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門館先生吊打人民教師,人生怎樣逆襲?

門館先生吊打人民教師,人生怎樣逆襲?

水滸新看法三十九

古代,蟄伏的儒生會先去當老師,孔夫子亦然。科舉一及第,立馬去當官。「蟄伏」是體面話,很多人蟄伏了一輩子,成了外人嘴裡「沒出息的東西」。

水滸傳里有四位教師先生:兩位當門館、兩位紮根農村,把他們擱一塊比較,結論是「家庭教師吊打人民教師」。啟發是:即便干著「沒出息」的職業,逆襲人生並非不可能。先來看看兩位門館先生是如何逆襲人生的。

大宋最知名的教師先生 吳用

01

先出場的家庭教師叫程萬里,書中借雙槍將董平之口道出了他的來歷,「原是童貫門下門館先生」。童貫是樞密院院長,大宋朝的國防部長,程萬里就在首長家裡教衙內們讀書。衙內們總要長大的,都畢業參加工作走上領導崗位了,程老夫子怎麼辦?下崗回家吃低保?

童貫對待門人算是蠻有人情味,使用時或許頤指氣使,但使用完了決不一腳蹬掉,而是把他安排到基層鍛煉去。程萬里到基層的鍛煉之路,不出意料的變成了步步高升路,最後得了一個美差——東平府太守,擱現在就是設區市一把手。

如果是太平盛世,程萬里還有上升空間,那時可沒有年齡限制。不過這時大宋已經盛極轉衰,在末路狂奔,各地強盜並起,有關係的人一不小心也會遭殃。程萬里就任的東平府緊挨著水泊梁山,結果,程老師倒霉了。手下的兵馬都監董平倒戈,不但把他幹掉了,還搶了他女兒做老婆。順帶說一句,董平這事做得很齷齪,人品之爛和矮腳虎王英有得一比。

如果童貫圈佔自己的勢力範圍時考慮周密點,安排程萬里去別的州府做首長,程萬里再上一個台階未嘗沒有可能。另一位家庭教師鄭居忠,就又前進了一步。

鄭居忠曾是韓忠彥家的門館教授。這韓忠彥是誰呢?徽宗朝宰相,魏郡王韓琦長子,一品大員。有興趣的可去翻下《全宋詩》,裡面錄了他的兩首詩。鄭居忠教學水平大概很好,韓忠彥很抬舉他,他也靠著這層關係一路高升,最後出任御史大夫,主抓大宋朝的反腐工作。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當官不是要通過科舉考試的么?怎麼一個家庭教師這麼輕易的就能通過基層鍛煉開啟外掛一路升遷呢?原來,大宋還有制舉,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置的特科,隨時設科,名目繁多。最常見的有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辭科等。由大臣引薦,皇帝直接考試。還有「別頭試」,因應試者與考官有親故關係或其他原因,為避嫌疑而另設的考試。地方長官的親屬、婚姻之家及門客,凡應試皆須參加「別頭試」

這種制度安排類似於一些地方為某某級別以上的幹部的子女單設的招錄考試,都是高官的親屬、門客,當事人都用不著傳紙條子打招呼,下面拍馬的人早就給應試者安排好了晉陞之路。何況韓忠彥童貫位高權重,提攜一兩個門客、家庭教師真是易如反掌。

東平府兩大要員

02

與這兩位攀附權貴的門館先生相比,兩位紮根鄉村的人民教師就混得比較慘兮兮。

吳學究就不用多說了,因為不甘心在鄆城縣做一輩子農村民辦教師,他夥同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順帶坑了一下楊志。上了梁山,吳用一直當軍師,雖是梁山3號人物,但身為民企高管,套不上行政級別。

或許用是不是國家幹部、混到了那個級別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有些庸俗,但委實很難找到別的好法子來給人蓋棺定論。比收入?吳用靠打家劫舍雖然來錢快,可也未必比得上人家手握大官印。

吳用後來和宋江征大遼、剿叛匪,雖然不死,最後卻只封了一個武勝軍承宣使。這承宣使大致相當於團縣級的軍隊幹部,不過是個虛銜,是不用到任的。宋江被毒死後,吳用慫恿著花榮,一塊上弔死了。

和前半輩子失敗、後半生悲壯的吳用相比,另一位人民教師頗有些來頭,但命運委實坎坷。

高俅統率十路節度使征剿梁山的時候,上黨節度使徐京推薦他出山當參謀,說:「徐某幼年遊歷江湖,使槍賣葯之時,曾與一人交遊。那人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有孫、吳之才調,諸葛之智謀,姓聞名煥章,見在東京城外安仁村教學。若得此人來為參謀,可以敵吳用之詭計。」

徐京越是不吝溢美之詞,明眼人讀來越是辛酸得掉淚。空有滿腹文韜武略又用何用?還不是只能屈身在京城的郊區的農村教學點,教教幾個小屁孩?而他早年認識的一個走江湖耍把式賣藝賣膏藥的,已然混成了節度使,那可是省+軍級幹部,軍政大權一肩挑。

事實上,聞煥章並非籍籍無名,朝廷大臣多有知道他的,曉得他是一個名士。而且他還有個很牛逼的同學——宿元景,就是最後上梁山招安宋江的那個當朝太尉,皇帝眼前的紅人,級別不遜童貫高俅。可是,沒有那個朋友想過幫助他,也沒有那個想到要找他來做個幕僚。總之,於聞煥章而言,只有漫長的人生煎熬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沒有希望的蟄伏。

有意思的倒是他被徵召上前線,皇上給了他一個參謀的頭銜時,這些相識的朝廷大臣,紛紛備酒食來迎行。大概以為他得勝回來,要當大官的吧。可是,再有文韜武略、識見再高,高俅一概不聽,聞煥章也沒有法子,最後和高俅一併被抓上了梁山。

我很疑心如果不是梁山的領導班子的額數已經用完,聞煥章本有機會留在梁山前排就座的。後來雖然是留下來了,卻是被高俅當人質留下來的,好讓宋江放他下山去面見皇上請旨招安。高俅是計,聞老師卻是棄子無疑。

聞參謀和宿元景的關係,聞老師自己沒用上,宋江用上了。宋江請聞參謀修尺書讓人奉去宿太尉。這封書,聞煥章寫得中規中矩,但內心是誠惶誠恐的,換了是自己的其他事,恐怕打死他都不會寫類似信件的。信的內容如下:

「侍生聞煥章沐手百拜奉書太尉恩相鈞座前:賤子自髫年時出入門牆,已三十載矣。昨蒙高殿帥喚至軍前,參謀大事。奈緣勸諫不從,忠言不聽,三番敗績,言之甚羞。高太尉與賤子一同被擄,陷於縲紲。義士宋公明,寬裕仁慈,不忍加害。則今高殿帥帶領梁山蕭讓、樂和赴京,欲請招安,留賤子在此質當。萬望恩相不惜齒牙,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早降招安之典,俾令義士宋公明等早得釋罪獲恩,建功立業。非特國家之幸甚,實天下之幸甚也!立功名於萬古,見義勇於千年。救取賤子,實領再生之賜。拂楮拳拳,幸垂昭察,不勝感激之至!」

侍生、沐手百拜、奉書、太尉恩相、鈞座、賤子,這些詞於己很謙卑,低到了塵埃里;於對方很尊崇,高於雲天之上。於一個文人而言,面對雲泥之別,怎麼可能厚顏去敘同窗之情?同學進步了,你還在原地踏步,怎麼還可能平等敘舊?

很多人動不動誇耀某某原來是他朋友、同事、老鄉,現在如何如何了得,彷彿自己也跟著很風光似的。其實這風光,是人家的,和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萬望恩相不惜齒牙」、「 救取賤子,實領再生之賜。拂楮拳拳,幸垂昭察,不勝感激之至」等句,更是讓人噓噓不已,令人潸然淚下。

一個落魄人,又落難了,這不是胸中有一點詩書就能博得同情、脫離苦厄的,放下尊嚴、匍匐下來,跪求救命是必然的。世上,可沒有那麼多紅拂女!至少梁山上是沒有的。

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和兩個家庭教師比,聞煥章已經很憋屈了,但彼此之間畢竟沒有交集,沒有交集的東西拿來比較,情感上的傷害終究來得淡漠點,可宿太尉畢竟同過窗,寫這封書信,無疑是在聞老師心頭補刀。

誠然,沒有比較,一個人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哪裡,更無法判斷自己的奮鬥目標對不對,也難以喚醒內心被壓抑的渴望並因為渴望而激發出動力來。

當然,這種比較須在一個良性的社會下,才會產生積極的意義,才可能激勵後進生去追趕那些人生大贏家。如果是在一個社會階層板結的非正常社會,比較的結果,很可能是催生毀滅的力量、破壞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陷入頹廢之中,被惡吞噬。聞煥章喊老同學來「救命」的那個社會,恰恰是一個階層板結了的社會,是一個既得利益集團極度貪婪、底層惡勢力極端猖狂、而平民百姓極其苦不堪言的社會。所有比較,都是補刀。所有比較都是照妖鏡,讓人看清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

後來,宿元景來梁山招安,回去時宋江令聞參謀跟同宿太尉回京師。聞參謀回京後是接著當參謀還是回去教書,不得而知。但不管那種結果,除了拿同樣是文韜武略一身、最後只能一死了之的吳用來做個安慰之外,恐怕他好過不到那裡去。

而他們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大疑惑:無用的書生何以精通兵法韜略?四十而不惑的聖人,是很讓人羨慕的!

2018.5.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風語點 的精彩文章:

典型性大宋病人

TAG:天風語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