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諫官包拯、吳奎、陳旭向皇帝進諫言說,工部尚書、平章事宋癢,不檢點約束自己的子侄輩,放縱他們違法亂紀,而且他本人在政府部門沒有做出什麼成績出來。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他記憶力非常好,只要是書籍,他都要閱讀學習一番。他後來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吳奎任職為諫官,每次都有與包拯相互配合,一起向皇帝進諫忠言的行動。宋庠可是為數不多"連中三元"的狀元,還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平章事。樞密使,相當於現在軍委會主席兼國防部長。參知政事,相當於現在副總理。平章事,相當於現在總理。包拯這個諫官,連位高權重的宋總理都敢彈劾,可見包拯勇氣可嘉。宋癢這個文人,文章寫得還可以,歷史上說他的文章"文風典雅,詩風稼麗"。但是他治國的才能欠缺,屬於庸碌之官,沒有能上檯面的政績,再者他的子侄輩仗著這個宋總理的權勢違法亂紀,所以,引起包拯等諫官彈劾他。宋仁宗只好罷免了宋癢的宰相的官職,把宋癢降職為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如果不是包拯等人彈劾宋癢,這位宋先生可能會在宰相的位子上尸位素餐時間長久一點。知諫院吳奎與包拯又聯手進諫說,官員年齡到了70歲而不退休的話,由御史台按照相關政策強制他們退休。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皇祐三年,諫官包拯又上言說:"近年來,凡是有才華與名望的知識分子,必借用輕薄無行的污名來抹黑他們,誣陷或惡意造謠來搞臭他們,然後不再重用他們。希望聖上慈悲,命令宰相與執政,在臣子中素有才幹與品行的,無辜被譴的,如楊紘、王鼎、王綽等人,可以復他們原職,或者甄選提拔,或者委以重要的工作,必定有成效的。"宋仁宗採納了包拯的建議,遷越州知州楊紘為荊湖南路轉運使。深州知州王鼎,遷為建州知州,後又委任他為提點河北刑獄。秦州知州呂公綽入朝謁見皇帝。北宋宰相呂夷簡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呂公綽,字仲裕,官至侍讀學士、右司郎中,卒贈左諫議大夫;二兒子呂公弼,字寶臣,官至西太一宮使,卒贈太尉,謚號"惠穆";三兒子呂公著,字晦叔,官至司空、平章軍國重事,卒贈太師、申國公,謚號"正獻";四兒子呂公孺,字稚卿,官至提舉醴泉觀,卒贈右光祿大夫;五兒子呂公餗,字明叔,官至太學博士,卒贈右贊善大夫。御史中丞王舉正、知諫院包拯進言說:"呂公綽在其父親呂夷簡當宰相時,喜歡干預朝政事務,若是倉促命令這個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恐怕他會更加想謀取選拔任用。呂公綽通達聰慧有才能,但他在其父呂夷簡當宰相的時候,經常泄露朝廷人事任免的信息,用私惠來取悅獲得委任職務的官員。當時的人稱呂公綽是第二個竇申,這個稱呼也就是在暗示呂公綽有從朝廷人事任免中收取賄賂的嫌疑。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翰林學士兼禮部侍郎、知制誥李淑,被免掉了翰林學士的職務。李淑初有端明、侍讀學士的身份參加朝會,不久又任職為翰林學士。諫官包拯、吳奎上奏說:"李淑個性陰險奸詐,曾請求侍養其父,而不請求侍養其母。既然專心侍養父親,又復出當官,有為自己謀求升官發財的不端行為,而無侍養父母的事實。他寫了一首《周三陵》的詩,詩句暗含怨氣與憤憤不平,這不是一個臣子所做所為的。應該免掉他翰林學士的官職,以警告那些心懷奸詐,有不可告人罪惡的官員。"於是,宋仁宗採納了包拯、吳奎的建議,免掉了李淑翰林院學士這樣文學侍從官的官職。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知諫院包拯、陳旭、吳奎對張堯佐任命為宣徽南院使、河陽府通判認為授官不當,於是向皇帝相繼進言說:"張堯佐的任命書一下,百官議論紛紛,希望皇帝下命令查考我們前後上奏的文書,必須按上面的答覆施行。"宋仁宗同意了這一要求,然後下了詔書,自今起張堯佐的升遷與調任,都要查考此上奏文書進呈,執章表上奏給皇帝。包拯等官員與皇帝宋仁宗在皇親國戚張堯佐的任命官職的問題上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君臣之間是既有鬥爭也有妥協。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與包拯力爭,才使得宋仁宗委任張堯佐宣徽南院使、節度使、景靈宮使、群牧制置使四個使官職,去掉了宣徽南院使、景靈觀使兩個使官職。宋仁宗又委任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還知河陽府,唐介又力爭,不想讓宋仁宗任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君臣之間發生嚴重衝突。宋仁宗發怒把唐介貶職為春州別駕,之後又後悔,把唐介改任為英州別駕。唐介控告吳奎跟文彥博勾結,所以宋仁宗把起居舍人、知諫院吳奎降職為密州知州。包拯上奏向皇帝求請想要留下吳奎,他說:"唐介彈劾大臣,牽涉到吳奎,這是欺騙迷惑陛下。"宋仁宗批評包拯說:"唐介昨天說到吳奎、包拯都暗中勾結文彥博,今天看到此奏章,這不是誣陷呀。"由於唐介的控告文彥博送張貴妃禮物且專權,禮部尚書、平章事文彥博降職為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

潔己奉公包拯盡忠職守

包拯上奏請求皇帝任范祥為本路轉運副使,使他能專心制定新鹽法,管理鹽務工作。三司使田況也請求皇帝久任范祥,使他專心鹽務工作。所以,過了不久,朝廷任命范祥為陝西轉運副使,還賞賜了范祥金紫官服以示恩寵。皇祐四年三月,朝廷任命知諫院包拯為龍圖閣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過了幾個月,又升遷包拯為高陽關路安撫使,負責處理高陽關路軍民所欠政府幾年來的錢十多萬貫,他上奏全部免除了。包拯因喪子請求任政務清簡的州郡職務,隨改知揚州,又轉知廬州,並加刑部郎中。包拯的喪子,應該是他的大兒子包繶去世。包繶娶妻崔氏,這個崔氏是北宋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包繶因父親包拯的關係,受到蔭補的優待,被宋仁宗任命為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官職,但包繶身有嚴重疾病,還未上任就英年早逝。至和二年,包拯因擔保推薦官員失誤獲罪,貶官兵部員外郎、知池州。嘉祐元年八月,北宋朝廷恢復擔任池州知州的包拯為刑部郎中、知江寧府。任命江南東路轉運使唐介為戶部員外郎。唐宋時期刑部相當於現在的公安部,刑部尚書相當於公安部部長,刑部侍郎相當於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或者副部長,刑部郎中相當於公安部部長助理或者公安部某司局長。為什麼朝廷要給包拯與唐介復職?這是因為有兩個人在起關鍵作用。一個是侍御史里行吳中復向宋仁宗請求讓包拯、唐介還朝任京官。當時,再次任職宰相的文彥博不念舊惡也為包拯、唐介說話。文彥博對宋仁宗說:"唐介為御史,彈劾我都是針對我的毛病,其中雖然有他誤信道聽途說難免有不實之處,但當時我也過分地責備了他,請陛下按吳中復所奏請辦理。"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路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