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讀《說文解字》,先要弄明白啥是「古文經典」,啥是「今文經典」

讀《說文解字》,先要弄明白啥是「古文經典」,啥是「今文經典」

《說文解字》是篆刻的必讀經典,也是必備的工具書,它是中國語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寫《說文解字》,許慎用了21年的時間,花費了半生心血。既然它關乎字形,而篆刻是關乎字形的藝術,那麼熟悉《說文解字》當然也就關乎篆刻創作,因此通讀《說文解字》是篆刻和文字學學科的基本功,了解它的字形根據也就非常重要。

(《說文解字》書影)

我們解讀《說文解字》也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會注意到,漢字是由「六書」造字原則來構造的,而六書原則也是許慎解說漢字的基礎。而實際上,「六書」這個漢字根本造字法則並不是許慎的首創,第一個提出「六書」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歆,他是古文經學的開創人物。這個人很牛,他是劉邦四弟劉交的後裔,劉德之孫,劉向(就是《戰國策》的作者)的兒子,他是古文經學的繼承者,曾經跟父親劉向編訂《山海經》,他不僅在文字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製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他是第一個不沿用「周三徑一」的中國人,並定該重要常數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劉歆率」之稱。

(挾書律的紀念石)

這中間有個概念:「古文經學」,那麼,對應的就應當還有「今文經學」。這兩個概念如何來的,說來話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焚書坑儒,甚至還頒布了「挾書令」(也稱挾書律)。所謂的挾書令,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頒布民間有私藏《詩》《書》和百家書籍者來族的法令,有藏有這些儒家經典的人就滅族,這是非常嚴酷的法令了,由此,儒家經典幾乎絕跡。

到了西漢初年,漢惠帝廢除了「挾書令」,這是儒家思想漸漸抬頭的政策。到了文景之治之後,朝廷開始漸開獻書之路,並有意識地搜求舊典、發掘古籍。到了漢武帝朝,乾脆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甚至為了使儒家的「六經」進一步為漢王朝的統治服務,在朝中設立了「博士」官職,讓知識分子整理這些經典。

搜求這些經典有兩個來源:

1、漢人憑自己的記憶、靠背誦,靠口耳相傳下來的,這些內容漢人用當時通行的隸書記錄下來,作為傳本。比如《尚書》就是由「博士」伏生口授,晁錯記錄的;《春秋公羊傳》是經過五世口傳,漢代才用隸書寫在竹帛上的。這些經典叫「今文經典」,書寫用的是當代人的書法字體:隸書。

(魯壁紀念碑)

2、從地下或者牆壁里挖掘出來的古本或者由民間藏家獻出來的古本,這些挖出來或獻出來的古本,是用先秦六國文字紀錄的。稱「古文經典」。這些經典大致有:(1)魯恭王從孔子宅壁里挖出的《尚書》、《春秋》、《禮記》、《孝經》、《論語》;(2)北平侯張蒼獻的《左氏傳》;(3)河間獻王所得的古文先秦舊書,其中包括《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4)魯三老所獻的《古孝經》;(5)魯淹中出土的《禮古經》。(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

(魯壁實拍)

我們看,其實這兩種傳本,本來只是記錄文字的不同,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比如某個字在某段文字里因為為寫法的不同產生的歧義,比如某段話背誦的話會與文獻里有所區別等),研究的人卻形成了兩個學術上的派別,大家對六經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因而各立師法,標榜門戶。這導致六經有「古文本」和「今文本」的區別,西漢的200年間,一直是今文占統治地位,原因是記錄者或其傳人大多在世,這時候的古文經典多為秘藏,或者是民間私本,因為朝中未設博士,不列學官。到了西漢末年,就是上面提到的劉歆,他向皇帝建議將古文列入學官,今文學家們極力反對。直到東漢末年,鄭玄注《三禮》雜揉了今古文兩派學說,這場曠日持久的鬥爭才算暫告結束。

注意一點:許慎是古文經典這一派一邊的的,他所處的時代是東漢中葉,當時的古文經典派壓倒今文經典派,是古文經學的全盛時期,因此,許慎這個當時被譽為「五經無雙的許叔重」才成為公認的古文學派大師,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說文解字》,也有機會在《說文解字》里看到許多某字古文的寫法,這些寫法,很有可能更接近遠古創造漢字的人的想法。

(【老李刻堂】之295,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學篆刻,這裡有個必備的書單
理解了字法,你的篆刻技法學習才真正入門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