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佛教」的發展史

中國「佛教」的發展史

願做菩薩那朵蓮

阿彌陀佛

路勇

00:00/04:03

釋迦摩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創始人,後世尊為「佛陀」。是古印度羅迦毗衛國(今尼泊爾)的王子,悟道後創立佛教,距今已有2500多年之久。

印度佛教一般認為是漢朝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公元64年,漢明帝「漢明感夢,初傳其道」。遂派使者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公元67年,會同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攜經書和佛像到中國,翻譯了部分佛經《四十二章經》。漢明帝在公元68年建造了第一座寺院—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著1900多年歷史。

從古印度阿育王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和我國雲南等地。北傳佛教有兩個分支,一個經喀什米爾到新疆後傳入我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和越南。另一支在西藏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傳入蒙古和東北地區。並不斷有梵僧來訪,翻譯了大量佛教經典。現有出土年代最早的佛教文物中,據考證都是漢代作品。

魏晉時期,佛教「般若性空」思想在士大夫階層得到廣泛傳播。南朝時期各帝王皆信奉佛教,梁武帝建造了大量佛寺,並四次出家都由朝廷出資贖回。北魏文帝建造了雲岡石窟,孝文帝營建了龍門石窟。北齊有寺廟4萬餘座,僧尼400餘萬人,規模龐大。

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隋文帝建造了國家寺院—大興善寺,作為弘揚佛教文化中心。隨佛教的蓬勃發展,創立了天台、三論、法相、華嚴、密、禪、凈、律八大宗派,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唐武宗時期崇信道教,拆毀寺院,逼迫僧侶還俗,史稱「會昌法難」。兩宋時期定道教為國教,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宋徽宗曾下令佛道合流,寺院改為道觀。南宋時,除禪宗、凈宗,其他宗派日漸衰微。

元明兩朝,禪宗、律宗兼容儒釋道思想,得到發展。清初皇室信奉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受到抑制。乾隆時期編譯的《漢滿蒙藏四體合璧大藏全咒》,對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近代和當代,佛教思想進一步和哲學文化融合,佛教倡導的「緣起、因果、慈悲、圓融」對當下社會大眾普遍「金錢至上、信仰缺失」是一種啟迪和精神回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聽風吟品鑒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自釀藥酒」很危險!

TAG:且聽風吟品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