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禮讚:戰場上的勇士,崗位上的楷模

英雄禮讚:戰場上的勇士,崗位上的楷模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據教育部消息,在2018年5月21日至27日期間,全國各地中小學將組織開展一次以「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用什麼方式去報國」會成為孩子們之間熱切討論的話題,也可能會讓很多家庭的幾代人坐在一起,共同追尋家國記憶、感悟英雄精神。畢竟,「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樑,一個社會的價值標杆和魂魄,這不是一言以蔽之的「光環說」,而是由歷史演變而來的必然結果。

縱覽華夏神州的上下五千年歷史,夷狄的狼顧,外族的入侵,中華文明不止一次被逼到絕境。在民族氣運遊絲於縷之時,是英雄將中華民族救於水火,解於倒懸——心昭天日的抗金將領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將倭寇拒於海外的戚繼光、收復台灣的名將鄭成功……

英雄們用火一樣的鬥志、鐵一般的意志,力挽狂瀾,逆擊中流,為中華民族賡(gēng)續著薪火,用接力的態勢,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尤其是受盡凌辱的近代,更是英雄們抵禦外侮、救亡圖存,讓中華民族能夠繼續屹立不倒於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一聲「山河應無恙」,是為我們對英雄的最好告慰。

我們應該通過「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的主題班會活動,讓中小學生明白,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英雄是戰場上的勇士,浴血奮戰就是精忠報國;在和平年代,英雄是崗位上的楷模,兢兢業業就是精忠報國。

朱彥夫

場上的勇士,崗位上的楷模

1933年7月,朱彥夫出生在沂源縣張家泉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947年,他偷偷入伍,隨大部隊南征北戰。在戰場上他作戰勇敢,10次負傷,3次榮立軍功,16歲入黨,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戰役。

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朱彥夫身負重傷,回國先後接受了47次手術,在昏迷93天後,奇蹟般地醒了過來。那一年,朱彥夫17歲,他失去了雙手、雙腳和左眼,留下了滿身傷疤,右眼視力僅有0.3,體重不足30公斤,「身高」僅有1.32米。他從一名叱吒疆場、生龍活虎的戰士,變成一個四肢全無肉骨碌…

但他自己說:「我缺手缺腳不缺鈣!」有人說他是鋼人,有人說他是特殊材料的人,他的意志確實不是一般的剛強,無人能比!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1956年春,他回到了闊別9年的故鄉——沂源縣張家泉村,由此展開了人生中的第二場戰役!

回到家鄉的第二年,在村民的力薦、重託下,朱彥夫毅然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當時,他完全是受命於困苦時期,從此開始了一場持續了25年之久的、帶領父老鄉親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戰鬥:和山斗,和水斗,和地斗,和電斗…

25年的村支書生涯,朱彥夫興辦學校、發展教育;發動群眾填溝造田、興修水利、架電修路、種植林果,千方百計發展農業,歷經艱難,終於帶領鄉親們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溫飽殷實的好日子。

這樣堅定信念,永不言棄,在學習中爭當學習楷模、在工作中爭當工作表率、在生活中爭當生活榜樣的英雄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的民族血性、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歌頌、學習、發揚光大。

然而近些年,隨著戰火散去和時代更替,一些對英雄的消解和扭曲的現象,已到了「不得不察」的地步。有人質疑「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是否真實,有人把「火燒邱少雲」做成了低俗的產品營銷,種種不端之論,甚囂塵上。而最近,某自媒體一段含有戲謔侮辱董存瑞烈士內容的視頻,更是引發眾人關注。

為了捍衛英烈,英雄烈士保護法上月底全票表決通過,並於5月1日起施行。該法莊嚴宣告:「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英雄烈士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犧牲和貢獻」。當此之時,以全網互動形式倡導「崇尚英雄」、熱議「精忠報國」,也是對這一法律的生動踐行。

正如一個網友留言所說:「我一直以為升旗時我致敬的只是國旗,後來才發現我致敬的還有國旗背後的英雄、先烈、歷史、傳承和不死的精神。」

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懷更顯珍貴。崇尚英雄,禮讚英雄,只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美好生活,乃是英雄精魂所凝、血魄所融。英雄的業績早已照亮歷史長空,但他們對我們的影響,遠不止是「書本上的幾行」。期盼「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蔚為風尚,光榮永遠傳承,英雄永不獨行。

(內容素材整理自中國網、中國青年網、人民日報及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中國國情 的精彩文章:

立夏 萬物皆長大
誰說古人不會談戀愛?內斂含蓄盡顯溫柔

TAG:中國網中國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