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哪些晚節不保的歷史名人?

有哪些晚節不保的歷史名人?

1、高駢出身禁軍世家,他的父親雖然名位不高,但其祖父高崇文是唐憲宗時期平定蜀地劉辟之亂的功臣,與「雪夜入蔡州」的涼國公李愬共同配享太廟。

將門之孫的高駢,自少便表現出了對軍事甚至文學的極大興趣,《舊唐書》稱其「幼而朗拔,好為文,多與儒者游;喜言理道。兩軍中貴,翕然稱重」,高駢相貌俊朗,氣質不凡,不但善寫文章,與文士交好,又能憑藉謹慎且武藝高超的個性為掌握神策軍的權宦所重視。在《新唐書》中有一個故事,展露了高駢超群的武藝:

有二雕並飛,(高)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眾大驚,號「落雕侍御」。

意思是說,高駢一次看到兩隻雕飛過天空,許願「若能射中,便得富貴」,不料一箭飛出,連貫雙鵰,圍觀眾人為之大驚,給當時供職于禁軍的他取了一個媲美於北齊斛律光(落雕都督)、隋代長孫晟(「一箭雙鵰」的主人公)的「外號」:落雕侍御。

而自唐懿宗在位時,高駢走出京師,開始了功名顯赫的軍事生涯:

鎮長武城(唐代西北部軍事要地),破党項;

鎮秦州,誘降吐蕃殘部一萬餘帳,取河、渭二州,定鳳林關;

南征南詔,平定安南,收復交趾,拜首任靜海軍節度使;

鎮西川,威懾驃信,嚴拒南詔;

鎮淮南,傳檄天下,大破黃巢起義部。

這還不包括他在地方時取得的各項政績,這位名將,「材超衛、霍,氣蓋關、張。忠孝兩全,河山繼誓。聿修厥德,自成名家。馳譽石麟,綽有美稱」(王徽《創築羅城記》)。

在黃巢起義時,成為了唐帝國當仁不讓的平叛主帥,身當淮南重地,負責阻扼起義軍北上。

【黃巢起義】

但是,在取得了對黃巢的初步勝利後,高駢卻並未採取進一步行動,而是在企圖全占功勞反被起義軍誘殲精銳後止步不前,連連稱病託辭,就是不肯再發一兵一卒,這導致黃巢得以長驅直入,直搗河洛地區,最終攻陷國都長安。

此時,高駢躲在揚州不知所謂,直到唐僖宗強行罷免其都統之職,命王鐸接替後,高駢才有所行動。他的行動便是上疏不斷詆毀王鐸,僖宗早就不滿於高駢的擁兵自重,覽得此奏後,更是大怒,直命人草詔嚴斥高駢,《新唐書》編者也對他毫不留情地進行攻擊:「駢都統三年,無尺寸功,幸國顛沛,大料兵,陰圖割據,一旦失勢,威望頓盡,故肆為丑悖,脅邀天子,冀復故權。」可謂是嘲弄至極。

而高駢在黃巢起義平定後大感羞愧,「部下多叛去」,逐漸走向眾叛親離地步的他,開始尋求學習長生不老之術,把大權交給了小人呂用之。

呂用之專斷無能,惹怒諸將,招致部將畢師鐸造反,兩年後,畢攻陷揚州。在赴援的楊行密到來前,六十七歲的高駢被畢師鐸等縊殺。作為「晚節不保」的典例,高駢的聲名掃地,受到了歷代的批評,《新唐書》甚至將其列入了《叛臣傳》,與叛藩李忠臣等同列,這顯然是極富有爭議的。

但正如《舊唐書》編者所評:「高駢起家禁旅,頗立功名,玩寇崇妖,致茲狼籍。後來勛德,可誡前軍。」高駢的晚節不保,的確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範例,警示者後來者。


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楊虎

楊虎,1898年生,安徽人。早年參加同盟會,在孫中山興師討伐袁世凱時,任江蘇軍總司令,後任鄂軍司令。蔣介石當權時,楊虎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特務處長、淞滬警備司令、中央監察委員,授中將軍銜。

1927年,楊虎應蔣介石的命令,來上海與三大青幫聯繫,並製造了「四一二」慘案,被殺的中共及群眾難以計數,另有失蹤者多達五千多人,他可謂雙手沾滿共產黨人鮮血的劊子手。

楊虎從1927年到1937年十年中,在上海一手遮天,儼然太上皇。在與蔣介石爭權奪利時,受到蔣的打壓。楊虎由此產生了對蔣介石的不滿情緒。

抗戰時,南京政府遷都重慶,楊虎在此結識了周恩來。周恩來曾對楊虎說:雖然你曾經對中共做過錯事,但只要以後以民族大義為重,做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工作,共產黨是會既往不咎的。周恩來在1946年國共談判失敗離開重慶前還專門去看望楊虎,鼓勵他與蔣介石劃清界線,可與上海地下黨負責秘密聯繫。

解放戰爭期間,中共曾請楊虎幫忙,解救過被蔣介石通緝的民主黨派負責人章伯鈞、張瀾、羅隆基等人,並策反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孫良誠將軍起義,還策反過湯恩伯、劉峙等起義未果。渡江戰役時,楊虎命令其長子、時任江陰要塞副司令楊安國率部離開炮台作戰崗位。楊虎這些義舉受到中共領導人好評和讚許。上海解放前,楊虎由中共地下黨保護,躲過國民黨特務的追殺,來到北京,受到中共主要領導人的接見。並於1949年10月1日以起義將領的身份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禮台。

中共為楊虎安排了較高的職位和待遇,但慾壑難填。在他要求當政協委員未果後,便產生反意,暗中勾結台灣的蔣介石,試圖作為內應反攻大陸。陰謀敗露後被捕。經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楊虎被判死期緩期執行。考慮到楊虎年事已高,身體有病,予以監外執行。1966年楊虎病逝於北京。


1、東林黨魁錢謙益

在很長時間裡,錢謙益都是完美男神的存在。學歷高,萬曆三十八年探花;學問好,著作等身;名望大,東林黨魁,社會聲望極高;人長得帥,秦淮女孩都喜歡他;有原則,為了抵觸奸臣溫體仁果斷放棄副部侍郎回家著書立說。

江南的女孩子與年輕讀書人都說:如果有男神,那男神一定是錢謙益的樣子。

可惜一句「水太涼」改變了這一切。

1645年5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然後帶領南京文武百官在城門口跪迎多鐸。他看不起的馬士英一直努力抵抗到底。

(跪迎清軍)

後來又嘗試反清。乾隆評價其為「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


2、平定天下洪承疇

洪承疇從督糧道到延綏巡撫,再到陝西三邊總督,前後與農民軍作戰十餘年,長途奔襲,大戰場控制協調多支部隊,騎兵步兵、山區平原,協調後勤,攻堅防禦,基本是袁崇煥後明軍最優秀的統帥。

對國家忠心耿耿,崇禎對他也極其信任。

可惜「屢拂拭之(灰塵)」。

(松錦決戰)

在松錦決戰失敗後,洪承疇被俘,堅決不降。然後范文程、皇太極妃子(傳言),皇太極去看了幾次,就乖乖的投降了。

在入關後,為清朝平定江南,經略西南,實現國家大一統。然後寫進了《貳臣傳》。


3、平西親王吳三桂

吳三桂是將門之子,父親吳襄先後擔任遼東團練、寧遠鎮總兵官,舅舅祖大壽是遼東前鋒鎮總兵官,家族子弟遍布遼東軍。

吳三桂先後參加救援大凌河、援登、之後入衛京師、關外作戰。27歲已經是團練鎮總兵,在松錦會戰後更成為朝廷在遼東的支柱。1643年,擊敗濟爾哈朗的部隊。

(松錦戰後明軍的遼東柱石)

堪稱明軍遼東的柱石,官至提督。是大明最有影響的將軍。

1644年隨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

1661年昆明勒死永曆帝。

1673年起兵反清。

一身赫赫戰功,就被自己一步步拉入罪惡的深淵。

李斯

荀子的學生,可謂是名師的高徒,起點不可謂不高也。

向秦始皇上《諫逐客書》,勸阻始皇帝不要犯錯,被採納。膽識不可謂不高也。

秦統一天下後,勸秦始皇稱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功勞不可謂不大也。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政治主張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也。

如果在秦始皇駕崩前,李斯病死了。他的歷史評價最起碼可以和管仲並列,成為後世最尊崇的改革家之一。

只可惜,他多活了幾年。在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在於趙高的鬥爭中又失敗了,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被夷三族。成為後世之人作為政治投機分子的反面教材。

第二:于禁

五子良將之一,性格剛毅、穩重、嚴格。以法治軍,是曹操最信得過的將領。

宛城之戰時,青州兵劫掠老百姓,他當場就下令鎮壓叛軍。曹操想奪朱靈的兵符,派于禁去辦這事,于禁直接解決問題,朱靈全軍被他威懾,不敢造次。老相識昌豨也是直接殺,何等的果斷。

縱觀于禁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曹操稱王后,封于禁為左將軍,假節鉞,分給他五百戶食邑,封一子為列侯。

如果于禁在荊州之戰前時候就死了,憑他的履歷和戰績,估計九成九的後人都不會相信他是一個能戰敗投降的人。甚至可能有網路軍事家在網上推導出他怎麼才能打敗關羽的套路。討論「關羽和于禁誰才是三國第一神將」、「于禁不死,陸遜司馬懿不出」之類的話題。

沒法,誰讓于禁身子骨硬朗呢?就是這麼個剛毅正經、一絲不苟、執法嚴明的人。人生的晚年投降了,晚節不保。

陳壽評價他『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就像一個一輩子不正眼看女學生的老教授,意外的在他的電腦裡面翻出來幾百部愛情動作片。人設瞬間崩塌。

第三:唐玄宗

唐睿宗的兒子,唐高宗的孫子,出身沒有任何槽點,典型的根正苗紅的皇族血統。

聯合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又幹掉了自己的姑媽,幫助唐睿宗獨攬大權。玄宗的膽識不可謂不大也。

登基後在政治上很有作為,勤於政事,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開元盛世。政績之高,風評之好,也沒有任何槽點。

玄宗生性英明果斷,知曉音律,儀錶堂堂雄偉俊麗。典型的大帥哥,還會撩妹,YY小說中的男主模板。

如果開元盛世期間,唐玄宗病死了。他的個人成就包括:

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唐朝國力最強時期的皇帝;

開元盛世的締造者;

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的統治者。

他的個人評價最起碼能夠跟唐太宗並列。成為一代英主的代表人物。

只可惜玄宗多活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裡面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重用安祿山等胡族、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

唐朝在他手上走上鼎盛,也在他的手上走向衰落。最丟人的是,太子李亨即位,遙尊其為太上皇。晚年生活凄涼,連太監都敢欺負他。

最關鍵的是,晚年被人百般凌辱,他居然還忍了。一代雄主的形象瞬間崩塌。

第四:袁世凱

袁世凱的政績數不勝數,眼界在中國官僚當中也是翹楚。

教育方面,他廢除了在中國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興辦現代化教育,興辦了各級新式學堂,引進了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廣泛延納從海外學成歸來的新學精英並委以重任。可謂是中國近代化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不僅如此,袁世凱還建立了中國近現代第一支新式軍隊;廢除衙門制度,創立警察治安管理模式,領銜仿效西方建立巡警制度,成立中國第一支警察部隊,令中國軍警分離。

經濟方面,他積極開礦設廠辦公司,發展實業經濟,甚至在遭譴歸隱之後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語,對中國的軍事和工業化有很大的貢獻。

政治方面,他高舉「立憲」的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的形成至關重要,為中國民主進程的推進所作出不可磨滅的的貢獻。

如果民國建立前後的這一段時間,袁世凱就病死了。他最起碼,可以甩近代所有政治人物一個段位。當之無愧的近代第一人。

只可惜了,他稱帝了,遭到所有人反對。不僅敵人反對他,就連忠心耿耿的北洋三傑也反對他。最後落得一個「獨夫民賊」、「竊國大盜」的形象。

第五:汪精衛

同盟會的元老,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他參與起草過同盟會章程。在《民報》上發表《民族的國民》、《論革命之趨勢》、《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等一系列文章,宣傳三民主義思想。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的保皇黨論戰。是一個非常標準的革命黨形象。

不僅如此,汪精衛還是個大帥哥。一輩子沒有三妻四妾,就只有一個愛人。這在當時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男人。

如果當年汪精衛參與刺殺攝政王載灃時英勇就義,那麼他的歷史評價最起碼能跟徐錫麟和秋瑾一樣,成為後世膜拜的革命烈士。

即使他能多活十幾年,死在二十年代前。憑他左派形象,最起碼也可以跟廖先生並列。至於廖先生的評價,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哪怕他再多活十幾年,死在抗戰前。他還是國民黨的二號人物,雖然排在蔣介石之下,但也是地位頗高的領導人。不至於被全體中國人民一起唾罵他。

然而,他就是這麼能活,硬是活到了四十年代把自己搞成大漢奸。投敵都算了,居然還死在了日本。這不僅僅是中國人要殺他,連日本人也要殺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長城修了2000年,長5萬千米,為何只有唐朝和清朝不修?
唐朝為女人發明的職業,明朝女人對其恨之入骨,如今卻人人都想進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