某某學生有抑鬱症(或者別的什麼症),他現在缺勤,掛科,沒交論文,要不要手鬆一點,照顧他一下算了?我就問,其他學生可以有這樣的待遇嗎?他們說沒有。我又問,這個學生有申請過特別的優待嗎?也沒有。

真的,我很少遇到抑鬱症的患者主動申請優待,但他們身邊的人,常常把特權硬塞過去。

而特權和歧視,往往是一體兩面。我反對特權。不是因為鐵石心腸,我也希望學生受到照顧,掛科可以重修,學習困難可以緩考,甚至可以休學。但它應該是一視同仁的。而不是因為有了抑鬱症,就可以曠課也不記考勤,或者在閉卷考試時翻書,或者把 59 調成 60。

我可以證明,一視同仁的姿態對每個學生——不管得沒得抑鬱症——都會有好處。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所以我不反對手鬆。手鬆很好,但最好對別人有多松,對你就有多松,不會因你的民族、信仰、外貌,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就格外地松。也不會因為你生病就這樣。

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抑鬱症就只是一種病,跟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每個人都有可能得病,所以病人也是普通人的一員,遵循普通人的勞動規則,出多少力,賺多少錢,工作之外該看病看病,該休息休息,不想幹了也可以直說。

如果什麼地方有失職,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總而言之就是普通人的一切。不需要比任何一個人承擔更多的敵意,當然也不需要無謂的憐憫。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當抑鬱患者存在精神病性癥狀
娛樂圈又一女星抑鬱自殺,年僅16歲!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