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斷煩惱成菩提心

斷煩惱成菩提心

=====歡迎轉載 · 功德無量=====

----------------------------------------------------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

斷煩惱成菩提心

(引自上師法語)

般若法是轉煩成聖難以聽聞之法,此法甚深微妙,是有深厚福德善根所感。應時刻具難遇之想,自己得聞正法,而感到慶幸,但是不能怕辛苦,應從聞到思,從思到修,才能得到法味佛法的受用。

般若的理想目標離苦得樂,斷惑證果,超凡入聖,但能達到這一最高的理想目標,將心改善到最極清凈,水清月自現,這就對內心轉變一念心。比如看到世界清凈和穢惡,不是世界如此,而是由心凈染造成。如人內心清凈,所造成的世界一定清凈;如人內心骯髒,所造成的世界一定穢惡。如人生命雜染和清凈,不是人生死如此,是由於心的染凈所成。如人內心清凈,所得生命清凈長壽;如人內心雜染,所得生命短暫。

《成唯識論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凈故有情清凈」。佛在《雜阿含經》說:「當善思維觀察於心」。佛在菩提樹下悟證,大地眾生皆有佛性,而是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人長期被貪瞋痴欲所染,以致生命世界污染,而且在世間受種種的苦惱;如修學佛法過程中,能善觀察於心,使之不被貪瞋痴者諸大煩惱所染,那就可以得到清凈而受種種快樂。看人都是佛和菩薩,自己心凈無污染而成聖因,看人壞自己心染污而成凡夫因。眾生的感受苦惱是由於心,眾生覺得快樂亦由於心。身語的行為是善是惡,關鍵不在身語本身,而在內心傾向於善或惡。如內心念是惡的,口出語言,身所作行為,一定是罪惡的。

以身口意三業構成的罪惡,其苦自然而來,如影隨形,此喻鳥飛高還落其影中,如車經過道路留下痕迹,任何不能沒滅。如內心是念善的,口出語言,身動行為,一定是良善的,以此三業購成善行為,其樂無邊,如影隨形。所以心為一切善惡苦樂的根本,心能主宰我們的一切,心能控制我們的一切,所以守護自己的心,此是學佛最重要的。能夠執持或率領人到清凈和染污地方去的,唯有人的心;能夠控制或駕馭人干種種事,亦是人心。除了心這一法,沒有能夠控制或統率人的。心念一動,要想走誰也留不住,心安定誰也趕不走。心的活動力大,而且起著領導的作用,它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就會幹什麼。世間一切都是由心造成的,科學上的各種成就,文化上的各種遺產,有哪樣不是心結成的豐富果實。原始佛教時代,世尊以阿含所說為中心,眾生輪迴於生死中,受種種苦,是由於眾生心的穢惡而來。至於解脫生死大苦,得到究竟涅槃之樂,亦不是有其他因緣,而是由眾生心穢惡而來;至於解脫生死大苦,得到究竟涅槃之樂,同樣是由心清凈而來。般若法從經文表面的言說,深入內心,闡明它的真實意,如地金月火等。

般若宗認為,煩惱即菩提,凡夫有清凈本性,要想判別凡聖,以轉凡成聖實踐,如真實名經所說大貪慾者(大嗔恚者、大愚痴者)等,眾生所以轉惡向善,所以由修道得斷煩惱而證菩提,脫離生死而入涅槃,即身成佛,全由於心性本凈,一切眾生有佛性種子,現在輪迴中受生死果報之苦,是由外染污塵煩惱,覆蓋了內里的清凈本性,心外是不凈的,內心本性是清凈的所以般若宗即身成佛是以佛本性種子而說,修行用刻苦實踐只要除去現象心外塵垢,複本心源,究竟清凈,所以染污不染污的心,其體沒有差別,如煩惱纏縛時,叫染污心,一旦煩惱離去,立即為清凈心,如用器具,沒有除去穢垢名垢器,如除乾淨名無垢器。

=====

歡迎轉載 · 功德無量=====

訂閱凈土曼殊寺官方微信公眾平台方法

微信→添加朋友→搜索【凈土曼殊寺大般若正宗】

微信→添加朋友→公眾號【JTmanshusi】

推介與分享

--------------------------------------------

== 我今以此諸善根,文殊根智速轉成 ==

== 乃至一切諸眾生,悉令同登文殊位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土曼殊寺大般若正宗 的精彩文章:

凈土曼殊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TAG:凈土曼殊寺大般若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