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可悲太上皇,力排眾議讓次子繼位,最後卻被兒子活活餓死

史上最可悲太上皇,力排眾議讓次子繼位,最後卻被兒子活活餓死

熟悉歷史的人想必都明白太上皇的含義,退休的皇帝一般是不掌握實權的,不僅如此,還會受到現任皇帝的猜忌,總怕這老皇帝會復辟,所以太上皇的日子也舒服不到哪兒去,當然了,南宋的高宗和清朝的乾隆爺是個例外。

在太上皇的大軍裡面,有的是被逼的沒辦法了退位的(比如李淵),也有的是自己主動讓位的(比如宋徽宗),可不管是哪種情況,退位之後又後悔的可真是少之又少(他八成也沒那個機會),咱們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個特例,他就是趙武靈王趙雍。

趙雍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實幹家,他通過「胡服騎射」把趙國由弱變強,甚至有了和秦國抗衡的資本,在同一時期的君主裡面,他乾的算是比較出色的了,可在王位的繼承上面,這位老政治家卻犯了難,他有兩個非常出色的兒子,不知道該將王位傳給誰了。

他的長子是趙章,自幼就被立為太子,他身材魁梧,性格剛烈,趙雍認為他很像年輕時的自己。而次子趙何為人機敏,並且善於採納他人意見,是個很好的治國之君。在這兩個兒子之間,趙雍很難取捨,他甚至想過把這個國家一分為二,讓他們一人一半得了,要不是親信極力阻止,這個荒唐的計劃八成就實施了。後來,在枕邊風的鼓吹下,趙武靈王廢長立幼,把次子趙何立為太子。

沒過多久,趙武靈王當國君當膩了,乾脆把位子讓給了趙何,自己則選擇了光榮退休,這個趙何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趙惠文王,在趙武靈王和國相肥義的幫助下,趙何很快適應了大王這個角色,並且乾的相當不錯。可惜的是他跟自己老爹走的不是一個路子,倆人經常為政見不一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時間一長,趙雍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再加上他看到孤苦伶仃的趙章(她母親早逝)依然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的時候,心中老大不忍,於是就動了改立國君的念頭。

可悲是這位老兄忘了自己的身份,他已經不再是想立誰就立誰的國君了,而只是一個退休的老朽,再干這事等於是造反,可他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聯合長子趙章舉兵叛亂。

當時的趙惠文王正在在沙丘遊獵,趙章舉兵叛亂,結果只殺掉了國相肥義,卻放跑了最重要的趙何,等到趙何到達安全地帶之後,馬上命令

公子成與李兌平叛。趙章哪兒是他們的對手,被打的大敗虧輸,慌忙逃到趙雍的行宮尋求庇護。公子成和李兌不依不饒包圍了行宮,並將突圍的趙章殺死。

若是事情到這兒了結的話,這頂多算是趙惠文王處置發動叛亂的主謀,還不會引起爭議,可趙何不這麼想,他一定要斬草除根,殺死趙章之後,他並沒有撤圍,而是死死地盯住老爹的行宮,趙雍想出去,被士兵攔住,趙雍急的拔出劍來要拚命,他們只是迴避,並不直接動手,總而言之一句話——您吶,是出不去了!

可憐的趙雍被困了整整三個多月,趙何連一粒糧食的補給都沒給他,最後趙雍被活活餓死在自己的行宮裡。趙何確認老爹魂歸西天了之後,才把軍隊撤走,厚葬趙雍,舉國哀悼。

這種明擺著殺父弒君的做法還真是無人能及,李世民玄武門兵變鬧那麼大動靜,也不敢把自己老爹怎麼樣,照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反面教育的典型,可由於他工作幹得太出色,歷史就把這段故事選擇性地忽略了,留給我們一個勤勞能幹的趙惠文王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難至節見——源自廣宗的成語
韓非不是被李斯所害,也不是秦始皇要殺他,而是與這個人有矛盾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