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難受。幺姐及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確是太重了,尤其是現在的物價情況下,以你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什麼個樣子。除了傷心而外,就只有恨了。

……

我想你決不會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難的日子快完了,除了這希望的日子快點到來而外,我什麼都不能兌現。

安弟!的確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希望我倆見面時你更有驚人的進步。

……

話又得說回來,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卜,萬一他作破壞到底的孤注一擲,一個炸彈兩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這可能我們估計的確很少,但是並不等於沒有。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

願我們早日見面。握別。願你們都健康。

竹姐

八月二十七日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江姐在獄中寫成的家書

「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一曲《紅梅贊》,是革命者凌霜傲雪、慷慨犧牲的壯歌。

這首歌詠嘆的形象早已成為經典:藍旗袍、紅線衣、白圍巾——江姐。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江姐(江竹筠)

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珍藏著一封江姐的家書。

這封信寫作時間是1949年8月26日,寫作地點是渣滓洞監獄。獄中筆墨、紙張都難以尋覓,江竹筠將衣被中的棉花燒成了灰,加上清水,調和成特殊的「墨汁」,再把竹筷子磨成「筆」,將信寫在了如廁用的毛邊紙上。

值此清明時節,重慶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帶著上游新聞記者一起重溫家書,追憶《紅岩》堅定信仰。

堅定:丹心一片震撼人心

舞台上、銀幕上的江姐,給人的印象都是一位親切溫和的中年大姐。其實,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犧牲時只有29歲,是一位身材嬌小的女子。

這位年輕女子嬌小柔弱的身軀中,生就一副共產黨員的鋼筋鐵骨,支撐著她在失去丈夫、離棄幼子的巨大悲慟中繼續革命。在嚴刑拷打、死亡威脅面前堅貞不屈。

用周勇的話說,江姐身上所展現出的《紅岩》烈士精神,是共產黨員堅守信仰、絕不背叛的英雄品格,「為免除下一代苦難,願把牢底坐穿」的一片丹心,跨越歷史,震撼人心。

而在江姐留下的家書中,亦展現了這樣的信仰與堅定。

「如今重溫《紅岩》代表人物江姐的家書,不僅是清明緬懷,更是堅定傳承。」周勇說,要鑄牢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以紅岩精神傳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1964年,國產故事片《烈火中永生》海報

樂觀:在牢里依然堅持學習

家書抬頭,即是「竹安弟: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難受。幺姐及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確是太重了,尤其是在現在的物價情況下,以你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麼個樣子。」3月23日,周勇坐在辦公室,讀起了江姐的這封家書。

「『竹安弟』,這是江姐對譚竹安親切的稱呼,譚竹安是彭詠梧前妻譚正倫的弟弟。」周勇說,當時江姐的孩子託付給了譚竹安照料,信的開始,江姐首先談到了譚竹安的難處,表明了自己的愧疚之心。

從這裡能看出她是一個非常重親情的人,她把譚竹安當成了最信任的家人。

江姐在家書中寫道:「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希望我倆見面時你更有驚人的進步。」

周勇說,這裡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句話,但能看出江姐積極樂觀的心態,還有不斷求學的精神。

她不但要求自己在獄中堅持學習,還對譚竹安提出了願望,希望他也要不斷學習,共同進步。

執著:為革命事業奮鬥終生

在這封家書中,江姐做了最後的託付:「話又說回來,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萬一他作破壞到底的孤注一擲,一個炸彈兩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這可能我們估計的確很少,但是並不等於沒有。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周勇說,「雲兒」是江竹筠和丈夫彭詠梧的獨子彭雲。

父親犧牲時,彭雲不滿兩周歲。母親就義時,彭雲才三歲多。後來彭雲由譚正倫和譚竹安撫養長大。

周勇說,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江姐自己也做好了兩手準備。如果出獄了,就繼續為革命事業奮鬥。但如果不幸犧牲了,她便將兒子託付給譚竹安,並希望他能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從這裡可以看出江姐的對革命事業的執著,雖然自己深受牢獄之災,而且生死未卜,但她仍然希望兒子繼承父母的遺志,繼續奮鬥。

江姐最後的家書:向黨一片丹心,育兒粗茶淡飯

江竹筠和丈夫彭詠梧(左)、兒子彭雲(中)的合影

育兒:孩子絕不能嬌生慣養

家書最後寫道:「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周勇說,從這封家書的最後,我們看到江姐對兒子教育的要求和願望。

這即是一種崇尚艱苦樸素的共產黨人家風。

雖然是個獨子,自己又沒能在身邊照顧,她沒有因此對孩子嬌慣一些,吃好點穿好點,而是希望他不要嬌生慣養,盡量穿的簡單,吃點粗茶淡飯就行。

周勇說,這是一個革命先烈的真情流露,字裡行間既有對革命事業的堅貞不屈,又體現了對親情的眷顧,是個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這不僅是一封家書,還是一本教子書,一本育兒經。

這封信也是江姐留在世間最後的文字。寫信後不到三個月,江姐就犧牲了。

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