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古墨社

知古鑒今,喚醒中國文化自信!

關注

文/周公子

古墨社

愛情里,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愛你,與你無關。

01

大唐天寶四年,魯城(今山東曲阜),山間村舍的客房內。

清晨的秋日陽光穿透窗戶,溫暖地撒滿了大半個房間。

杜甫醒了,李白還在睡。

杜甫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了望,明亮的陽光刺得他更加睜不開眼,於是他本能地扭過了頭,望向床榻另一側依然鼾聲如雷的李白。

就這樣怔怔地望了好一會兒,忽然他伸出手使勁地擰了自己大腿一把,疼痛感讓他差一點驚呼出來:

天了嚕!真的不是在做夢啊!

曾經遠在天邊的偶像,如今近在眼前,昨天還手拉手來到山裡找隱居的老范喝酒擼串,喝高了就倒在同一張榻上,扯著同一張被子……

想到這,杜同學抑制不住內心強烈的幸福感,提筆向全世界宣告了他們的偉大友誼: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02

那麼,這場偉大的友誼是怎麼開始的呢?

讓我們從一年前說起。

天寶三載,傲嬌爆表的的李白同學不滿工作中大材小用的尷尬處境,裸辭出京。

是的,那個令無數文人墨客艷羨不已的金飯碗——翰林待詔,李白同學說不要就不要了。

老子明明是只大鵬鳥,玄宗卻把哥當金絲雀養著,這是對哥政治才華的侮辱啊!

一句話:不能忍!

失業之後的李白,又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

浪著浪著,就浪到了河南——這可是我們杜大叔的地盤啊!彼時的杜大叔剛結婚不久,正在河南老家預備下一次的進士考試。

於是不得了的事情發生了,唐詩江湖中的兩座巍峨高山就這樣相遇了!

具體他們如何結識,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在李白同學的粉絲見面會上,也許是在某一場文學Party上。

總之他們不僅一見如故,還相約一起漫遊梁宋(今開封、商丘)。

彼時的杜甫雖然在詩壇上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但也已經寫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名篇,才華和潛力都是看得見的,所以雖然李大哥已經名揚天下,但對這位小兄弟還是十分欣賞的。

對了,說到這,申明一下,由於性格和文風的差異,很多人誤以為杜甫比李白老,在這裡鄭重科普一下:

李杜相遇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李白比杜甫大11歲。

對於這次文學史上的偉大相遇,一千年後,詩人聞一多有一段著名的評論:

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起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

03

不過,在當時,這二位可完全沒料到這一點,他們唯一在乎的是:兄弟們在一起,怎麼耍的開心點。

這一次老天爺很慷慨,覺得兩個人玩可能還不夠熱鬧,就把當時也在河南附近打轉的另一位盛唐大詩人也安排進來了。

這個人就是高適,彼時還是杜甫的小弟。

兩年後他將寫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猛句,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三位大咖集結完畢後,白天縱馬圍獵,遊仙訪道,晚上則喝酒擼串,吟詩作賦,逍遙的一塌糊塗。

當然,時不時他們也會聊一下「濟蒼生,安社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類的偉大命題……

很多年以後,杜甫卧病滯留夔州,人老了,便格外地喜歡回憶。

他常常在黃昏日落時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回想著哥仨曾經「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快意時光,衰老的嘴角掛著痴痴的笑: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

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昔游》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遣懷》

當時,李白和高適,早都已經先他而去了……

04

而現下玩得正嗨的杜甫,對自己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尚沒有半點預料。

但他依然很憂傷,因為,分別的日子到來了。

他心事重重地轉著手中的酒杯:

「太白哥哥,接下來去哪裡耍呀?」

李白舉手仰脖,杯酒落肚,然後袖袍一揮:

「回山東,想我的兩個娃娃了!」

杜甫的眼眸瞬時亮了:

「太好了!我老爸正好在山東上班,明年我去探親,咱們再約啊!」

「好,一言為定!」

「捎著我一起啊!」,高適滿嘴飯菜地跟著瞎起鬨。

於是第二年的春天,他們三人在濟南又見面了,然後再度分手。

到了秋天,李白杜甫卻又暗搓搓地在兗州重聚了,是的,這一次,他們沒再喊高適。

(高適:擦,原來一直當哥是電燈泡……)

這是一段美好至極的二人時光,他們攜手遍游孔孟之鄉的山山水水,感情越來越深厚,杜甫筆下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就是出自此時。

不僅如此,他們還寫詩互相戲謔: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我在飯顆山頭碰到杜甫,大中午的他戴個斗笠,估計怕晒黑,叫「子美」果然很臭美,一個夏天不見他又瘦了,這傻孩子寫詩寫得太苦逼了!

杜甫也不甘示弱,馬上回贈了一首: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到了秋天我們又見面了,哥兒倆都還是沒啥長進,像飛蓬一樣飄來飄去,光顧著玩修仙大業都落下了。天天除了痛飲狂歌,沒幹一點兒正經事,還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這樣下去不行啊!

——大家一定要相信,凡是閑著沒事互掐的,絕對都是真愛。

05

可惜,打情罵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一天,杜甫又轉起了酒杯,神情凝重:

「太白哥哥,再過幾天我要走了……」

「去哪?」

「去長安,考科舉,報效國家。」

這次輪到李白傷感了,兄弟要去追夢了,他由衷為他高興,卻也為自己感到迷茫:

子美的夢才剛剛開始,而自己的夢已經碎了一地,還能撿得起來嗎?

最後的幾天,李白的話變少了,酒卻喝得更多了,臨別的那天,石門下,他們依依惜別: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作者: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離別就在眼前,讓我們一起把風景看遍。什麼時候能再次相見啊,到時一定要喝個痛快!

泗水河上秋波蕩漾,徂徠山上翠色蒼茫,你我馬上就要像飛蓬一樣各自飄遠,啥也別說了,一醉方休吧!

當時的杜二甫,很年輕很天真,對西去長安充滿了信心:

「太白哥哥,等我中了進士做了官,咱們再聚,很快的!」

李白笑了笑,想說:長安哥是混過的,沒你想的那麼容易……,可是看著杜甫那張年輕而又激情洋溢的臉,話到嘴邊李白改了口:

「加油,子美,你可以的!」

如果他們知道,此次一別即為永訣,也許杜甫會多留幾天,也許李白會多說幾句鼓勵的話……

可惜,他們都以為還會有「重有金樽開」的那一天。

06

這之後,他們過得都不怎麼樣,杜甫尤其喪,具體怎麼個喪法,這裡不多說了,不了解的去戳下這篇老文章:讓杜甫告訴你,從高富帥到詩聖的路有多長

但不管杜甫被生活虐得有多慘,在他心中,一直堅守著一件事,天崩地裂都無法動搖,這件事就是:

思念李白,牽掛李白。

比如到長安不久,他就寫出了著名的《飲中八仙歌》,處心積慮拉來7個人做配角,搭了好大一個戲檯子,其實主要就為了刻畫心愛的詩仙哥哥: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人物,地點,事件,台詞,設計得活靈活現,隔著一千年,杜大叔愣是給我們傳來了一段李白同學賣萌撒酒瘋的小視頻!

跟別人喝酒,誇對方時也不忘捎帶上李白:

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

要說寫長句,還要屬你和我的太白哥哥最牛掰!

聽說孔巢父要離開長安去江東,杜甫趕緊跑來參加送別宴,因為當時李白正在江東啊!

宴席上,他劈哩叭啦給人家寫了一首長詩,其實主要目的就是最後兩句話: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你到了江東,一定要對李白說:迷弟杜甫問他在那過的好不好。

(媽呀,滿滿的痴漢既視感啊有木有!)

忘了說明下,這個孔巢父也是李白的老相識,早些年他們在山東一起搞過一個叫「竹溪六逸」的文學組合。

思念是一種病,杜甫病得越來越重。

春天,他在想李白: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這篇基情濃烈到我忍不住要跳出來翻譯下:

我太白哥哥的詩天下無敵,他高超的才思更是無人能與爭鋒!他的詩既有庾信的清新,又有鮑照的俊逸,簡直就是天才!

如今,我獨自在渭北望著春樹,而太白哥哥則在江東遙看著晚霞,我們天各一方,苦苦相思,什麼時候才能再在一起把酒論詩啊!

(其實人家李白此時剛剛迎來愛情的第二春,估計是沒太有時間想他的……)

冬天,他還在想李白: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哎,在書房裡坐了一天,想太白哥哥想得一個字也看不進去……

07

後來安史之亂,李白誤上了永王李璘的賊船,先坐牢後流放,有段時間甚至音信全無,生死未卜。

杜甫擔心得要死,晚上一閉眼,腦海里全是李白: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節選自《夢李白二首》

你看,一晚上能夢見李白三回!

要知道這時候他們已經分別十幾年,中間再沒見過面。

涼風吹起的時候,他又擔心李白在流放途中是否吃得飽,穿得暖: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操心操到這個份上,都快趕上李白他媽了。

而且你以為當時杜甫自己的日子好過嗎?

錯了,那時他正流落秦州同谷,一家老小連飯都吃不飽,還要跑到山谷里撿橡果,都快活成野人了:

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就是這麼艱苦的日子裡,他還無時不刻不在挂念李白……

哎,讓我們怎麼忍心告訴杜大叔,其實人家李白當時已經被赦還了,而且返程路上處處有粉絲款待,日子過的比他美多了。

這不,此刻正跟幾個死忠粉漫遊洞庭,把酒賞月呢: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作者: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嘖嘖,詩寫得那是真叫一個好,心那是真叫一個大。

此時此刻,真的很想給李大哥打個穿越電話:

李白,你還記得石門路上依依惜別的杜二甫嗎?!

08

如果要問杜甫一生最看重的朋友是誰,看到這,傻子都知道是李白。

盛唐詩人中,杜甫跟高適,岑參,王維等都有深淺不一的交往,但是你能想起杜甫為他們寫過什麼詩嗎?寫是寫過,但是都不多,也不紅。

杜甫寫友誼最深情最感人的詩,都是給李白的。

在他現存詩作中,與李白有關的有20多首,分別後單獨寫給李白的就有10首,而且幾乎篇篇都是名作,同時代描述李白最傳神的詩句,幾乎都出自他筆下。

除了前面提到的,比較出彩的還有形容李白詩才的: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以及惋嘆李白命運的: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

可以說,如果沒有杜甫的這些詩,李白在後世的眼中,形象不會那麼清晰,那麼鮮明,那麼呼之欲出。

杜甫像一個高明的攝影師,全方位無死角地為我們拍下了李白各個側面的經典剪影……

支撐這一切的,是他對李白那深不見底的愛。

大家可能要問了,杜甫給李白寫過這麼多詩,那李白給他寫過多少呢?

答案是:現存3首。

一起玩耍時寫過的2首,前面咱們已經聊過了,還有一首寫於分別後: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寫得可以說是也很用心很深情了,尤其最後一句。但不知為什麼,這首詩一點也不紅,十個人里九個半不知道。

更要命的是,偏偏李白寫給其他朋友的詩,都紅了。

09

比如,寫給偶像孟浩然的,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還有寫給「七絕聖手」王昌齡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嘖嘖,這掩飾不住的深情,簡直都像女子寫給遠行的情郎了!

(王昌齡:不好意思,同為七絕高手,我倆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甚至就連粉絲去碼頭送個行,也送出了一段千古基情: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最佔便宜的還是丹丘生,請吃一頓飯,就被李白寫進了巔峰之作《將進酒》: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的所有名篇里,都沒杜甫什麼事兒,雙方一對比,落差實在太大了。

於是,很多人看不下去了。

10

對於李白杜甫這段看起來不怎麼對稱的友誼,後世基本是兩種態度。

一種是義憤填膺,叉起腰來指著李白鼻子罵:

李白你個負心漢!撩了人家子美弟弟就沒下文了,害人家十幾年為你牽腸掛肚,夜不能寐,你的良心就不會痛嗎?!

還有一種是和諧派,想盡各種辦法為李白打掩護。

比如說,可能李白也為杜甫寫過很多詩,但是不巧都散佚了。也有的說雙方性格不同嘛,一個細膩,一個豪放,所以表達方式不一樣。

以上,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重要嗎?

我認為不重要。

而且我還要斗膽地說一句,杜大叔也一定覺得這些不重要。

大家想想看,一個寫出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人,會去考慮「我愛李白有110分,李白愛我有幾分? 」這樣幼稚的問題嗎?

不會的,絕對不會。

我們要是這樣想,那就太小看杜大叔了。

對杜大叔來說,在這個世界上,能有李白這樣一個人,讓他發自內心地崇敬,欣賞,牽掛,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和幸運啊。

因為杜大叔一定懂得:

真正的友誼本來就是無所企圖的,我喜歡那個傢伙,想要和他在一起,如果他有了麻煩,我忍不住就要去幫他。

這本來就是友誼該有的樣子呀。

愛情里,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愛你,與你無關。

我想這也適用於李白和杜甫的友誼,自從他們相識,杜甫一定在心裡默默說過:

李白,我好喜歡你!這一生,我將永遠思念你,牽掛你,而這一切,與你無關。

-END-

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場文化之旅

想加入古典詩詞文學交流群?

掃小墨二維碼,邀您進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墨社 的精彩文章:

恰逢人間4月天: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TAG:古墨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