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物理量的單位總是由基本單位的冪相乘得來的?

為什麼物理量的單位總是由基本單位的冪相乘得來的?

歡迎來到

超模物理課堂

1

圓形似乎並不是那麼完美

考慮某顆星球,它由某種密度均勻的物質組成,其質量為 M ,體積為 V 。如果這顆星球是一個球體,那麼它的半徑 R = ((3V) / (4π))1/3,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則為 g = GM / R2 = GM((4π) / (3V))2/3,其中 G 是萬有引力常數。

考慮這顆星球所有可能的形狀,怎樣的形狀才會讓星球表面的某一點重力加速度達到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下圖就是讓表面某處的重力加速度達到最大的星球形狀。這個圖形是一個稍微有些變形的球體,整個圖形是一個以 z 方向為軸的旋轉體,頂端的 m 點即是重力加速度最大的點,它的重力加速度為 g = (4/5)(15/4)1/3π2/3M / V1/3,只比球形星體的重力加速度大 2.6% 。

這是又一個經典的例子——圓形似乎並不是那麼完美。

這個問題的解法非常漂亮。

首先,假設我們想要讓星體表面上的某個點 m 的重力加速度最大,並且所受重力方向在 z 軸上,那麼這個星體必然是沿 z 軸方向對稱的。否則,取出不對稱的一層,把多的部分填進少的部分讓它變成一個完全對稱的圓盤,這將會讓 m 點在豎直方向上的受力變大。不斷這樣做直到這個圖形沿 z 軸完全對稱,顯然就得到了一個更優的形狀。

接下來的步驟就真的神了。

現在,在星體上取一個非常細的圓環,假設它的質量是 dM 。那麼,這個圓環所貢獻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就是 G·dM·cosθ /r2 。如果把這個圓環從星體中挖掉,放到其它的位置上,那麼新的圓環將會有新的 r 值和 θ 值。當整個形狀達到最優時,這個形狀將位於「極值點」的位置,也就是說它的「微分」為 0 ,任何微小的變動都不會改變 m 的加速度。這就意味著, cosθ / r2 是一個常數。這個條件就確定出整個星體的形狀。

2

為什麼光總是沿著光程處於駐點的路徑傳播

Fermat 光程最短原理指出,光從 A 點到 B 點,總是沿著最快的路徑傳播。這一神奇的定律一下子就把直線傳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統一在了一起。

不過,後來我們知道了,更一般的描述應該是,光總是沿著光程處於駐點的路徑傳播。為什麼會加上這一條?有沒有光程極大的例子呢?

這裡有一個例子。考慮橢圓內的兩個焦點 A 、 B ,和橢圓上的一點 M 。顯然,不管 M 取在哪兒, AM + BM 都是相同的。

現在,在橢圓內部畫一條曲線,這條曲線與橢圓相切於 M 點。然後,擦掉原來的橢圓,把這條曲線視作鏡面。顯然, AMB 仍然是一條反射光線,但從其它地方反射,光程都會小於 AMB 。 AMB 是一個光程極大的路徑。

3

如何秒殺無窮電阻問題

有一個無窮大的正方形網格,每條小線段都是 1Ω 的電阻絲。求相鄰兩點間的等效電阻阻值。

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妙的解法。

假設一個大小為 1A 的電流從紅點處流入,從各個無窮遠處流出。由對稱性,有 (1/4)A 的電流將會流過紅藍兩點之間的線段。

現在,再假設一個大小為 1A 的電流從各個無窮遠處流入,從藍色點流出。由對稱性,紅藍兩點之間的線段仍然有 (1/4)A 的電流。

把兩種情況疊加在一起看,大小為 1A 的電流從紅點進去從藍點出來,那麼,紅藍兩點間的線段就有 (1/2)A 的電流。因而,兩點間的電壓就是 (1/2)A·1Ω = (1/2)V 。所以兩點間的等效電阻就是 (1/2)V / 1A = (1/2)Ω。

說到無窮網格電阻的問題,我們有說不完的話題。這個問題本身的擴展非常之多。例如,我們可以把問題擴展到 N 維的情形:N 維無限電阻網格中,相鄰兩點的等效電阻是多少?利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出,答案就是 1/N。

回到二維情形,如果我們換一個擴展方向,改問對角兩點間的電阻,上述分析方法就不行了。而這個加強版問題的答案也更加玄妙:兩點間的阻值為 (2/π)Ω。大家可以在網上很多地方查到這個加強版問題的解法。

xkcd(https://xkcd.com/356/)有一個經典漫畫,形象地描繪出 nerd 們被數理趣題折磨的感受。當然,這幅畫本身也折磨了不少人,網上湧現出大量對這個問題的討論。

還有一種經典的無窮電阻問題:一個向右無窮延伸的梯子形網格,每條線段都是 1Ω 的電阻,求兩點間的等效電阻。

問題的解法非常漂亮。假設我們要求的答案是 R,則 R 可以看作是三個 1Ω 的電阻串聯,然後把一個阻值為 R 的電阻(也就是它本身)與中間那個 1Ω 電阻並聯所得。於是得到等量關係 R = 1 + 1/(1+1/R) + 1,解得 R = 1 + √3。

還有一些經典的求電阻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一個正方體的 12 條棱上各有一個 1Ω 的電阻,求距離最遠的兩個頂點之間的等效電阻。 2007 年 10 月份 IBM Ponder This(https://www.research.ibm.com/haifa/ponderthis/challenges/October2007.html)的題目則是,分別考慮五種正多面體,如果每條棱上各有一個 1Ω 的電阻,則相鄰兩頂點的等效電阻是多少?巧妙地利用對稱性,這幾個問題都可以迅速被秒殺。

4

關於物理量的單位的深刻問題

物理量的單位總是由基本單位(質量、長度、時間等)的冪相乘得來的。比如,能量的單位就是 1J = kg·m2·s-2。

為什麼沒有什麼物理量,它是由基本單位通過更複雜的形式導出的?比如說,為何沒有什麼物理量,它的單位是 sin(kg)·log(m) ?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無疑也是非常深刻的問題。它讓我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看上去很不像問題的問題:什麼是物理量?什麼是物理單位?我們需要去挖掘物理量和物理單位的最基本、最本質的性質。

網站上的標準答案是,只有這種形式的導出單位才能保證,在不同的單位制下,得到的導出單位是等價的。

具體地說,物理單位的作用就是用來描述,當各個基本單位的尺度變化以後,這個物理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比如說,密度單位是質量除以長度的三次方,就表明如果質量擴大到原來的 2 倍(或者說單位量變成了原來的 1/2 ),長度擴大到原來的 4 倍(或者說單位量變成了原來的 1/4 ),那麼這個物理量將會變成原來的 2/43 = 1/32 。

現在,假設某個物理量的單位是質量的正弦乘以長度的對數。

按照國際標準單位制,這個單位是 sin(kg)·log(m) 。

假如單位換成了 sin(g)·log(cm) ,那麼這個物理量將會變成原來的 sin(1000)·log(100) ≈ 3.80792 。

再繼續換算成 sin(mg)·log(mm) ,物理量應該繼續變成原來的 sin(1000)·log(10) ≈ 1.90396 。

但是,如果從 sin(kg)·log(m) 直接變到 sin(mg)·log(mm) ,物理量應該變成原來的 sin(1 000 000)·log(1000) ≈ -2.41767 ,這就和前面的結果矛盾了。

利用一些微積分知識可以證明,如果一個合成物理單位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它必然是基本單位的冪的乘積的形式。

不過,這個解釋並不能讓我十分滿意。各位模友怎麼看呢?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編輯整理

節選自

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4372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了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愛上博物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原來論文排版還有這樣的學問

TAG:超級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