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樂大帝朱棣:既有成功駿烈,亦肇一代厲階

永樂大帝朱棣:既有成功駿烈,亦肇一代厲階

原標題:永樂大帝朱棣:既有成功駿烈,亦肇一代厲階


明成祖朱棣之史,當從靖難之役開始。這場朱明王朝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其最關鍵之戰略決策在於朱棣決定孤軍南下,直搗南京。此一決策背後的勇敢精神和戰略冒險,終使朱棣取大明天下而有之,並使其終能施展其治國之才,使其和其父親太祖一起,延續並奠定了大明三百年基業。


朱棣即位後的政治優勢,在於其父元璋業已為其掃平了王朝所有「安全隱患」,並為其建立了良好的政治體制和法制環境。在此基礎上,朱棣大刀闊斧,開始了中華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光。其治內功績,概略有五:


一是進一步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制度,使有明一朝率先初具「君主立憲」制度之雛形,此後無論繼承者如何昏庸,但由太祖和成祖設計的較為完善的封建體制和官僚機構,卻能夠始終保持著帝國的正常運轉;


二是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在西南貴州等地區建立行省行政區劃,使明朝版圖達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就疆域面積而言已然「遠邁漢唐」;


三是派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促使萬國來朝之興盛局面首次出現於中華歷史。鄭和下西洋之寶船,其噸位比當時整個歐洲的海軍力量之和還要強大。1423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上載有16國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屬。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60個。終永樂一朝,先後有四位海外國家的國王泛海而來,其中三位留葬於中華大地,這的確稱得上是中外關係史上的大事;四是編修《永樂大典》,這是中國古代編纂的第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同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五是遷都北京並疏浚大運河。永樂四年,明朝徵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正式營建北京宮殿。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故宮、天壇、太廟等規模宏大的建築,就是自此開始陸續建造的。朱棣這個抉擇,表達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戰略決策和布局,客觀上為明朝近三百年統治奠定了地理和心理基礎。另外,為保證帝都糧食與各項物資供應需要,朱棣於永樂九年下令疏浚會通河,永樂十三年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明史·成祖本紀》評朱棣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然而,成祖和其父親朱元璋一樣,在設計強大明朝的同時,亦給滅亡明朝埋下了伏筆。成祖過於自信,所以將其父親制定的「禁止內臣干政」之禁令拋於腦後。為了報答從建文帝宮中逃出的宦官「投奔」舉義之功,朱棣重新「賜宦官公侯服,出監軍國」,又設京營提督,委寄宦官,設置有司,令內官提督之。並命錦衣衛緝民間情偽,以北鎮撫司治詔獄,其後亦與宦官相表裡,自此一代厲階肇於此矣!是以《明史》評其曰:「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毛澤東主席喜看明史,而明史中,主席猶喜明成祖朱棣,認為這個靠造侄子反起家的皇帝會打仗、善治國,「搞得不錯」。成祖遷都北京而扼天下之喉,實具有戰略遠見之安排,於中華民族居功至偉;其浚吳淞江,疏大運河,溝通南北,亦其為社稷之偉業。其能派內臣遠涉重洋,宣揚國威,發展貿易,亦有其不二之歷史地位。然成祖所以不如太祖者,其不知國家制度和法制於國家長治久安重要作用,不知吸取歷朝宦官亂於內的經驗教訓。有明一朝,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戰略遠見和制度安排,終明之世,始終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然獨因朱棣破壞朱元璋設立「宮門鐵牌」,用內臣,擢小人,以致遺禍後人,終於使有明一朝,宦官橫行,奸臣當道,以致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終致國家殘破,後世之君,誠可引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45)申不害的強韓「術方」: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56)隱藏於「戰國四君子」華麗名號下的亡國因子——《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