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滅國級戰爭,卻同時成就了兩位帝王

這場滅國級戰爭,卻同時成就了兩位帝王

原標題:這場滅國級戰爭,卻同時成就了兩位帝王


自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先平定了內部李筠、李重進的叛亂,穩定了內部之後,趙匡胤一直就謀劃著一統天下,北方只有北漢尚未臣服,但其背後有契丹撐腰,是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而南方諸國國力相對較弱,於是趙匡胤和趙普定下了先南後北的戰爭策略。


趙匡胤在南方最大的對手就是南唐的李煜。一旦平定了南唐,那麼南方基本就掌握在宋的手中了。

宋滅南唐之戰歷史上記載是從公元974年到公元975年,僅僅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這滅國之戰,但實際上北宋圍繞著這場滅國之戰前前後後的準備了近5年。



公元972年,北宋用反間計,讓南唐君主李煜賜死了南唐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公元974年七月,宋太祖委派盧多遜出使江南國。盧多遜留了個心眼,帶回了一份寫有江南19州地形地貌、軍隊駐防和人口分布之類的地圖。


趙匡胤本來不想打仗,想用政治上的交鋒來壓迫南唐臣服,此舉確實有效果,李煜覺察到宋太祖要對自己動手了,趕緊派遣使節,請求太祖把江南國降格冊封,以示臣服。但光臣服是不夠的,南唐佔據數州之地宋太祖是不可能放棄。

同年趙匡胤遣使再赴江南,說是今年冬天,將在京城南郊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邀請江南國主李煜前去參加。實際上趙匡胤想藉此扣押李煜,不戰而勝。但李煜以各種理由委婉謝絕了宋太祖的邀請。宋太祖明白,李煜根本不可能乖乖「歸順」,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就只有用武力解決問題了。



但征討之前,宋軍有個非常大的麻煩,宋軍的水師比較弱,征南唐沒有水軍是無論如何也打不了的。可宋軍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也不知道戰船該怎麼打造。要說趙匡胤不愧是真命天子,缺什麼,上天就送給他什麼。


江南國有一個舉子叫樊若冰,考進士沒考上,上書給李煜也沒得到迴音。不滿李煜輕視人才,跑到江邊,蓋了兩間土房,一住就是兩三年。兩三年間,裝作釣魚的樣子,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測量長江兩岸的寬度,懷揣這份測量好的數據資料,樊若冰跑到江北,直接趕奔東京,要求面見皇上,說是要給宋太祖獻計,攻取江南國。


太祖指示禮部官員,對樊若冰的學識進行了測試。結果人家確有真才實學,太祖下詔,賜給樊若冰了一個進士及第的身份,還任命他擔任舒州團練使。並依照樊若冰建議打造了黃、黑兩色「龍舟」,各兩千隻。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趙匡胤派使臣前往江南國,再次邀請李煜來參加祭天活動。李煜說啥也不來。東風來了,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來朝為辭,10月派遣十萬大軍開赴江南。


宋軍本來以為路上會受到南唐軍隊的騷擾,可是一路暢行無阻,原來之前宋軍的調動被南唐官員誤認為宋軍例行巡江,未加阻截。直到采石磯宋軍才遇到正規部隊的抵抗。


與此同時,宋太祖指派國家建築工程隊的70多名高級工程師,還有3000名工程兵,趕赴湖北宜昌江邊,與當地駐軍和上萬名民工一道,在一個叫做石牌口的地方,架設長江大橋,溝通長江兩岸,前面建造的幾千艘龍舟就派上了用場。


歷史上的所謂「浮梁」,只不過是幾根攔江的鐵索而已。當這座長江大橋,巍然安卧在長江之上的時候,兩岸兵士,往來如履平地,運送車輛也能順暢通過。


此戰,是繼晉滅吳之戰和隋滅陳之戰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江河作戰,宋軍在長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橋,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使大軍克服天險,分兵擊破南唐守軍,攻佔江寧,迫降南唐。


大宋朝平定江南國,得到19個州、還有三個相當於州的軍、總共108個縣,人口655065戶,趙匡胤在南方再無對手,在統一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而另一方面,南唐滅國,世間少了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帝,多了一個多愁善感,思念故國的優秀詞人。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由幾道書局出品、鳳凰FM、蜻蜓FM、懶人聽書推出的深圳大學王立新教授的音頻節目《王立新講宋太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幾道書局 的精彩文章:

不說愛你,就等於不愛你?
為了當上皇帝,他們都編造了哪些故事?

TAG:幾道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