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課堂之智永《真草千字文》

書法課堂之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號法極,生卒不詳,隋代僧人,出家永欣寺,世稱「永禪師」。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書法得家傳,尤善真草,曾書《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諸江東諸寺。他於書法用功甚勤,退筆多達五簏,後取廢棄筆頭埋葬,名曰「退筆塚」。智永書法名聲遠振,前來求書之人絡繹不絕,以致門檻被踏穿,他以鐵皮將門檻裹住,謂之「鐵門限」。

智永傳世《真草千字文》刻本較多。北宋大觀三年(一一○九)二月,長安崔氏請薛嗣昌將所藏《真草千字文》真跡刊刻上石,置於漕司南廳,世稱「關中本」,此本最為可信,原石現存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第三室東側第四排南數第三的位置,碑高二五八釐米,寬九七釐米。

此石真草對照,碑額橫列篆書「智永千字文」五字,末刻有大觀己丑二月十一日薛嗣昌跋,並刻有「侄方綱摹,李壽永、壽明刊」二行十字,原石拓本以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本最佳,為宋拓本。

上海圖書館所藏此本為清代牛鑒舊藏南宋晚期拓本。牛鑒(一七八五—一八五八)字鏡堂,號雪樵,甘肅武威人,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進士,在鴉片戰爭中,牛鑒擔任兩江總督但松於防務,導致吳淞失守,參與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而得一代罵名。咸豐五年(一八五五)牛鑒將此冊《真草千字文》轉贈蘭坡先生,王文治稱此本為「宋拓之致精者」。世稱「蘭坡先生」的人較多,就清代而言,前期有周長發(一六九六—一七六○),字蘭坡,早生於牛鑒九十年。中期有清代學者朱珔(一七六九—一八五○),字玉存、蘭坡,號蘭友,雖與牛鑒同時期,但牛鑒於一八五五年將《真草千字文》轉贈蘭坡時,朱珔已過世五年。另外還有清代濟南人士鄭士芳,字蘭坡,生卒不詳,雖善書畫,但未入仕途,與牛鑒無交往。由此推斷,牛鑒藏《真草千字文》所贈之人蘭坡先生是指鄭瑛棨。鄭瑛棨,生卒不詳,字蘭坡,歷官河南、陝西巡撫,故朱昌頤、崇恩等人在此冊題跋稱之為「蘭坡中丞」。鄭瑛棨能詩,工書畫,其子鄭文綽(一八五六—一九一八)為清代著名詞人,善金石書畫,通醫理。

牛鑒所藏此冊題跋甚多,最早題籤和題跋的是王文治,首頁有其題籤,冊尾有他於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題跋,此時該冊還沒被牛鑒收藏。

此冊有道光壬寅(一八四二)何紹基為牛鑒題跋,同年為牛鑒題跋的還有湯貽汾、蔡世松等人,耆英為牛鑒題跋時雖未署時間,但也應在此前後,故牛鑒收藏此冊時間大致可知。根據周爾墉咸豐五年(一八五五)為蘭坡題跋可知,牛鑒此年將《真草千字文》轉贈鄭瑛棨,首頁有陶福恆為蘭坡題跋,冊後有咸豐七年(一八五七)錢慶善所題觀款,第三頁有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朱昌頤為蘭坡題跋,後接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崇恩為蘭坡題跋。同治戊辰(一八六八)李鶴年題有觀款,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周壽昌題跋,同治庚午(一八七○)楊繼震為蘭坡題跋,同年,還有簡侯楊能格為蘭坡在冊頁邊題跋。

除耆英外,這些題跋均未否定此本出自智永。而耆英在題跋中提出:「今雪樵先生所藏永師《千文》,秀媚可愛,千處一律,定為趙文敏臨本。」今將此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宋拓本比較可知,二者字形章法厘毫未差,應同出一石,但從冊中字跡筆劃殘缺狀況分析,此本晚於故宮藏本。如此本第十四行草書「巨闕」至「李奈」處有明顯的石碑裂痕,但故宮藏本沒有。再如此本第四十一行楷書「難量」至「羔羊」與第四十二行草書之間有裂痕,故宮本此處也有裂痕,且裂痕走向完全一致,但故宮本裂痕不及此本明顯。此外,此冊中的楷書「能」、「短」、草書「初」、楷書「基」、楷書「逐」、草書「爵」、草書「升」、「階」、「家」等字有些筆劃殘缺不清,而故宮本中相同的字很少殘缺。此本末有薛嗣昌大觀己丑跋刻,又有「姪方綱摹,李壽永、壽明刊」等字樣,與故宮所藏宋拓本完全一致,由此可知,此本雖晚於故宮藏本,但絕非耆英所言趙孟頫臨本,為南宋晚期拓本無疑,故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智永書法楷草皆能,深得家傳筆法。唐代李嗣真在《書後品》中將智永書法列為「中中品」,稱他的書法「精熟過人,惜無奇態矣」。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智永的楷書和草書均列為「妙品」,並這樣評價智永書法:「微尚有道之風,半得右軍之肉,皆能諸體,於草最優,氣調下於歐(歐陽詢)、虞(虞世南),精熟過於羊(羊欣)、薄(薄紹之)。」北宋蘇軾在《東坡題跋》中稱:「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可見,「精熟」是智永書法最為顯著的特徵。今觀其《真草千字文》,如楷書中的「暑」、「收」、「制」、「萬」、「欲」、「行」、「福」等字,用筆含蓄,體態端莊沉穩,結構嚴謹而收放自如,於平和中寓含奇趣,無任何張揚之勢,當然,這種特徵也是作品中所有楷書共同具備的。

而草書則草法精熟純正,用筆沉穩而氣韻流暢,每個字的筆法交代得非常清楚,起筆收筆乃至使轉處都非常到位,用筆輕重得當,快慢和力度把握恰到好處,字形體態多平穩端正。或許是智永書寫時過於注重單個字的寫法,就楷書而言,幾乎字字獨立,字形大小缺乏一定的變化。草書中除「景」與「行」、「不」與「息」、「九」與「州」、「誚」與「謂」等字之間有明顯的牽絲連接外,其他字上下之間很少有筆意的連貫。

整體而言,《真草千字文》中楷書的筆法、點畫和結構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而草書的用筆和草法也是我們學習小草的重要內容。學習《真草千字文》中楷書時,我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認真留意其筆法特徵,掌握其內斂含蓄的用筆方式和點畫特徵,於平正之中體會其結體的奇趣,寫出不激不勵而溫和雅正的楷書風貌。而學習其草書時,要學會對照右邊的楷書,在學習時認真識別每個字的草法,掌握草書偏旁部首的草法規律和符號化特徵,注意用筆的輕重快慢變化,認真體會每個草字中的筆法和節奏,力求在書寫每個草字時保持氣韻流暢,達到點畫呼應連貫而一氣呵成的藝術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真草千字文》中的草書幾乎字字獨立,也缺少字形大小變化,更缺少上下字之間的氣韻連貫和字組關係,因此,學習其草書主要是學習單個字的草法,記住偏旁部首的草法規律和一些字的草法符號,在此基礎上再學習草書的章法處理,這樣就可以寫出草法規範而變化多端的草書作品。

向?彬(中南大學)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書法之美 的精彩文章:

書法課堂之《洛神賦十三行》
書法課堂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TAG:漢字書法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