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yawawa邪說被禁,300萬女性的痛苦卻尚未終結

Ayawawa邪說被禁,300萬女性的痛苦卻尚未終結

情感教主Ayawawa又一次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

最近一次線下活動,她發表關於慰安婦的奇葩觀點。

「女人當慰安婦可憐嗎?你們想沒想過同時期的男人更慘?男人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還能留一條命。這就是女人的性別優勢。」

此言一出,官媒批判、網友痛罵,各路聲討洶湧而來。

最新結果是,她的微博被禁言禁止關注6個月。

這恐怕是wawa網紅史上「抖得最慘烈的一次機靈」。

她再也不能插科打諢地為自己扳回一局。

很多人評價她既蠢且壞。可在我心中,她是平生所見最為精明最富心機的女人。

十多年前,天涯貓撲盛極一時。還在西南某民辦三本就讀的ayawawa靠發布大量私照吸引第一批粉絲。

現如今,ayawawa是坐擁305萬粉絲的「微博知名情感大V」, 「亞洲最大的情感諮詢機構『花鎮』聯合創始人」。

即使因不當言論被批得體無完膚,她的擁躉者依然忿忿不平為其洗白。

在她們眼中,ayawawa代表不可挑戰的現實。

拿女性當商品、拿婚姻當籌碼、拿愛情當手段......

用效率和利益去替換感情中應有的繾綣美好的天性。

作為初代網紅,ayawawa那套駭人聽聞的理論究竟如何抓住女性軟肋 ,

讓她們甘之如飴地將時間精力都貢獻在「自我物化」上?

1

Ayawawa所有的奇談怪論背後有一條總綱,叫「社會達爾文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認為,所有社會發展和人際關係的角力,都可以用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來解釋。

應用於愛情中,便是臣服於男權社會的話語體系,教唆女性充分發揮自己的美貌、溫柔,或者扮演柔弱、無知,利用性別優勢「操縱」男性,獲得特權和「好處」。

當你將信將疑踟躕不前時,Ayawawa立馬拋來一套專業術語。MV和PU了解一下?

MV是指mate value,也就是伴侶價值,標誌著一個人在婚姻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PU是指paternityuncertainty,親子不確定性,也就是對繁衍後代的不確定感。PU越高,對對象來說越不安全。PU越低,在感情中的「忠誠度」也越高。

什麼樣的女性是Ayawawa口中的教科書典範?高MV,低PU。

翻譯成人話就是女性宜室宜家溫良恭儉讓還沒有別的男人惦記,才是真正的好女人。

在這套乍看玄乎的評分體系里,男人和女人都是婚配市場上的商品。你要提高自己作為物品的價值,從而與其他同樣高價值的物品形成匹配。

Ayawawa打造了一個「好嫁」的評分體系。在詳盡的理論指導和實操訓練下,信徒們開始懂得如何穿衣打扮,言談舉止,才能提高MV降低PU。

她自詡為女性幸福而努力,卻在種種言論中暴露自己連對女性最基本的共情和理解都沒有。

比如說漂亮的女孩不需要考研。

比如以健康為誘餌,鼓動那些並不情願的女性也用吞精的方式去討好男性。

這種人生的改變,無異於一場獻祭儀式。

當女性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和邏輯。她作為人的部分被消解,自身的一切特質都被簡單粗暴標上社會認可的價格,然後為「不要失去價格上的領先地位」、或者「自身價格仍有提升空間」而百爪撓心。

這是一種長久與焦慮為伍,幾乎每天與焦慮在一個枕頭上共眠的生活。

Ayawawa的維護者們說,娃娃的理論,是在男權社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幫助很多女性做到「好嫁」,從而提高個體的生活質量。

她們可能沒意識到,當「好嫁」作為一個階段性勝利的標誌,這套方法論讓女性付出了多少。

為了享有「性別優勢」,她們不得不按照單一腳本扮演臉譜化角色,甚至不惜失去自由。自由地發聲、自由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而自由是多麼珍貴的事,多少人不曾有過「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的覺醒。

心理學家吉列根曾這樣說:

「對於女性來說,最悲慘的不是在這個社會中受到什麼樣的歧視和不平等,而是女性在潛意識中承認這一切,產生對於男性的依賴並且給予他們決定權,將自己合理的處於一種低等的地位,缺少對於自身的信心和勇氣。」

2

鋪天蓋地的批判文中,很多聲音推測ayawawa的信徒都是素質低下,易受蠱惑的無腦人士。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見過不少女性,她們有錢,有能力,有文化,但骨子裡依然極其傳統,畢生最大夢想是找到一個可以全方位碾壓她的男人,「捆綁式」實現利益最大化。

為什麼她們硬體上已是現代獨立女性,但內在軟體仍停留在農耕文明時期?

私以為,這與當今社會環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日光之下,對女性的年齡歧視、將女性當作生育機器、工具化女性的現象,依舊在這片土地上不間斷上演。

你一定看過諸如「海歸女藝術家在相親角備受羞辱」,「相親節目女博士遭隱性歧視」,「職場對未婚未育女性設限」的新聞。

種種力量,似乎都在告訴你「婚姻」「男人」是何其重要的事。

浸淫在這種強化女性生育價值,家庭責任的價值體系中,女性很容易迫於世俗壓力,自覺放棄更高的追求。

所以28歲,擁有閃亮履歷的作家蔣方舟,坦誠自己渴望結婚,熱衷相親,在婚戀市場上尚處於被挑選的角色。

在《圓桌派》中,相對強調自我,不管男權社會那套理論的徐靜蕾,氣勢較弱的蔣方舟某種程度上更道出了強大而真實的社會潛規則。

多少女性嘴上高呼「女性獨立」,回歸現實卻仍然奉行著、或者更屈從於「蔣方舟邏輯」。

從婚前到婚後,貌似總有一雙無形的手驅使女性犧牲自我夢想,以家庭為重,可是從法律到社會各個層面,卻沒有給予回歸家庭的女性應有的關愛、尊重或重視。

不得不承認,這也是Ayawawa300萬信眾的痛苦根源。

然而,種種憂慮卻不是她開出的藥方:變漂亮,變順從就能解決的。

女人如果不能喚起內在覺醒,高度尊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會本末倒置,被外在影響,將自我實現作為吸引一個好男人的工具與手段。

最終淪為男人的附屬品,把成就另一半當作終極目標。

作為擁有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即使一時迷失,被壓抑的自我與不滿終究會爆發。

比如曾經將這套規則奉為圭臬的李湘,選擇的結婚對象是世俗眼光中比自己有錢有權的商人。一個可以仰視的男人。

婚後的她,明明白白宣稱要以家庭為重,甚至努力轉換風格,走小女人路線,一切聽憑丈夫發落。

可結果,結婚不過兩年,便傳出家暴新聞,最後一地雞毛,兩人不歡而散。

對於一個擁有強大自我的女人,壓抑自我的痛苦,身處其中的Ayawawa,不僅清楚,還很了解,但她更知道現實的強大以及改變的艱難。

所以她聰明地選擇順勢而為,把沉溺其中,充滿焦慮,痛苦的女性當做可以斂財的病人。

她永遠不會告訴世人。真正良性的愛,一定是兩個獨立成熟的個體互相支撐、彼此幫扶,共同完成自我實現。

就如錢鍾書和楊絳彼此欣賞,互相成就的婚姻。

就像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所描述的最美好的兩性關係是: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3

研究Ayawawa的生平經歷,你會發現非常弔詭的一點。

她的行為就是她那套理論最鮮明的反例。

她無限放大女人不用充實自己,只需要將男人研究透,將女性性別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理論。

可她自己,非但沒做依靠男人的那株菟絲花,還植根深深,在互聯網上整整火了十多年,收穫天價財富,成為離開任何男人也照樣笑容燦爛的超級網紅。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

杠精、鍵盤俠、段子手上躥下跳,令人目不暇接。

時間一久會發現,抖了太多的「機靈」,本該黑白分明的價值觀越來越模糊不清。

偷竊者有難處,搶劫者有隱痛,殺人者有冤屈,混淆視聽者有立場……

很多偷換概念都成了「換個角度會不同」。

於是有人選擇另闢蹊徑,靠極端卻又似是而非的言論博出位,換來大批追隨者。

然後再為這些追隨者量身定製產品,專業術語叫「流量變現」。

意識清醒三觀健全的人當然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自我意識較弱的人,就無可避免地成為韭菜和炮灰,被Ayawawa們收割。

微博管理員的通知下達之前,Ayawawa已經開始刪除微博,但那些已經在女人頭腦里紮根蔓延的思想,不知道刪不刪得乾淨。

當你被鼓勵使用性別優勢的時候,其實是默認將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位置,這種一開始就不對等的battle,看似在增加你的利益,實則在剝奪你的權力.

任何試圖通過討好、交換、偽裝得來的感情,其實都是一種虛弱的姿態,和真正的你無關。寄望、依賴、和真正的幸福,也從來無關。

真正的幸福首先建立在清晰的自我意識上,明白我是誰,內心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些永遠比計算「我的籌碼是什麼」,「和我匹配的」或者「我的獵物是什麼」來的重要。

婚姻,男性,工作,獨立,這些都是平行又平等的選項,一個女生,不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都值得鼓勵,而不是厚此薄彼的誘導或打壓。

媒體曾報道一位普通的德國父親,在女兒5歲生日拍照時,破天荒沒有選擇讓她模仿迪斯尼公主,而是5位女權主義者:

蘇珊?安東尼——為美國女性爭取到了投票權;

可可?夏奈爾——開創了使女性更舒適的高級定製女裝;

阿梅利亞?艾爾哈——第一個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機械師;

海倫?凱勒——失明失聰的作家;

簡?古道爾——對非洲黑猩猩進行了近40年的野外觀察。

這位父親說:「我的女兒並非貴族,但她出生在一個只要她想,她就可以投票,可以成為一個醫生,一個詩人,一個宇航員,甚至一個總統的國家。這才是重要的,我想讓她知道這些曾與世間為敵的女性,是她們給了她今天這一切。」

希望所有姑娘都能明白,不是非得被剪裁成固定樣式才值得幸福。

窮其一生,我們都應發自內心賦予自己價值。

你過往的經驗、你澎湃的情感、你的慾望、你的慈悲、你的憎惡、你的思考、你的夢和記憶。

當我們重拾對自身體驗的關注,用好奇心親吻世間萬物,而不是將個體視為待價而沽的商品。

此時,我們才算真正地活著,作為每個「我」活著。

-End-

於凜冽的時代呼嘯成長,

做一個柔軟又有力量的女子。

故里小姐帶著1000個閨蜜

讀書、健身、賺錢,變美,

你再不來,真的就掉隊了!

每周1本好書,拆解30本關於成長的隱秘地圖;

每周1次復盤,讓改變有跡可循;

每月1次深度分享,構建既柔軟又有力量的方法論;

每年1次年會,見證改變的力量。

故里小姐,資深媒體人,民宿「宛若故里」創始人,呼嘯成長會發起人。於凜冽時代呼嘯生活,做一個柔軟又有力量的女子。發起呼嘯成長會,有趣、有料、顏值高的閨蜜尖子生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宛若故里 的精彩文章:

83歲老奶奶應聘阿里巴巴年薪40萬的崗位,職場最終相信了什麼?

TAG:宛若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