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新加坡到香港,26歲前我學到的六件事

從新加坡到香港,26歲前我學到的六件事

在臨去新加坡的時候,突然想起五年前的這個時候,還在讀大學的我也正在準備去獅城交換。回想在新加坡的點點滴滴,除了感覺時光飛逝之外,也愈加發現這段異國讀書經歷的可貴。第一次走出國門接觸外界的人和事,許多對話和經歷還歷歷在目。回想起來,才發現那時候不自知的單純和簡單,也能想像那時候身邊朋友們對自己又氣又愛的無奈之情。

從新加坡回來,大學畢業,然後再來香港讀書工作,迷迷糊糊的畢業工作長大的同時,也被香港這座頗具性格的城市影響了許多。臨別之際,除了對香港有些不舍之外,也有許多期待,期待好像更成熟一點的自己,是不是能把生活過的更有意思,少些迷茫和焦慮,多些自信和勇氣。

21歲時在新加坡過生日時,我們說Forever21,永遠21歲;而如果沒有意外,自己的26歲將也在這座城市度過。想到這,也想把這五年感觸最深,變化最大的東西總結出來,也算是為自己踐行。

學會平衡生活中的不同事物

學習,工作,感情和對新的東西的探索,這些都在生活中互相影響和滲透的,而非割裂開來的部分,就好像大多數運動項目一樣,肢體的協調是最重要的;

同理心

去用心理解別人,走出自己的世界,真正關心他人,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因為生活的幸福感很多是來自與社會的關係;

學會付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充盈生活的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而是自己做的事情,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是一種消耗,而是一種收穫;

說出自己的感受,去真正了解他人,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之中:

沒有被人體會到的感情只是自己的獨角戲,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存在於兩個人的互動中的,沒有溝通,到最後只會發現情緒大多被浪費,更多來自自己的腦補而不是現實真實的情況;

做選擇時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評價:

無論外在的條件和數據是多麼靚麗,自己日常的感受才是真實的,自己的收穫,自己的情緒只有自己最明白,而生活的幸福感更多由這些內在的東西決定;

選擇主動而非被動, 選擇自己去承擔責任而非被外界推著走

無論在感情或是工作中,只會被動的去接受,是把自己放在更容易受傷害的位置上,要自己主動去選擇喜歡的人和事,自己來把控節奏。

要有自己的stance,不要因為旁人的評價和經歷或者自己的游移不定而輕易改變,明確自己的priorty之後就去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耽於細節和困難一直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淡水魚說 的精彩文章:

TAG:淡水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