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偶像行業體系思考

中國偶像行業體系思考

隨著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和騰訊的《創造101》的熱播,以及《偶像練習生》選出的Nine Percent的大熱,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國本土偶像這一群體。然而這個群體實際上已經在中國本土孵化了十幾年之久,卻一直沒有大的起色,直到各大網路平台把韓國大火的偶像選秀節目引入國內,國內的偶像群體才好似一瞬間走進了大眾的視野,Idol這個稱呼也漸漸脫去了韓流的標籤,漸漸的有了本土化的外殼。為什麼中國本土偶像的發展經歷如此漫長的過程?這一切都基於中國偶像市場體系的不成熟。

一個偶像誕生的一系列程序應該是:

1.練習生,在練習生的體制內訓練自己的唱跳能力,以及作為偶像的自覺和素養。

2.出道,在公司的包裝下出道,公司尋找各種資源對其進行商業運作。

3.通過PK制的形式,在各種音樂排行榜和打歌節目中廝殺,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氣王。

4.持續不斷的音源輸出,以及在持續不斷的PK中得到市場的認可。

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的偶像體制中無法達到這種健康的偶像誕生的循環體制。即便現在的偶像培訓體系已經起步,但是這也是僅僅局限於一些有能力的經紀公司,而我們在偶像競爭平台上的打造是完全近乎於零的,我們甚至沒有一檔為偶像打造的舞台類打歌節目,而韓國自己本土這種打歌節目就有《人氣歌謠》《Music Bank》等六檔,日本的音樂放送類節目更是多的數不勝數。這就造成了中國的偶像組合出道即是巔峰,然後後勁乏力,沒多久就解散了。導致一旦有這種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各大公司一窩蜂的把藝人送過來,不管是不是曾經已經出道過的,還是正在出道中的,還是甚至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的,好似只有選秀節目才能給這些偶像團體走進大眾視野的出口。然而選秀節目,說到底它畢竟是個秀,是一檔節目,這就導致了它重點看重的還是收視率和點擊率,而不是選手真正的實力,更容易在選秀節目出頭是自帶看點和噱頭的選手,很多低調的能力者在這種選秀節目的體系中是無法得到關注的。

娛樂公司和媒體平台只看到了偶像市場的火爆,都知道這裡面是巨大的商機和市場,都想做個團,甚至一個遊戲公司偶想要做個團,但是卻沒有人去花心思運作健康的偶像養成平台,為新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必將導致中國偶像市場的畸形。偶像組合說到底是一種唱跳形式的舞台文化,他們脫離舞台是無法健康發展,甚至無法生存下去。即便是大熱的本土偶像TFBOYS,他們也是依託網路平台的傳播形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大多活躍在影視劇和綜藝中。有持續的音源輸出,通過競爭提高團隊的生命力,有舞台展示團隊魅力,粉絲通過PK平台為偶像助力,這才是偶像文化最具內核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東西。

因為沒有這種健康的偶像養成體系,我們甚至在對偶像組合的認知上都存在的巨大的誤區。大多數人對於偶像的首要要求還是在臉長的好看上,包括國內各大經紀公司選人時也是這樣,但是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的。偶像文化是唱跳文化,就算一個人再漂亮、再帥氣,但是他完全不會唱歌和跳舞,也是無法在偶像體系里生存的。偶像跟演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偶像的誕生和演員的誕生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訓練和評選機制。偶像這個行業更看重的是唱跳能力,舞台表現力,甚至是在音樂創作上的綜合實力。而演員更看重的是表演能力和對人類感性情緒的捕捉以及認知能力。偶像和我們時下說的演員中的小鮮肉和小花,是完全不一樣的生存體系和培養機制。所以有些人能夠成為很優秀的Idol,但是卻沒辦法成為很好的演員;有些人能成為非常成功的演員,卻也沒有能力成為很好的Idol。

我們寄希望於中國偶像行業的崛起,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偶像體系自身的健康成熟,是我們真正的能夠做到對舞台文化的尊重。偶像文化是一種正能量文化,是用自己青春朝氣的能量,去感染,燃燒更多的人。通過對舞台表演,對音樂的熱情,讓更多人的感受到生活中的陽光與激情,能在人生低谷甚至迷茫時,找到精神上的動力和寄託。任何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是需要行業的先行者熱情的鋪墊和付出,希望國內的更多娛樂人可以為這種文化貢獻更多的耐心和思考,而不是僅僅想要從這裡賺快錢,急速的消耗粉絲的熱情,卻沒有更好的後續服務和構建真正完整的偶像養成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爾動聽 的精彩文章:

TAG:樂爾動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