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緒與壓力管理之「正念」

情緒與壓力管理之「正念」

(本文編碼:管理情緒與壓力(之四))

正念是控制自己自動化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


3.3正念與冥想

現代人的生活非常忙碌,常常是在做著一件事時已經在想著下一件事,大腦中經常想著過去和未來,把當前的時間抵押給了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承諾。有了智能手機這個「分心利器」後,情況更加惡化了:常常是一家人一起吃飯,各拿各的手機刷微信;一邊陪孩子,一邊看著手機傻笑;開著會議,忍不住去看看朋友圈裡誰又曬了什麼圖(還記得那隻寧願燒焦爪子也要追尋獎勵的小白鼠嗎?認識情緒與壓力(之八))。

例如:當你洗盤子的時候,會想儘快把盤子洗乾淨以便繼續下一件事情,以致於無法專心洗盤子。可能會希望有一段休息時間,想像著來上一杯茶,感受那份愜意和從容。但是,如果你突然發現有一隻盤子沒有洗乾淨,那麼你可能會感到非常煩躁,因為這隻盤子阻撓了你儘快完成任務的計劃。最後你洗完了所有的盤子,總算可以坐下來喝一杯茶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仍然被各種各樣的計劃和目標佔據著。因此,即便在喝著茶的時候,你很可能已經在想著下一步應該做什麼(瀏覽一下郵件,看看有什麼新聞,還有什麼重要的工作要做等)。當你回過神來的時候,突然發現手中的茶杯已經空了。我剛才喝了嗎?我肯定喝了,但我不記得了。你錯過了那杯在洗盤子時渴望的茶和渴望的休息,正如你錯過了洗盤子時的所有感官體驗:水的質感,刷洗盤子的聲響,泡沫的模樣。

人們說,我們在尋找的是生命的意義。我不認為那是我們真正在尋找的,我認為我們在尋找的是活著的體驗。

--約瑟夫.坎貝爾《神話的力量》

佛說,如果你不能從洗碗這件事體驗到人生的意義,那麼你永遠也不會明白人生的意義。我以前一直以為是要在洗碗時設定不同的目標,如速度、質量等,後來才逐漸明悟,佛說的其實是覺察、體驗當下,即正念。

什麼是正念

正念(Mindfulness)本是佛家的一種古老的修行方式,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正念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被西方心理學界所注意,由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西格爾(Segal)等學者進行研究,漸漸改良和整合為當代心理治療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術之一。

卡巴金將正念定義為是一種精神訓練的方法。正念強調的是有意識地覺察、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以及對當下的一切觀念都不作評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正念

正念能幫助我們從通常自動化的、又無知無覺的「睡眠狀態」中清醒過來,從而能觸及生活中所有自覺和不自覺的可能性,改善人們的情緒與壓力,對人們的心理問題起到很好的疏通作用。在現代心理學中,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所謂正念療法,就是以「正念」為基礎的心理療法。目前較為成熟的正念療法包括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和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正念療法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和緩解焦慮、抑鬱、強迫、衝動等情緒心理問題,在人格障礙、成癮、飲食障礙、人際溝通、衝動控制等方面的治療中也有大量應用。

卡巴金在《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中這樣說:忽視當下而期冀未曾到來的時刻,這種痼習會直接導致我們對自己身處的生命之網缺乏自覺。這其中包括對我們自己的心靈缺乏自覺、不夠理解,還包括意識不到心靈對我們的感知和行為產生的影響。它會嚴重限制我們對此的理解:作為人,到底意味著什麼;人與人之間、人與周圍的世界之間彼此是怎樣關聯的。在精神層面,這些最基本的追問一直是宗教的探討主題。......當我們真正以開放的方式來集中注意力,不受制於個人的喜惡,不為個人看法和偏見所左右,擺脫了個人的臆斷和期望,這個時候,新的希望才會出現,我們才會有機會將自己從蒙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修行

故事:修行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做飯時惦記著砍柴;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人很少能夠真正的和自己在一起,很少能夠體驗當下,這已經不僅僅是注意力、自控力等能力不斷減弱的問題,研究表明這也是近些年抑鬱症患者不斷增加、加重和年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念訓練正是能夠有效改善這些癥狀的方法之一。

正念的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幫助人們有效地控制注意力,保持對當前任務的專註, 並在注意力分散的時候讓注意力重新回到當前任務上;第二,提升身體覺知能力,幫助人們更加清楚身體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壓力的反應, 從而有效地應對可能出現的梗塞(Choking,如當運動員在比賽中面對巨大壓力,心態發生改變,思維出現紊亂,進而影響比賽成績,發揮失常);第三,面對逆境、挫折或情緒起伏時,能夠不去對這些刺激進行評判和反應,從而能夠解決之前固有的自動化情緒反應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第四,能夠讓人們不以自我為中心來覺知當下的活動,從「無我」的角度來客觀地覺知持續的變化,藉此幫助人們從勝負、得失、好壞等概念中解脫出來。

正念訓練

正念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時刻保持一種警覺性,強調通過練習,發展對當下事實的不加判斷的注意能力。這些當下事實包括外部刺激和內部心理體驗,也就是說意識到內、外部事件進入意識之中,但是不對其進行任何評價判斷(好、壞、對、錯、有用、無用等),個體只是被告知觀察和描述這些經驗,並且接受它們的存在,但是不對其進行判斷和控制。

正念覺察是不加評判如實的接納情緒、慾望等,而不是先告訴自己哪些是不好的,我拒絕接受它。你認為它不好並且拒絕承認這種機制本身就是帶有強烈的個人評判。正念是接納--不做評判--以平等心觀察,目的是要還原一個更真實的你,不是強行製造一個沒有感官和情緒的你。

正念訓練的方法之一是從日常活動著手進行,如:洗碗、吃飯、刷牙、走路等,也就是說當你在做一件事時,你的大腦就在這件事上。開始時大腦會不斷的開小差兒,沒關係,當你發現時告訴大腦:你已經知道它在提醒你關注的事情。然後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來。這種注意力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本身就是提升注意力的訓練過程。

專欄3-2:葡萄乾正念練習

(1)拿起:

*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乾,把它放在手掌上或者夾在拇指與其他手指之間。

* 注意觀察它,想像自己是從火星來的,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個物體。

(2)觀察:

* 從容地觀察,仔細地全神貫注地盯著這粒葡萄乾。

* 讓你的眼睛探索它的每一個細節,關注突出的特點,比如色澤,凹陷的坑,褶皺和凸起,以及其他不同尋常的特徵。

(3) 觸碰:

* 把葡萄乾拿在指間把玩,感受它的質地,還可以閉上眼睛以增強觸覺的靈敏度。

(4)聞:

* 把葡萄乾放在鼻子下面,在每次吸氣的時候吸入它散發出來的芳香,注意在你聞的時候,嘴巴和胃有沒有產生任何有趣的感覺。

(5) 放入口中:

* 現在慢慢地把葡萄乾放到嘴唇邊,注意手和手臂如何準確地知道要把它放在什麼位置。輕輕地把它放到嘴裡面,不要咀嚼,首先注意一下它是如何進入嘴巴的。用幾分鐘體驗一下它在嘴裡面的感覺,用舌頭去探索。

(6)品嘗:

* 當你準備好咀嚼它的時候,注意一下應該如何以及從哪裡開始咀嚼。然後,有意識地咬一到兩下,看看會發生什麼,體會隨著你的每一次咀嚼它所產生的味道的變化。不要吞咽下去,注意嘴巴裡面純粹的味道和質地,並且時刻留心,隨著葡萄乾這個物體本身的變化,它的味道和質地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7) 吞咽:

* 當你認為可以吞咽下葡萄乾的時候,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覺察到吞咽意,即使只是你吞咽之前經驗性的意向。

(8)接下來:

* 最後,看看葡萄乾進入你的胃之後,還剩下什麼感覺。然後體會一下在完成了這次全神貫注的品嘗練習之後,全身有什麼感覺。

《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馬克.威廉姆斯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42

專欄中的葡萄乾正念練習是正念訓練的方法之一。

-END-

《客戶中心積極心理學》已出版發行,歡迎關注。

網購地址:客戶世界機構官方淘寶店(呼叫中心大本營)

第一部分:情緒與壓力管理

第一單元:潛力與自我效能

1.4自行負責

第二單元:認識情緒與壓力

2.1大腦的結構


2.3壓力

2.4情緒

2.5單元小結

第三單元:管理情緒與壓力

3.1ABC合理情緒療法

管理情緒與壓力(之四)

後記(紙質版書中不幸被遺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到更好 的精彩文章:

TAG:做到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