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棄公立名校,明悅教育吸引家長的原因在哪裡?

放棄公立名校,明悅教育吸引家長的原因在哪裡?

圖片來源:明悅公眾號

芥末堆 9蛋 5月23日報道

在北京有這樣一所學校,遠離市中心,目前學生總數只有60人。但是談論起這所學校,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其頗高的學費,以及家長情願讓孩子放棄公立名校、國際學校的原因。

那麼,這所建校僅僅4年時間的小微學校——明悅學校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為了尋找其中的答案,芥末堆來到明悅與老師、家長聊了聊。

來明悅前,對創新學校是什麼樣,李彤其實沒有概念。

她的兒子之前在一所公立校讀書。從一年級開始,他就對上學相當抗拒,每天眼淚汪汪地問她:「媽媽,能不能不去上學啊,我不喜歡上學」。

一開始,李彤對兒子的反抗不以為然,覺得別人能適應,你為什麼不行?直到有一天,家長拍到體育課站隊,老師拎著幾個孩子的衣服領子,把他們一把拽出去,她才理解了其中的緣由。而且,那些被拽出去的學生中間,就有李彤的兒子。

李彤告訴芥末堆,此事,她曾向學校提出抗議,之後那名老師確實不再拽她的孩子,但依然會拽別人的孩子。那一刻,李彤心疼了。

「其實我也理解,一個班有那麼多孩子,老師沒那麼多功夫一個個講道理評是非,這些都很正常。」李彤說,「但我總覺得,教育是有關人的,如果一所學校已經感覺不到人味,那孩子繼續待下去肯定不舒服。」

終於,兒子讀三年級時,李彤關掉店鋪,舉家搬到順義陪讀。她說,過去的教育更像負責解決多數人溫飽的「大鍋飯」,人太多,並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但是,在追求個性化教學的當下,這樣的學校顯然不能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和李彤不同的是,趙然覺得,傳統的公立學校在培養孩子的創新創造力方面有所不足,「太過死板」。後來,他和李彤一樣,經過多番考察後,把孩子送到了明悅學校。


明悅學校位於順義區後沙峪鎮,是一所年僅四歲的「小」學校。創校團隊涵蓋前北大附中校長、前戴爾大中華區戰略總監、古文字學家南懷瑾的弟子等。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小眾創新學校開始在國內出現,如一土學校、日日新學堂、北京、成都的幾所華德福學校等,明悅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學校往往不以考試分數為主要目的,更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情感需求;提倡個性化教學、自主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提倡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高度融合。

儘管建校時間不長、收費不低且沒有學籍,明悅還是吸引了許多對公立校、國際學校不抱期待,或對教育懷有獨特看法的家長。

走進學校大門,明悅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面積不大,外觀也沒那麼靚麗,但整潔清靜,規劃清晰。一排白牆灰瓦的小平房,中央嵌有落地窗,這是學校的教室。教室對面是小操場、農田、兔窩和果樹,鳥鳴聲清晰可聞。

據介紹,明悅學校設有3-6歲的啟蒙班,以及小學,並規定兩個階段的每個班級人數都不能超過20人,以此保證老師能夠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這裡作業、考試不多,也沒有主副科之分,更看重對孩子情感及求知慾的保護。


據介紹,明悅學校的啟蒙班採用主題實踐和浸潤式雙語教學模式,實行小班制混齡教學。課程包括體育、Show and Tell 、英文活動時間(藝術、科學、語言、情緒)、耕種科學、外出學習(每個月1-2次)、中文活動(藝術、科學、語言、情緒)、美工、烹飪等。

校長謝康介紹,明悅學校雖然是所新學校,老師卻不只有新老師,主班老師在英國的幼兒園工作長達6年,英文外教老師也擁有3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

對於啟蒙班的孩子,學校還是希望他們能浸潤在遊戲、故事和藝術中,無憂無慮,自由探索。同時培養出一定的獨立、自律、自我管理能力。謝康說,「畢竟,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啟蒙階段基礎打得越好,未來的教育才越省事。」

到小學階段,課程「加碼」,有國文、英文、思維訓練、音樂、烹飪、農耕等,採用主題式和實踐式學習,側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以國文課為例,一年級的孩子和老師一起研究天氣變化、植物生長。到了二年級則要研究動物和生態,老師們帶著孩子讀《山海經》《千字文》《詩經》,學到昆蟲時,孩子們還會去昆蟲博物館,尋找一手資料。

三年級,孩子們開始研究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研究分為個體獨立研究、小組研究、共同研究。以「中國人的住房」為例,個體研究可以研究屋頂,木構、榫卯、斗拱、脊獸、文飾、院落;小組研究可以研究宮殿、四合院;共同研究則可研究「住宅的氣」。

值得一提的是,小學階段,明悅沒有數學課,只有思維訓練課。

思維訓練課老師曾在人大附小教了12年數學。在她看來,對任何一個學科的小學階段來說,最重要的都是培養興趣。因此,思維訓練課的課程設計特別著重興趣培養,多以遊戲引入,然後才是數學本身的學習。

「基礎數學源於生活,所以,數學的學習不能僅僅是做題。」她說,「我相信,當孩子真正喜歡上數學的時候,就離擅長數學不遠了。」

沒有分數、考試、排名,學期末如何考核學生學習效果?以三年級學生為例,期末複習的時候沒有大量題海戰術,而是讓學生自己分組,認領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通過直觀的方式講給大家聽,並要能夠經受得住同學和老師的「嚴辭拷問」。

「其實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讓孩子們得到與課本一致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有理有據地思考,最後科學、嚴謹地做出決定,並把自己團隊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還要經受邏輯的拷問,這不就是數學的創造過程嗎? 」思維訓練課老師說。                                  


明悅師生

和大部分學校相比,明悅很小,師生比也很高,這為老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學習帶來可能。

謝康告訴芥末堆,一所學校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師生關係,因為說到底,教育是人與人之間深度交流所產生的影響,師生關係平等和諧,影響力將成倍增加。

「明悅的老師非常懂孩子,非常有耐心。」幾乎所有被採訪的家長都這樣說,並能很快舉出一個自己的孩子被悉心呵護的例子。

李彤說,自己的孩子感情細膩充沛,有一點悲傷、感動,都會止不住地流淚。「之前家裡養的小鳥死了,孩子特別傷心,哭了很久,還說自己再也不會養鳥了。」

因為愛哭,孩子從小沒少挨罵挨打。「他一哭鬧,孩子爸爸就覺得孩子是故意的,就不准他哭。」李彤說,「當時我們一直覺得孩子哭不好,不該把這些負面弱勢的東西表現出來。」

但是在明悅學校,老師們的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當孩子鬧情緒哭起來時,老師會陪著孩子,並對他說,你想哭就哭吧。然後,當孩子停止哭泣時,老師還會對他說,「我覺得你應該再哭一會兒」,直到孩子不哭了為止。

在李彤看來,這樣的教育方式表明老師們很有耐心,「我們很滿意,也很放心」。

此外,拒介紹,明悅學校的老師每天都會花一到兩個小時與家長溝通,學校也會定期請專家開講座,教家長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以及和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讓家長們更懂孩子,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對於讓孩子放棄原來公立校學籍,到明悅這種學校讀書,李彤說,自己也曾掙扎過,但反覆比較後,還是覺得相對沒有學籍,孩子鬱鬱不樂更難讓人接受。

她告訴芥末堆,明悅學校目前還沒有學生畢業,對於新型教育應該是什麼樣、能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自己的確說不準,也沒有看到一個成品。「但至少孩子現在的狀態是我認可的、這個方向是我認可的,這就夠了。」

至於未來是參加高考還是出國?李彤相信,到那個時候,孩子已經學會獨立思考,能自己做決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芥末堆 的精彩文章:

索尼發布DPT-CP1,但誰會買這款10.3英寸的電子書?
offer收割季:媒體創投專場,這場盛宴只差你了!

TAG:芥末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