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說中西醫結合

再說中西醫結合

再說中西醫結合

封志強(河北省石家莊市)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西醫結合一直是中國醫界沒有離開過的話題。西醫主導著世界醫療體系,新中國成立以後,西醫也逐漸成為中國醫療體系中的主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西醫在中國也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看病難,看病貴」依然困擾著民眾,快速增長的醫療費也使政府感到壓力(世界最富的美國也是如此)。「醫鬧」、「因病返貧」也不是罕見的社會現象。面對這樣的形勢,人們的目光自然會轉向護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中醫。審視中西醫結合幾十年的成效:中醫隊伍在萎縮,中醫人材匱乏,而中醫大學畢業生就業更是困難重重。政府大力提倡「突出中醫特色」,是因為中醫院中醫特色在淡化。

西醫是什麼?人們一直把西醫與現代科學技技混為一談,甚至劃等號。筆者認為這是誤判。西醫的基本理念是:尋病源、找病因、定病位、除病灶——對抗(病)治療。其它獨立的理論再難找到。其實,這一理念是人類應對疾病的原始觀念,也是中醫的初始理念。

西醫一直固守這一原始理念,在「對抗(病)治療」的方法和手段上,藉助科學技術進步的力量有著長足的進步。但是,其理念或理論遠遠落後於中醫。多少年來,所謂西醫的發展與進步,其實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或者說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進步在醫學上的體現。各種檢測手段的出現,醫療器戒的發明,生理生化的發現和進步,都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發展、進步的成果,那一項是西醫理論獨立的進步成果呢?很難找到。正如記者徐雪莉報道所言:「高斯華認為,……最早西醫在看病的時候,也是用肉眼去看,耳朵貼在肚子上聽,最後發展成聽診器,一直到現在利用MRI、X線等等進行診療活動,這些東西不是西醫專有的,都是其他學科的東西,他只是拿過來用了。」(《中國中醫藥報》2011.5.18)

西醫仍然固守「對抗(病)治療」的原始理念和思維,而在「對抗」方法和手段上努力進取。一是提高辨認靶標(疾病)的水平;二是加強對抗(治病)的能力。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兩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並且在中國有了近百年的繁榮。隨著科學技技的發展,對抗治療已經細微到細胞甚至分子水平,起始病灶(靶標)越來越小。當然要求對抗的「武器」應當更為精準,否則,會傷害非目標細胞或組織。所以在西藥的說明書中往往都羅列一大串副作用的說明。對靶標越精準的藥物,往往離人的整體越遠。比較容易出現:病灶消除了,整體衰敗了,或產生一系列併發症、後遺症。隨著科學術的進步,一方面,發現的疾病會越來越多。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看不清、弄不懂的問題和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科研隊伍不斷壯大,新方法、新器械、新藥物不斷產生。需要廢止、停用、限用的藥物名單不斷加長。200年來,西醫廢止的西藥,比2000年來中醫常用的500多種中藥還要多。西醫的總體效果如何?醫院人滿為患,民眾看病難,或許已粗略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中醫沒有固守「對抗(病)治療」的原始理念。而是:放眼「天人合一」,堅守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和精氣神理念,體察活人整體的陰陽變化,運用四診八綱、四氣五味等理論,「逆者正治,從者反治,」(素問·至真要大論)「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素問·五常政大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等思路和方法。平衡人體陰陽,在平衡人體陰陽過程中使某些疾病得以痊癒。這些理念和方法遠遠勝過「對抗(病)治療」。疏肝(抑木護土)治胃病,健脾(培土生金)治肺病等,更是中醫的常法。以上所舉,當然不在「對抗(病)治療」之列。再比如,中藥上千種,常用的500多種,護佑中華民族數千年,無一廢止。通過不同的配伍、用量的變化,給出千變萬化的處方以應對變化無窮疾病。這就是中醫的過去和現實。而且針灸、按摩等也是有確切療效的中醫治療方法。

西醫理念原始、落後,診療手段科學、先進。如上所述,科學、先進的診療手段將成為西醫越來越沉重的包袱;中醫理念先進,吸納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會使中醫插上騰飛的翅膀。

西醫理念是人類應對疾病的原始觀念,也是中醫的初始理念。可見,西醫是中醫的初始階段,本來無所謂「結合」不結合。但是,如果用轟轟烈烈的西醫治療手段來掩蓋或替換其基本理念,容易將西醫等同於現代科技。自然會將「中醫運用現代科技」誤認為必須「中西醫結合」。

中醫應當堅持自身的理念,在中醫理念指導下吸納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倡「中醫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替代「中西醫結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氏醫道 的精彩文章:

TAG:封氏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