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怎樣演哭戲呢?誰的哭戲需要藉助眼藥水?
演哭戲有四種形式。
一種是共情式的。
這種是最早的演哭戲的方式。
因為哭這種情緒一般平時很難碰到,所以當要演哭的時候,演員很難把情緒迅速調整到能夠掉淚的狀態里,於是只好尋找共情的事情。
比如,在演之前看點催淚的東西。
視頻也好,MV也好,書籍文字、電視報道……什麼都可以,只要是能讓人哭的東西,都看,甚至現場讓人來辱罵演員,或者毆打演員,直到他掉出眼淚來。
第二種是記憶式。
這種是第一種的衍生方法。
因為不可能總是現場去想辦法讓演員哭,一來損耗太大,二來浪費時間,演員也不能總讓別人揍自己,於是就想出了記憶法。
演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哭的時候,記住此時的感覺,尋找內心情緒波動的根源。
記住之後,在每次需要演出時,就可以通過喚醒這些記憶,來讓自己哭出來。
第三種是反應式。
這種是第二種的加強版。
當演員記住了自己日常的哭泣方式後,開始進行反覆的訓練,通過各種情境下模擬哭的情形,讓自己的身體形成一種應激反應。
這樣每次在需要哭戲的時候,演員對自己的身體已經掌握的非常熟練了,想哭就哭的出來,而且導演一喊卡還能瞬間回收情緒,這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以前哭戲的演法只有三種的,後來又有人發明了第四種。
對,就是Angelababy小姐發明的Angelababy式哭法。
具體的形式就是,在哭之前,準備好一瓶眼藥水……
哭戲是檢驗一個演員的最高標準,這話一點不假。演技好的演員,不需要幾分鐘就能落淚,演技差的則需要藉助眼藥水來完成了。
1.情景轉換
想想自己遇到的難過的事,比如失去了至親之人,最艱難的時候都是怎麼熬過來的。從前的往事也隨之出現在腦海里,那些藏在內心裡的記憶隨之迸發出來。這個方法的局限性在於表現出來的痛苦和角色的痛苦情感不匹配。有時只是含情脈脈的哭戲,表演出來有可能會大不同。
2.外部刺激
一些悲傷的音樂或曲子,也是可以烘托氛圍的,但這種效果只適合自己單獨練習,畢竟拍戲時沒那麼多時間給你去揣摩。
3.進入角色
簡而言之就是,忘記自己現在是誰,完全融入要飾演的角色中。這個需要劇本、角色等設定,很考驗演員的投入度。
不論是什麼哭戲,更多的是演員自己的練習,沒有誰一拍戲就能馬上哭出來,都是靠著一點一點的磨練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