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硬骨頭之絕地歸途》:三條「硬招」打造出「公路抗戰劇」的成功典範(1529期)

《硬骨頭之絕地歸途》:三條「硬招」打造出「公路抗戰劇」的成功典範(1529期)

文丨朱諾

2016年,時代典範出品的戰爭劇《硬骨頭》上星首播後躋身全國衛視收視前四,網路播放量突破17億,成為近年來抗戰劇中的一大驚喜。

作為《硬骨頭》的續篇,《硬骨頭之絕地歸途》(以下簡稱《絕地歸途》)自5月6日登陸山東、湖北衛視黃金檔以來,全國網收視表現強勁,網路播放量持續攀升。

在最新播出的「偽滿映畫」單元中,文龍為首的抗戰小分隊與阿部寬率領的日本特種兵部隊,以及暫退追捕一線,伺機將鋼刺全力剿滅的小泉清一方,三方勢力你來我往,鬥智斗勇,撕咬升級,緊張的劇情讓人慾罷不能。

《絕地歸途》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共特工文龍(韓棟飾)集結各行各業勞工,組成一支抗日小分隊,護送蘇聯戰地女記者安娜(徐小颯飾)安全抵達根據地的故事。在延續前作熱血燒腦風格的同時,《絕地歸途》開闢了新的敘事內容、敘事模式和類型雜糅風格,並塑造出個性鮮明的「抗戰敢死隊」人物群像,用一幕幕緊張刺激的跨地逃亡戰,俘獲了觀眾的眼球。

硬劇情:「公路抗戰劇」+單元劇模式+類型雜糅

前幾年,大量故事同質、邏輯失實、橋段雷人的抗戰神劇湧現,中傷了觀眾的趣味和接受心理,作為主流類型劇之一的抗戰劇盡顯疲態,唯有尊重史實、另闢蹊徑才能突破抗戰劇困境。

原創IP《硬骨頭》系列,首先將故事內容聚焦在「14年抗戰」的新概念上。

「14年抗戰」是指從1931年的「九·一八」到1945年全面抗戰勝利的整個階段。此時期,日本在東北盤踞的時間最長,並通過偽滿對東北進行了金融、資源、文化等系統的殖民統治。而東北的抗戰局面,有中共地下黨、抗聯和民間人物等各方力量紐合,因此,這段複雜的抗日歷史本身具有很大的藝術創作空間,對觀眾來說也更具陌生感、新鮮感。

其次,《絕地歸途》打造了一種全新的「公路片」的敘事模式。

該劇以抗日小分隊護送戰地記者安娜回根據地為主線,一路經歷東北抗戰的要地,從而串聯起整個東北抗戰的局面。這樣的敘事模式打破了以往抗戰劇中敵軍村鎮大掃蕩、中方游擊戰等敘事模式,首開公路抗戰劇之先河,格局更廣闊。

在敘事結構上,《絕地歸途》呈現為單元劇模式。

《絕地歸途》全劇共50集,9個故事,9個單元,每個單元部分敘事時長約5-6集。勞工營,工程營,「鬼城」興隆鎮,佳木斯抗聯劇團,虎頭山要塞,「偽滿映畫」等等一系列故事,各自掀開了日本侵華的不同層面。開篇小泉清掌控的勞工營,是人力的掠奪;工程營中日軍正興修鐵軌,是交通控制;「鬼城」興隆鎮中,日軍以被服廠為掩護搞人體試驗;目前播出的「偽滿映畫」部分,是日軍在東北對中國百姓實施的「文化洗腦」,後續劇情中還會上演金融戰等。

9個單元故事將日佔東北不同城市、不同行業的社會圖景,全面而多層次地展示了出來。這是傳統抗日劇鮮有涉及的隱秘史實。

不僅空間不同、主題迥異,在類型上9個故事也各有特點,形成了全劇類型雜糅的風格。每個階段故事像一次「闖關遊戲」,有短兵相接,近身肉搏,有大場面動作,也有風雲詭譎的諜戰。「鬼城」興隆鎮的部分,偏懸疑驚悚,氣氛詭異;佳木斯千和劇團的部分,增加了中國傳統的戲曲元素,上演了催淚的家庭倫理「戲中戲」;虎頭山要塞,圍繞著董霸天這樣的女性大當家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

9個單元故事,不僅前後形成鋪墊,還不斷勾連多個人物的前史故事。興隆鎮中大壯老婆春妮慘死,佳木斯部分中的高小庄與父親和解,虎頭山中少校與魏七兄弟情破裂,「偽滿映畫」部分文龍的情感創傷……這樣的敘事手法帶有解謎的性質,高潮與反轉迭起,情節設計更加緊張刺激,人物也更加豐滿立體。

「硬人物」:中國抗戰敢死隊VS「有智有謀」的敵軍

《絕地歸途》中的人物革新了傳統抗戰劇中主角光環大過天的「孤膽英雄」模式。

文龍(韓棟飾演)、安娜(徐小颯飾演)、小庄(宮海濱飾演)、大壯(王奕盛飾演)、老魏(王俊彭飾演)、譚卓茹(張潤飾演)、鐵雷(丁聖飾演)、刀子(許敏飾演),「六男兩女」組成了性格鮮明、各有特長的「抗戰敢死隊」群像。

文龍(鋼刺)代表的是傳統抗戰劇中的男性英雄主角,他是一身正氣,有勇有謀的領袖角色,但與傳統的英雄式主角又不太一樣。文龍不是李雲龍式的土八路英雄,他儀錶堂堂,才識豐富,受過專業訓練,心思細膩。但他也存在弱點,他與小泉清和阿部寬的博弈中,並不是無往不勝。

戰地記者安娜,是一個負載著純真、美好、善良的女性角色,她與國府間諜譚卓茹形成了對照,卓茹機智、縝密、性格圓滑,兩位女性角色的關係發展也很有趣。變戲法的小庄是個鬼機靈,粗野的大壯是劇中的搞笑擔當,鐵雷和刀子各有特長,一個負責爆破,一個負責探路。

除了正面人物的鮮明,作為反面人物的日本軍人的角色也很立體。

無論什麼題材與類型,對反面人物的塑造,往往能窺見一部劇的真實性、深厚性和格調高低。只有反面人物精彩,雙方的博弈才能更有看頭。《絕地歸途》中的小泉清大佐(郭東文飾演)、阿部寬中佐(張岩飾演)、田中將軍,甚至包括小泉清的馬前卒岡次,這些反面人物都有很立體的刻畫。

其中,郭東文飾演的小泉清是抗日劇中非常罕見的、鮮活的反面人物。

自始至終,小泉清都是文龍最主要的對手。他氣場強大,動輒一聲大吼;他有謀略又自負,幾次讓文龍面臨困境;他既細緻又狠毒,愛用「輪盤賭」的殺人方式;他能通過很微小的細節識別文龍的計策,比如興隆鎮「窩裡斗」一場戲,他從「清一色三八式、十一式的輕機槍」的武器判斷出交火的對方並不是抗聯。

而對待女性的時候,他又很有手段,有情調,展現出「溫文爾雅」的一面。小泉清對安娜、卓茹的調侃,對董霸天的盛情,對女演員田心兒的利用,都展現了這個人物豐富的多面。

飾演小泉清的郭東文,表演非常細膩,細到歪頭、抖動手指、講話語速這些個人特色上。

與「毒蛇」小泉清不同,「餓狼」阿部寬中佐又是另一種新鮮的敵軍形象。阿部寬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布地雷陣,設狙擊手,可以攀岩,能假扮抗聯,還能悄無聲息地殺死一群抗聯戰士,他帶領的日本特種兵,給文龍一夥製造了非常大的危機。

文龍等中國抗戰敢死隊與小泉清、阿部寬(以及背後大boss田中將軍),幾方勢力的一次次對抗,一次次上演的「戲中戲」,是《絕地歸途》最精彩的地方。

時代典範董事長楊曉明(右)在現場

硬IP:時代典範不走尋常路

2016年,第一部《硬骨頭》推出的時期,正值抗戰劇的低迷期,也是古裝、玄幻、仙俠、校園青春題材的IP翻拍劇的風靡期。

2018年的當下,第二部《絕地歸途》開播的時期,又是整個電視劇大盤的低迷期,現實題材劇層出不窮,卻鮮見2017年的爆款。

但兩部《硬骨頭》卻都能逆風翻盤,脫穎而出,取得不俗收視成績。

一方面,這體現了時代典範清晰的創作方向:不跟風,不以市場熱點為中心,不複製,不搶奪有限的市場,注重文化擔當,推出有情懷的高質量作品。

另一方面,在製作和發行上,我們也能看出時代典範的某種策略:不刻意追求大咖,只選合適的演員,發行上也選擇最合適的平台。

原創IP的能力、做長線做系列的能力、拓展新的表達空間的能力,是一個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據悉,《硬骨頭》系列的第三部《金蟬》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與此同時,近兩年時代典範也開啟的戰略轉型,進入網劇領域的競爭,比如主打民國探案的網劇《朱雀堂》已展開籌備。

其實,作品最能為公司代言。

在《絕地歸途》中,正邪博弈是很精彩的看點,但最打動人的,卻是劇中戲份極少的「百姓角色」的「高光時刻」。

比如,那個滾地以身試法測地雷而犧牲的華叔,那個高唱著戲曲炸橋的高老莊,那群整齊劃一刺殺敵人的被服廠工人(抗聯兄弟),不服輸、敢於硬碰硬、充滿樂觀和希望的「硬骨頭」精神,這種堅強的信念和家國情義,或許就正是《硬骨頭》系列的成功所在吧。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台

界面 | 企鵝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部寬 的精彩文章:

「加賀恭一郎」系列終結?阿部寬、松島菜菜子《祈禱落幕時》
《步履不停》由阿部寬主演的一部溫情脈脈的影片,你看過嗎?

TAG:阿部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