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逃離矽谷,全球再不需要科技聖地?

逃離矽谷,全球再不需要科技聖地?

矽谷一直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科技聖地,單單這個名字就有著相當的技術含量,長期以來,矽谷就是全球電子工業和計算機產業的聚集地,他們引領著全球最時髦的科技創新浪潮,全球三分之一的風險投資都湧向了這個科技聖地,有人調侃矽谷沒有遍地的二氧化硅,但卻是真正的黃金遍地。一個其貌不揚,邋裡邋遢的程序員有可能在第二天就獲得風險投資,搖身一變成為千萬富翁,但毫無疑問,能在矽谷生存下來的人,也都是狠角色,中國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可美國的矽谷連弱者的汗水、血水統統都不信,它只相信數據和代碼,充斥著最原始的優勝劣汰之法則。事實上,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矽谷不但擁有蘋果、Google、微軟的全球總部,也囊括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這些企業的總部,再由他們壯大企業,可以說,形成了一種非常美妙的正向循環。

大概是月滿則虧的規律吧,自201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矽谷,有種「衣錦離鄉,終於解脫」之快感。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3年,離開矽谷的居民人數有44102人,而湧入矽谷的人則越來越少,截止到2017年,矽谷人口已經入不敷出,整體人口開始下降。有美國的專家說:短期之內,矽谷要遭受人才流失的困境,但長期來看,矽谷的交通、高房價狀況都會得到改善。

逃離矽谷,頂級科技人才也談房色變

無論走到哪個城市,房子依然是普通城裡人一生最重要的主題,正如土地永遠是農村人最重要的主題。事實上,除了個別的科技大佬擁有比「平常人大一點的」房子之外,其他的中產階級還是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構築家的基礎條件。隨著大量高科技人才的湧入,矽谷的房價也是扶搖直上,簡直有一飛衝天的趨勢,普普通通的房子動輒價值200萬美金,這個價格在其他相對落後之地區甚至可以拿下一棟別墅、一個農場或者一片霸道的池塘,這些都衝擊著矽谷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同全球所有人口密集地區一樣,矽谷也陷入了交通擁堵、公共資源匱乏的窘境,越來越多的通勤時間,逼著科技天才們不得不升級車載體統,以便把工作區域從辦公室、家中,再度擴展到路上。事實上,通勤時間已經越來越成為衡量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每天都要在車上停留2~3個小時,人生就是不快樂的,普通人在矽谷掙錢是為了生活,但現在矽谷的狀況讓普通人的生活慢慢變得糟糕,難以忍受,這不得不讓很多人逃離矽谷。

小型的初創企業或者大型企業的第二總部都開始選擇逃離矽谷,比亞馬遜已經決定不會考慮矽谷作為第二總部的地址,他們更樂意去丹佛、達拉斯、奧斯汀等城市,這些城市的名氣遠不及矽谷,但卻能找到相對低廉的土地和人才,空氣也要更好。相應地,一些頂級的科技人才,也看中了這些大農村,他們不會要求企業動輒支付20萬美元的年薪,卻也不再擔心持續上漲的房租或者交通費用,總之,對於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矽谷似乎不再具有魅力。

開枝散葉,世界不再需要新科技聖地

相關數據統計,谷歌在美國其他州僱傭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它在矽谷的員工數,蘋果公司也計劃在內華達州建立自己的數據重心。隨著巨頭們外遷矽谷,他們的員工也於全美各地開枝散葉,僅谷歌、微軟、蘋果等企業在奧斯汀「硅山」的員工就已經超過2000人,生物科技也在這個地區快速發展,從業者規模已突破8000人,於是,美國的媒體開始冠以「硅山」等地區以新科技聖地稱號,而全世界都忙著建造自己的矽谷,以吸引更多的投資,連中關村都曾被稱為「中國矽谷」,一些更加有科技含量的城市,則更具有潛力。

當然,政府或者企業可以通過大量的投資和基礎建設,快速組建「新的矽谷」,為了吸引投資,政策上也能給出巨大優惠,但新時代下,我們是否需要新的聖地,或者這種產業鏈高度集群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嗎?

回顧矽谷模式的發展之路,其最大的優勢是集合了蘋果、Google和微軟在內的大量科技總部,如此群聚效應,連續不斷地催生出新的科技創新元素,於是如你所見,這些巨頭們毫不留情地改變著世界,而這些總部聚集在一起,也締造出矽谷的跳槽文化,科技人才們只要有本事,從來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而且從Google總部到蘋果總部,生活環境,人情關係網也不用發生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全世界的頂級科技人才快速聚攏,把矽谷變得星光熠熠,但劣勢也相對明顯,除了前文所述的房價、交通、環境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太過於濃烈的科技、競爭氛圍大大地削弱了矽谷的生活氣息,讓其變成一座非常機械的城市。有鑒於此,世界上其實不應該再有「集散地」的模式,城市更應該構築起以科技、經濟、體育、生活中完善的生態系統,讓市民在工作之餘更懂的生活。

此外,越來越發達的科技,也註定了世界不再需要過於集中的科技聖地,首先是通信技術,基於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我們獲得國外同學狀況的速度,要遠勝於鄰居動態的速度,任何數據信息的傳遞都是實時的,衝破地域限制的;其次,交通的便利性,讓職場人能快速從分舵趕往總部,開2個小時會議之後,又能趕回家吃晚飯,更何況,蘋果、Google都非常看好的增強現實(AR)技術正不斷改善跨國會議、跨國交流的效果,真正意義上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而物流體系的持續完善,又消除了科技硬體上的地域限制…

逃離矽谷,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溫和的解脫,時代要善待城市,更要善待市民,究其根本,是需要人類找到科技和生活的平衡點。(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越來越火的短視頻,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
小米到底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