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決定成敗的不是天賦 而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決定成敗的不是天賦 而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天下的事情有難易之分嗎?努力去做,那麼困難也就變容易了;望著天空乾等,那麼再簡單的事也是一個障礙。

讀書治學也是如此。一心向學,懵懂少年也會滿腹經綸;虛擲光陰,聰明睿智也將無濟於事。

《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雖然我們的資質可能很一般,胸中才學也有限,但如果真能每天勤學奮發,堅持不懈,有始有終,到一定程度,也不覺得自己就真的比別人差很多。資質過人,思維敏捷,卻摒棄不用,這和昏庸之人有何區別。

曾子在孔門弟子中,資質並不高明。《論語》說:「參也魯」,就是說曾子魯鈍,但是程子認為「參也竟以魯得之」,雖然魯鈍但是卻得到了孔子的真傳。

孔子門下,聰明才辨之人不為不多,最終傳其道的還是魯鈍之人,可見為學貴在誠實。謹守善道,堅毅誠篤,真積力久,加以老壽,故成為大師。

清代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蜀地有一貧一富兩個僧人,貧者對富者說:「我想到南海去,你認為怎麼樣?」富者問:「你靠什麼去呢?」

貧者很自信地說:「我有一個瓶子一個飯缽足矣。」富者說:「我幾年來想買舟去海南,還做不到,你憑什麼去?」到了第二年,貧者從海南回來,富者感到很慚愧。

西蜀離南海千里迢迢,富有的僧人沒能到達,貧窮的僧人卻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其中關鍵還在於立志,志向不堅定,終難有成。由此反觀自身,當思:「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在文章最後總結說:「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資質好,天分高,依靠這些確實能比他人少辛苦不少。但又不可只憑藉自己的聰明,坐享其成,不學無術,終將坐以待斃,結果只能如王安石在《傷仲永》中所言:「泯然眾人矣。」

資質平庸,起步雖然艱難,但這不能決定一切。「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所以限制你發展的不是天賦,而是後天的努力。這正如歐陽修所言,「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遠見與德性:談談三國時期的母親
《孝經》真的贊成「移孝作忠」的做法嗎?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