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小美:95%的小仙女都搞錯的化妝重點
底妝
很多人認為粉底液是為了讓你變白的?
錯!
粉底液是為了讓你膚色均勻!
啥是膚色均勻?
主要是指臉部部膚色均勻問題。素顏狀態下我們的臉部皮膚會有以下的疑難雜症:
粉底液的作用就是輕微地矯正膚色不均,剩下的就要交給遮瑕膏了。
遮瑕膏是根據色彩原理,使用瑕疵的互補色來中和色差,從而統一膚色。
粉色遮瑕膏——遮蓋雀斑、痘印,蜜桃色遮瑕膏——遮蓋黑眼圈,綠色的遮瑕膏——遮蓋泛紅、痘印。
如果你選粉底液總是比自己的膚色白一個色號,那麼就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
臉跟脖子有色差、臉跟耳朵有色差、臉跟胳膊有色差…
精緻的底妝佔了成功妝容的一半,底妝搞定了,基本形象就沒有大問題了;形象沒大問題了,人生也沒啥大問題了。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粉底液呢?
· 了解自己的膚質與膚況(請對號入座)
乾性皮膚:乾燥缺水、易有細紋、有雀斑、易浮粉卡粉
適合乾性皮膚的粉底產品:滋潤、有光澤
推薦:阿瑪尼大師粉底液;YSL逆齡粉底液;資生堂瓷光粉底液;
油性皮膚:臉部出油、粉底液暗沉、毛孔粗大、鼻翼臉頰泛紅、有痘痘閉口問題
適合油性皮膚的粉底產品:持久、控油
推薦:雅詩蘭黛double wear;阿瑪尼lasting silk UV;
混合性皮膚:T區出油、毛孔粗大;兩頰乾燥、脫皮、敏感
適合混合性皮膚的粉底產品:T區使用控油的妝前乳,選用輕薄的粉底液,再用散粉或粉餅在T區加強定妝.
推薦:wet n wild-photofocus;阿瑪尼power fabric;
敏感性皮膚:易泛紅、脫皮
適合敏感性皮膚的粉底產品:皮膚負擔低、輕薄、葯妝品牌
推薦:covermark粉底液;zelens粉底液;
· 去專櫃試色,在室外觀察妝效
在網上做好功課,哪家的粉底液系列適合自己的膚質,然後去專櫃親自試,最好逛個街出門觀察一下妝感,順便看一下路上的小鮮肉。
看看和自己的皮膚是否貼合、是否有明顯妝感、遮瑕度怎麼樣,再決定是否掏腰包。
眼影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長得好看的人都是相似的,長得難看的人卻各有特色。
當我不會化妝,素麵朝天,不畫眼影的面對這個世界,我常常通過男同學的冷漠感受到世界的殘酷。
當我想要學習化妝,看到下面的眼影盤內心是崩潰的。就像我高中做數學題一樣,明明寫的都是漢字,可我一句話也看不懂。
看起來每盤眼影都不同,又好像沒什麼差別,就像曖昧初期不確定備胎心思的感覺,既不知道怎麼選,也不知道怎麼畫,知道眼影是眼妝必不可少的一環,可是感覺很複雜,只好放棄或者隨便應付,就像面對註定要分手的戀情一樣。
真羨慕你們年紀輕輕就遇到我,以下,就是新手選眼影及畫眼影的全攻略,有了它,實踐它,你這輩子都要頂著「媚眼女神」的光環一直生活了。
選色篇
眼影盤裡那麼多顏色,看似讓人眼花繚亂,其實只有5種分類:打底色、提亮色、眼線色、過渡色、眼窩色。
每種眼影畫法從簡單到複雜,也只會用到1-5種顏色,了解到每種顏色的質地和作用能幫我們快速上手:
打底色:一般為亞光,眼影盤中的最淺色,作用是把眼皮變乾爽,為了後續的眼影更加顯色,若為干皮或眼皮上已經有粉底液均勻過膚色了,此顏色可省略。
提亮色:眼影盤中最閃的亮片色,小面積使用,用來提亮眼球中央、眼頭,也可做卧蠶,可使眼妝變得更立體。亮片色有膨脹作用,腫眼泡慎用,尤其是在眼皮上方,會顯得眼睛更腫。
眼線色:眼影盤中的最深色,貼近睫毛根部畫,可使眼睛變得更加深邃,有消除眼睛浮腫、延長眼線、放大眼睛的作用(有點像在寫葯的適應症)。
過渡色:顏色輕重介於眼線色與提亮色中間,可讓深淺色的過渡更加自然。
眼窩色:亞光質地,故名思議畫在眼窩位置,一般選用灰棕色,用來加深眼部輪廓。
大家可以按照這種分類去看下自己的眼影盤,有時一盤眼影不一定包含5類顏色,大家也不用慌,這5類顏色可以隨意組合,有時淡妝只需要1-2種顏色,可以單獨使用亮片色、過渡色,也可以組合亮片色+過渡色、眼窩色+打底色等,組合方法在下面眼影畫法中會說到。
動手篇
再多前戲不提槍實操(一聲)都白搭,下面分享幾種最實用的眼影畫法:
1.單色眼影用法
第一種:微珠光眼影鋪滿眼皮,再用噴濕的刷子沾取眼影粉抹在眼球中央。
第二種:亞光眼影由睫毛根部向上暈染,顏色由深變淺。
2.懶人塑造輪廓:雙色眼影用法
第一種:亞光眼影鋪滿眼皮之後,用眼線筆畫眼尾三角區,並用刷子暈開。
第二種:亞光/珠光眼影鋪滿眼皮之後,選一個眼窩色暈染眼窩。
找到眼窩的方法↓
3.常規法
①小煙熏:適合所有人,尤其適合內雙、腫眼泡、單眼皮女生,有拉長放大眼睛,讓眼睛變深邃的作用。
②拉長眼尾法:不適合眼距寬的人,適合臉寬的人,能延長眼尾、調整眼睛比例,使之更接近「三庭五眼」的標準。
③三段法:眼頭及眼尾顏色較深,眼球中央提亮。
適合所有人,尤其適合眼距寬、臉寬的人,能拉近眼睛距離、延長眼尾,讓五官比例更接近「三庭五眼」的標準。
最後叨逼叨:
畫眼影太有必要了,就像每天出門要穿內衣一樣,不穿是不是不夠大? 眼影的原理也是一樣,通過顏色的深淺對比,調整眼睛的缺點,使之更接近「三庭五眼」的標準。
我們要了解自己眼睛的特點,和眼睛在五官中的比例,結合眼影和眼線調整眼形。
比如說我眼睛比較圓、眼距合適,但臉比較寬,所以我畫眼影就著重拉長眼頭、眼尾,讓眼睛顯得更長。
▼
比如有些人是下垂眼,就不要畫下眼影的後半段了,而著重在下眼影前半段與上眼影的後半段(有點像繞口令)
▼
再比如有些人是上挑眼,忌畫上挑的眼線和上揚的眼影,宜注重下眼影后半段,使之接近標準杏仁眼。
▼
多學多化,總有一種畫法適合你!
眼線
我這人沒啥優點,就是技巧比較多——前男友如是說。
初學化妝的攔路虎太多了,簡直比街上的路虎還多。如何畫好眼線,如何畫好眼影,如何修容blablabla….
你說難嗎?
真的不難
和談戀愛一樣,熟能生巧罷了。
日常妝眼線,眼尾自然拉長,畫了點眼角
▼
我曾經也在化妝路上磕磕絆絆走了好久,下面的經驗可都是血淚史,我這人踩的坑多,是人渣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好姑娘。
眼線篇包括:
新手如何選擇眼線產品?
新手畫眼線的手法?
畫眼線常見的錯誤方式?
如何揚長避短選擇眼線形狀以及畫法演示。
1.眼線硬質筆or眼線液or眼線膠
畫眼線的東西多了,眼線液、眼線筆、眼線膠、眼線膠筆.....
基本分三類:眼線液類、硬質筆類、眼線膠類
優缺點PK:
持久度:眼線液>眼線膠>硬質筆
線條細緻度:眼線液>眼線膠>硬質筆
易修改度:眼線膠>硬質筆>眼線液
易上手度:硬質筆>眼線膠筆>眼線液
眼線膠筆更適合新手,因為相對比較幾項數據來說,一好修改,用棉簽用力一擦就擦掉了,眼線液之類的一畫上去就幹了,而且比較持久,持久不一定都是好事(大家別想歪啦),要修改難免會影響到眼睛周圍的眼影與底妝。二眼線膠筆觸較粗,對於精確使用度要求不高,選擇持久度好的眼線膠筆,新手也能輕鬆畫好眼線,反正我干皮是完全hold住的,油皮可以用眼皮打底、加散粉的方式控制一下。
▼
2.三段式手法
活兒好不好,全在手上體現。
手殘如我到現在都是用這種三段式畫法,最適合新手。
具體來說就是先畫眼尾,再畫眼頭,最後畫中間,這樣更少出錯,容易把握眼線方向,線條更流暢。
▼
3.通過眼線改善眼形
我們化妝要記住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draw,不得了不得了,現在都會拽英文了。
就是我們通過化妝讓自己變的更完美,多餘的就打陰影隱藏起來,想突出的就打高光。
就拿眼線來說,總有人把眼線化成這樣,或者那樣,花樣扮丑。
我們畫眼線的目的是要讓眼睛變有神!變大!更接近杏仁眼!
不是坐梳妝台前半天把自己打扮成如花。
由此說下眼線畫法常見錯誤 :
①內眼線露白:內眼線露白的話,使外眼線看起來生硬地飄在眼睛上,並沒有放大眼睛的作用,反而顯得很粗糙。內眼線是畫在內粘膜及睫毛根部的,看到有回答說內眼線畫在睫毛根部即可,我只畫睫毛根部的話,內粘膜還是暴露出來的(我做過雙眼皮手術)。如果有同學內眼線只畫睫毛根部,沒有出現下圖的問題,你就完全可以只畫睫毛根。
②外眼線過粗:外眼線應貼睫毛根部畫很細的一條,任何超過雙眼皮褶的眼線都是生硬的。
③下眼線生硬:用眼線液or筆畫下眼線很有年代感,也比較生硬,更建議用深色眼影代替下眼線。喜歡下眼線的朋友,可以用深色眼影暈染下眼線的後1/3或2/3,更能放大眼睛。
眼線的畫法和各自適合的眼形
內眼線:用如圖所示的姿勢,把眼皮稍向上拉,讓眼睛內粘膜暴露出來,在如圖所示的位置畫滿即可 ↓
自然拉長眼線:用上文所說的三段法,先畫眼尾,再畫眼頭,最後畫中間。
這裡要提到一個很厲害的技巧!
▼
拉長不是從眼尾拉長,而是從眼睛中間向後平拉!這樣顯得人更精神!所有化妝的線條都是往上走的,才能起到提拉的作用,更顯年輕!
開眼角眼線:這個畫不好易被人當做黑色眼屎和狐狸眼。用眼線膠筆會畫的更自然。我在新手的時候覺得開眼角眼線很厲害,但是自己總畫不好,自從掌握了好的方法之後,就愛上了這種畫法,所以鼓勵大家要多嘗試!
要點:鏡子放下面,在眼頭從內粘膜往外畫,要順著自己的眼頭生長方向,不要畫出來太多,非常生硬,適得其反。
適合眼距遠的人,以及追求嫵媚妝感的baby。
▼
下垂眼線:也叫狗狗眼,給人無辜清純的感覺,畫法非常好掌握,在眼睛後1/3處下筆,向下拉,超過外眼角的平行線即可。
適合上挑眼,以及追求無辜感的baby。
▼
上挑眼線:歐美妝常用,氣質霸氣御姐的也能駕馭。在眼睛後1/3處下筆,順著眼睛的形狀畫到眼尾,然後往上拉。
適合下垂眼,以及追求歐美感及御姐范兒的baby。
▼
以上就是底妝、眼線、眼影的畫法攻略了,多學多用,顏值能上升三個+哈哈
你也可以來這裡找我玩
知乎/微博/小紅書
▼
前任小美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分享
就請給我點贊(左下角)和分享到朋友圈吧!
別忘了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我哦


※越南の旅行——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瘋狂
※戀愛的3個細節,你懂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