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澤平:中美貿易最好的策略,一個字,拖!

任澤平:中美貿易最好的策略,一個字,拖!

對於中美貿易最好的策略是什麼,任澤平表示「是拖」,因為時間是站在中國這邊,時間對我們有利。

本文為5月23日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新浪財經《致敬基金20年:揚帆資管新時代》上的演講,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活動,在座的諸位很多也都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也非常榮幸曾經和大家一起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但總得來說是穩步的向上。

雖然我現在轉入產業研究和一些智庫的工作,但每次看到大家所取得的進步仍然感到非常高興,2014年我當時下海的第一站也是從事我們這個行業,提出一些比較差強人意的觀點,比如2014年我們提出五節點等。今天我們的主題叫揚帆資管新時代,今天想介紹一下我們對新周期一些最新的觀察。

關於新周期,應該是在2017年初當時我們提出來之後,在市場上以及中國宏觀經濟領域產生廣泛地討論,應該說主要的經濟學家都參與到其中。怎麼看待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以及我們的政策應對?我想在這裡用大約十到十五分鐘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地介紹。

大家知道我的觀點一直非常鮮明,看多經濟新周期。關於新周期的觀念,是歷次觀念的延續,大致2010年的時候我當時還在國務院發展研究院服務,當時提出中國經濟所謂的增速判斷,後來這個判斷就被集體採納。從2010到2015年中國經濟基本是單邊下滑,當時判斷中國經濟可能已經相當接近底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中國經濟是L型。

事實上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經濟見頂,2016年是6.7%,從2016、2017、2018年經濟的波動率是非常低的,我後面會講一下邏輯。

大約在2017年初又提出隨著去產能,包括未來的去槓桿,中國經濟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主要的邏輯是因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是比較充分的,中國公共政策部門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應該是採取的正確的措施,正在用短期的鎮痛換取長期的健康發展。

更微觀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我們具備重新出發的能力。2017年股市強,所有的大宗市場都是按照經濟多頭的思維進行交易。但到去年底的時候很多人比我還要樂觀,認為中國經濟就要復甦了,我再次要強調我的觀點,2016~2018中國經濟是L型發展,中國經濟的新啟動,

大致2019年晚一些新一輪的啟動,產能周期、庫存周期、房地產周期同時疊加向上,會迎來新一輪機會,在今年金融周期向下的背景下、各種調控背景下、信用收縮背景下,今年主要是結構性機會,這是我們的主要觀點。

我們看到基金行業正在越來越回歸作用的價格投資,事實上宏觀經濟領域這幾年也在越來越強調基本面分析。我想從幾個周期的角度給大家做一個介紹,如果對中國經濟的幾大周期有一個清醒認識的話,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論,然後才可以對公共政策,我們對政策有一個判斷,我們對大宗資產也有一個基本的結論。

第一個周期,我們面對的第一個周期就是世界經濟新一輪的增長周期。大家可以回憶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先是美國,後是歐洲、日本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已經相繼復甦了。2015、2015中國的貿易部門出口是負增長,到從去年開始復甦,我們整個外部環境開始有所改善。對於這次中美貿易戰,它會短期的有點擾動,但不會改變這樣一個基本面,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帶來機會的時候,也帶來了挑戰。這個挑戰是什麼?我們最近研究發現美國的經濟周期,可能已經在頂部了。大家可以看到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在歷史低位,也就是說它的失業率已經回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也就是說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充分就業,意味著美國經濟要再進一步復甦的話,再吸納就業,必須要提高工資水平。

所以可以看到隨著油價的上漲、薪資水平的上漲,美國的通脹壓力開始抬頭,由此帶來美國加息進程的加快。而且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試圖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替代寬鬆的貨幣政策,這進一步加重了美國通脹預期的抬頭,這是我們看到的對世界經濟周期的一個描述。

再說一下對中美貿易戰的研究,有人認為隨著中美經貿談判的聯合聲明,中美貿易戰就這樣結束了,我想可能對這個問題缺乏它深層次背景的認識。

這一次中美貿易戰有三大背景,希望大家稍微留意一下。為什麼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時候逆襲,為什麼民粹主義者盛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是因為全球收益財富差距空前拉大,這是第一個背景,底層沉默的大多數,被剝奪感增加了。

第二個背景,美國現在的貿易逆差已經創歷史新高,已經回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也就是過去十年的最高水平。而中國在美國的貿易逆差來源當中貢獻了46%,相當於六十年代的西歐,八十年代的日本,這是第二個基本背景。

第三個背景,現在中國的GDP規模是82.76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12.2萬億美元。中國現在的GDP大約相當於全球的15%,美國現在是19萬億美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佔全球GDP規模的24%,中美加起來40%。日本佔全球5%,所以現在真的已經到了大象的時代。

更重要的是趨勢,時間是對我們有利的,美國最怕的就是這個不斷下滑的趨勢。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了一個數據,過去五年中國佔全球GDP的規模從11%提到15%。去年中國GDP增長是6.9%,美國的潛在增長力是2%,意味著即使我們以非常保守假設,如果中國這一輪轉型成功,未來十年哪怕我以6%的速度增長,我仍然是美國GDP增速的三倍。

為什麼?因為美國的人均GDP是5.8萬美元,中國8800美元,所以我們還有巨大的差距,但我們體量太大的,中國有14億人,當你還沒有成為發達國家的時候,或者說你剛剛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比如1.26萬的時候,你的經濟體量很可能超過美國。

根據我們非常保守的估計,假設人民幣不升值的情況下,大約十年中國GDP的規模將會超過美國,這意味著二戰以來美國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對手,在八十年代日本的頂峰時期,當時日本佔美國規模40%,我們今天已經佔了60%,再過十年我們有可能就超過它了。我想這是三個基本的背景。

第二個就是中美貿易戰我們看到美方的核心訴求,只有我們深刻認識到它的戰略意圖,它的訴求是什麼,我們才可以知道它的底牌,太不會出現戰略誤判。

核心的兩個訴求,一是縮減兩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也就是它要貿易平衡。二是對製造業2025的遏制,在這個不長的貿易清單里三次提到中國製造2025,中國最具備競爭力的行業是中低端製造業,比如紡織、家電,但這次打的核心是美國有優勢的高科技領域。

也就是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是一個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所以我們認為可能中美貿易的摩擦,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

再一個是金融周期,金融周期對各位既有挑戰也有機會。去槓桿會帶來逆勢過程,帶來整個信用環境的收縮和流動性的問題。這裡其實是一個非常技術的活,而且有一個平衡,在一個可控的環境。因為大家看到美國、歐洲、日本分別在金融周期頂峰向下的情況都有危機的情形,向下調整。所以中國處在一個金融中期的頂部,我們試圖穩槓桿,試圖結構性的去槓桿,這帶來了挑戰。

第一個整個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的收縮,我認為監管的決心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會對整個信用風險產生壓力。比如在企業的信用市場,在對方融資平台,中小房企,大家都將會看到資金鏈尤其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這樣一個緊張的局面。

第三個它將會給我們金融行業的格局帶來深刻的變革。過去躺著賺錢的模式希望行不通了,我作為一個大的判斷,我認為銀行的理財可能會大面積的消亡。而那些具有主動管理能力的,比如公募基金,PE、私募基金,真正能服務實體經濟具備主動管理的行業,包括資產證券化、非標轉標領域,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迎來了大發展。

第三個周期,產能初清的新周期。我認為中國這一輪的產能初清是非常充分的,這有一個基本的背景是政策的執行力是非常行,以前我在體制內寫文件的時候我感覺到,很多政策隨後都是數字包裹,但大家看到從去產能到去庫存包括未來的去槓桿,都將實現九九圍攻的效果。因為它的基本環境發生的變化,所以三大攻堅戰未來三年,今年是第一年所以防範風險去槓桿。

當然關於新周期的觀念,其實最近還是有很大的爭論,其中最大的一個爭議,混淆了趨勢以及周期的波動。宏觀經濟學的分析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活兒,周期就是周期,趨勢就是趨勢。而增速槓桿從高速到高質量的發展一定不是現階段的,是通過周期的波動實現的,而周期的波動對我們做資產管理行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這是我們第三個周期。

第四個周期是房地產周期,房地產周期現在看是比較清楚的,我們試圖從短期的調控過渡到長效機制,當然這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今年投資不會太差,存在一個補庫存。

第五個周期是去庫存周期對經濟有一個下行壓力。

第六個周期就是我們的政策周期,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都是做減法。我相信在未來某一段時間,當我們在經濟領域、金融領域的初清比較充分的時候,大家看降低成補短板包括人才,都是做加法。我們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時點從做減法轉向做加法。

這是我今天給大家報告的主要觀點,總結來講,對於2018年而言經濟會繼續L型的助力,經濟應該是前高後低,今年不會有通脹的壓力。但是這個前高後低、L型助力略有回調,但是有頂的,繼續處在一個大的L型背景下的經歷一個短周期的波動。對於今年的政策組合,我們傾向於是寬貨幣、嚴監管、強改革。

對於中美貿易最好的策略是什麼?是拖,因為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時間是對我們有利的。

但同時我想對中美貿易戰而言,如果說我們能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的話,未必是壞事,我們將會化壓力為動力。這是今天給大家報告的主要觀點,我們深信中國經濟已經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經過改革轉型之後的中國經濟前景將會更加光明,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見聞 的精彩文章:

告別超人 李嘉誠最後一次股東會說了啥?
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貿易商正在改變戰略

TAG: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