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我只能送你到這兒……

孩子,我只能送你到這兒……

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憑什麼跑贏了人生?

前面的世界值得去努力爭取,而這路途上的所有關卡,父母無法替你處理完全——它需要你自己,去丈量。

最近,一檔綜藝針對高考做了個特別節目。

1

父母只能送你到這兒

剩下的全靠你自己

節目組安排崇明中學的高三考生站在足球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由黃渤等六個人分別提一個問題。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個學生就可以前進到下一條線。如果是否定的,就只能留在原地。

這六個問題平常卻不簡單,它們將孩子的見識、資源、特長、家庭環境等都暴露了出來。

第一個問題由黃渤提出: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教育嗎?

這個問題後,有十幾個孩子走到前面那條線。這也就意味著這十幾個孩子的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

「你的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你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你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你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接下來的幾道題,考察了父母能給孩子多少學習資源,包括素質教育。

最後一題是孫紅雷問的:你父母在你從小到大,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測試父母是不是給了孩子足夠的鼓勵,足夠的自信。

這些問題過後,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孩子們明顯分開。有遙遙領先的,有原地不動的,也有後來居上的。

到此,遊戲並未結束。

節目組讓所有學生從現在站立的起跑線開始,一起奔向學校的室內籃球場。

GIF

最先到的20位,能夠得到一份禮物。

字幕上用這樣一句話形容這次「賽跑」:父母儘力送你到這兒,剩下的全靠自己。

2

家長的焦慮

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

從六條不同的起跑線開始,所有孩子們拼盡全力向學校的體育館奔跑。

那些起跑線比別人靠後的孩子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可能衝到別人前面。

GIF

而在體育館等待孩子們的家長們,也顯得揪心、著急。

他們翹首以盼,迫切希望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衝進體育館,做一名勝利者。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進來,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有的家長遲遲沒見到自己的孩子,紅了眼眶。

這些家長的焦慮,似乎是所有中國家長的縮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顧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理念,早已融入很多家長的教育方針中。

「搶佔起跑線」就像一個魔咒,用力逼迫著家長們給孩子準備更好的教育。

從選哪個幼兒園、上什麼小學、考什麼中學,到報什麼特長班、學什麼外語、去哪裡旅遊……甚至是生活里的吃喝拉撒,都要圍著「起跑線」做文章。

今年四月,一部叫《起跑線》的印度電影,讓許多人看出了中國家庭面對教育的苦澀。

家境殷實的印度夫婦,為了把女兒送進名校,斥重金買了學校3公里內昂貴的學區房。

不僅如此,為了應付學校的選拔面試,孩子和家長緊張地做準備。

一家人為了能夠入學,忙前忙後:用買名牌,說英語,唱高雅歌曲來裝貴族,發現此路不通後,又搬貧民窟偽造窮人身份,試圖鑽扶貧策略的空子……

這樣的情節,雖有電影的藝術性誇大,卻真切反映了現實。

社會的競爭激烈,一直蔓延到孩子身上。但是,它真的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嗎?

在《極限挑戰》節目中,最後跑在前面的,不全是起跑線在前面的孩子。

第一名是站在第二條起跑線上的孩子,而拿到第二名的,原本只是站在第四條線上。

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跑贏了比他更靠前的人。

而人生的賽場,只會比這個跑道更長。

3

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憑什麼跑贏了人生

不可否認,家長給的資源,的確能影響孩子的起點。

然而靠自己的努力讀書,同樣能給一個人更大的上升空間,更多的選擇機會。

香港一檔叫《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曾邀請四位來自富豪家庭、高學歷的人作為嘉賓,到底層生活一周。

名流周啟邦之子周國豐,是香港的大律師。

在這檔節目里,他先後找了數份工作,但因為「低學歷」,只能從事清潔工等勞動性高的職業。

最後,他依賴節目組找了一份工作,在奶茶店打工。

幾天後,他「感覺像打仗」,偏頭痛也開始發作了。

他說,上班掙錢是為了每天的開支,扣除開支之後,已經沒有能力做任何事。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按照節目要求,他需要去體驗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衛工的生活。

精疲力盡掃了一天大街,他發現自己掙來的錢只夠買兩頓最便宜的飯,哪怕是想坐地鐵都得加班。

因為環衛工工資低,所以他沒辦法住到乾淨的好房子里,只能住在「籠屋」。

籠屋的面積只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洗手間上面也要睡人。

體驗過兩天這樣的生活後,他說,沒有學歷和技術的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長時間地工作,對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未來,而是下一頓吃什麼。

一直說著「七門功課紅燈,照亮我前程」、「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高考作文很蠢」的韓寒,後來也對自己的過往做了反思。

年初,他發微博感慨,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

「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努力讀書不是為了成為誰,而是為了不成為誰,不被「不如別人的起點」永遠纏困在腳下,讓人生舉步維艱,處處受限。

更是為了不被所謂的「起跑線」定義人生。

前面的世界值得去努力爭取,而這路途上的所有關卡,父母無法替你處理完全——它需要你自己,去丈量。

—THE END—

編輯:皮宇(見習)

責編:賀娉婷

審核:王三艷

來源:攸州發布,攸縣新聞網原創

精彩評論,請往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攸縣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春天來了·參賽作品展
快來看!攸縣將用3年時間建成「門前三小」600個,有可能就在你家的門口

TAG:攸縣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