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貿易「停戰」,石油貿易格局將逐漸轉變

中美貿易「停戰」,石油貿易格局將逐漸轉變

【文/觀察者網 周遠方】

5月20日,中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貿易摩擦「停火」,聲明稱,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即將派出高級代表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美國多家主流媒體隨後紛紛刊出分析文章,介紹中國市場對美國新增大量頁岩油產能的巨大意義。

相比知識產權、高科技等兩國可能沒那麼快達成共識的領域,能源領域的合作可能更容易達成共識。

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姆努欽已經期待,「在能源領域達成400-500億美元的交易很容易」,有助於迅速縮小貿易逆差。另一方面,高品質美國頁岩油的加入有利於擴大人民幣原油期貨「上海油」的影響力,有利於,也有助於加快重塑世界能源格局,共促成買方市場格局形成。

可以說,能源話題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美媒報道截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5月21日報道,美國財長姆努欽在接受該社採訪時表示,「在能源領域,我相信美國有相當大的機會成為中國能源主要供應方之一。他們在當前價格(at these prices)對我們頁岩氣和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大得驚人。我認為達成400-500億美元的能源交易很容易,如果我們能夠改進基礎設施提高供應量,他們可能還會買進更多。」

CNBC稱,相對目前的情況來說,姆努欽描述的前景顯得雄心勃勃,據路透社數據,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原油和天然氣總額僅為43億美元。

美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

據CNBC援引美國政府初步數據,美國頁岩油產量預計很快將突破700萬桶/日,並將美國原油總產量推升至1070萬桶/日,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預計,明年美國原油產量將達到1900萬桶/日,超過俄羅斯,成為最大產油國。

《商業內幕》網站5月6日報道,花旗集團近日作出類似預測,美國明年可能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國。花旗集團提到,受原油限產協議影響,今年1月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出口原油930萬桶/日,而俄羅斯同期出口740萬桶/日

一段時期以來,俄羅斯與歐佩克一直在為穩住油價就石油限產談判,美國並非歐佩克成員國,也沒有加入限產協議,此時橫空殺出,為中國提供了新的選項。

只有中國胃口才能匹配美國出口

美國《國會山報》5月21日報道稱,中國才是美國頁岩油供給的需求者,儘管中美兩國競爭和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但在能源問題上,中美兩國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報道稱,在供給側,美國頁岩油革命正在重塑全球能源市場,而中國則是需求增長的中心。

報道分析稱,美國增產原油將會流向中國的原因顯而易見,美國頁岩油大多是高品質的輕質原油(含硫化物等雜質較少),無論是加工還是使用都對環境壓力更小,相對而言價格也較高。對於中國許多缺乏脫硫設備的「茶壺」煉油廠來說,使用輕質油作為原料使其能夠更好地規避政策風險

相對而言,美國本土煉油廠由於長期加工來自中美洲和加拿大的重質油品,大多都具備較強的加工劣質原油能力,加工輕質油品反而在經濟上不可行,資源的錯配使得一方面美國輕質原油嚴重過剩,另一方面又要同時進口大量重質原油。雖然美國煉廠可以通過裝置改造來適應輕質原油的加工,但煉廠提高輕質原油處理能力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美國國防區域石油管理局(PADD)將全國煉油分為五個區域,PADD 1為美國東海岸地區,9座煉油廠,以簡單型為主,約佔美國總加工能力7%;PADD 2為中西部地區,煉油廠為中度複雜型,為美國第二大煉油區域,煉油能力為395.7萬桶/日,佔總能力的21.4%;PADD 3為墨西哥灣地區,複雜型煉油廠,是美國煉油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煉油中心,煉油能力達960.5萬桶/日,約佔美國總煉油能力的52%; PADD 4為落基山脈地區,16座煉油廠,多為中度複雜型,是美國煉油能力最低區域,僅佔3.8%;PADD 5為西部(含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共30座,以複雜型煉油廠為主。

中國官方數據印證了上述分析。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原油進口同比增加了14.7%,創下歷史新高,達到964萬桶/日

而上一個歷史最高才僅僅保持了3個月就被刷新,上次的最高紀錄發生在今年1月份,當時的原油進口是961萬桶/日。

從進口額來看,1-4月中國原油進口金額71982.2百萬美元,累計增長達到了32.3%。這也意味著,僅三個月的時間,中國原油進口額增長就超三成。

從較長周期看,同樣如此。

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數據,中國在2016年開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並保持至今:

據worldstopexports數據,2017年中國進口原油總價達1622億美元,佔全球原油進口總量的18.6%(按金額計)。第二位至第十五位分別為:

美國,1391億美元;日本,637億美元;印度,602億美元;韓國,596億美元;荷蘭,374億美元;德國,362億美元;義大利,261億美元;西班牙,257億美元;法國,238億美元;新加坡,214億美元;英國,209億美元;泰國,101億美元;台灣,169億美元;比利時,153億美元。

worldstopexports同時提到,自2013年以來,上述15個國家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原油進口量出現過大幅提升,相反,一些國家和地區原油進口(金額)反而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印度下降59.3%,日本下降56.3%,德國下降52.2%,美國下降50.2%,台灣下降49.7%,泰國下降48.5%,英國下降48%。觀察者網認為,這可能與2014年7月起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有關。

姆努欽所說的「基礎設施不足」主要是指美國德州西部和墨西哥灣頁岩油產區原油管道運輸能力有限,碼頭裝卸能力也無法與快速增長的產量相匹配。這也使得當地原油價格遠低於布倫特原油。

ClipperData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史密斯(Matt Smith)表示,當布倫特原油價格逼近80美元/桶,而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價格比它便宜20美元,那就會吸引很多油船前來,大多數船隻的目的地就是中國。

美國已躍升中國十大進口來源國,助力「買方市場」格局形成

《中國石化雜誌》2018年4月刊出卓創資訊原油產業高級分析師高健的文章稱,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是全球原油市場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後,全球原油市場貿易體系開始發生質變,原油市場也加速步入買方市場。

這一轉折點的推動因素有兩個方面——中國和美國,一方面,美國原油出口量的增加,導致原油市場供應的大幅增長和供應多元化,加速了買方市場的形成;另一方面,原來流向美國的中東、非洲等地的出口原油需要另尋買主。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原油需求增量疲軟的背景下,亞太地區成為全球原油貿易的集中流入地。

《期貨日報》5月23日同樣分析,自從原油出口解禁後,美國開始瞄準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2015年中國進口原油雙權放開,地方煉廠有了進口原油自主權,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進口潛力。而中國煉廠也早在幾年開始嘗試加工美原油,如率先加工美灣原油的金陵石化、揚子石化。

此後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量逐漸增長,從2016年的約2萬桶/日到2017年猛增至約20萬桶/日,再到2018年1-3月份進口原油量已達約30萬桶/日,美國原油出口量的五分之一將會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二大原油出口地。且目前美國已經躋身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國前十,未來我國從美國進口量也將繼續放大。

目前中美貿易「停戰」,未來大量的輕質原油湧入亞洲市場,將使得輕質原油的價格相對走低,而重質原油的價格相對走強。另外,大量的美國套利船貨進入亞洲市場,中東品質原油份額或受到擠壓。至於擠壓的份額能到多少,還要看煉廠對於輕質原油的摻混比例。

無論如何,中美雙方正共同推動全球能源格局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瑞典文學院性醜聞攪黃諾貝爾獎 受害者還包括未來瑞典女王?
荒謬!美國會批准向西藏境內外藏人提供1700萬美元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