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讀懂:寺院里撞鐘打鼓的真正含義

一文讀懂:寺院里撞鐘打鼓的真正含義

自古以來,「晨鐘暮鼓」一直是大眾對寺院的基本印象,鐘鼓似乎已經和寺院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歷代文人墨客,更是鍾情於此,為「晨鐘暮鼓」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然而,僧人耳中的鐘聲卻不像詩人聽來那樣有詩情畫意。寺院中鐘樓上的大鐘有專人負責,稱為「鐘頭"。在《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章》中,對如何撞鐘都有具體的規定。聲聲鐘鳴,是通知僧眾齊集僧堂、齋堂,還是警鐘、肅眾、進行佛事活動,這隻有寺院中的僧人才分辨得清。

「夜半鐘聲到客船」

鍾分大鐘、殿鍾、僧堂鍾三種,大鐘是懸掛在鐘樓里的鐘,用來號令全寺各堂口。最有名的大鐘,無疑是蘇州寒山寺的大鐘。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流傳千古,以至於,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日本僧人在每年歲末元旦時前往寒山寺,聆聽鐘聲。

大鐘懸在鐘樓內,鐘樓建在佛殿的東面。唐代長安菩提寺的東面正巧臨近宰相李林甫的住宅,為了避免撞鐘聲影響宰相住宅的安寧,只得將鐘樓移到佛殿的西面。從這點可看出權臣勢力之大,連佛門和尚也奈何不得,只好置傳統的寺院制度而不顧了。

殿鍾置於佛殿中,平常住持早晚行香時叩擊七下。僧堂鍾則放在禪堂、齋堂、講堂、法堂內,集眾時擊之,住持隨眾人入堂時鳴七下;齋飯下堂、放參、旦望巡堂、吃茶下堂時各三下;堂前念佛時,念一聲輕擊一下,有領眾齊聲的作用。

法會上的比丘尼

鼓雖然不像鍾那樣氣派、壯觀、美感和富有傳奇色彩,但鼓的應用比鍾更頻繁。方丈上堂、小參、普說、入室,茶、齋之時、普請、換更均需擊鼓。

據《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章》記載,擊鼓有很多名堂:方丈上堂時擊鼓三通,小參則擊鼓一通,普說擊鼓五下,入室擊鼓三下,都應當緩擊。報用茶的茶鼓長擊一通,報用齋的齋鼓擊三通,通知出坡的普請鼓長擊一通,報時辰的更鼓早晚平擊三通。

關於寺院的鼓還有些趣聞:據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所載:龍福寺門外有竹林兩畝,有鼠喜食其筍,寺僧在筍剛生出時置鼓,晝夜鳴之,謂之「驚鼠鼓」。唐代河南中嶽嵩陽寺僧一行,因受到寺院撞擊鐘鼓聲的啟發,將鐘鼓雛型化後裝置到水運銅製渾天儀上,成為自動報時的儀器。

暮鼓

當然,鐘鼓作為寺院里佛教的法器,自然是有其宗教意義的。

「晨鐘暮鼓」,除了在舉行法事時營造儀式感之外,更重要的還是以鐘鼓特殊的聲音,來喚醒塵世中迷途之人,使人迷途知返、早登覺岸。

清凈·蓮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這四類才是正信佛法之人,前兩類是佛法的主要傳播者
他是唯一一位初見六祖便得印可的禪師,被稱為「一宿覺」者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