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磅發布!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TOP10/新銳投資機構TOP10/10大投資人榜單

重磅發布!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TOP10/新銳投資機構TOP10/10大投資人榜單

伴隨著中國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費結構升級,以及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高達4萬億的巨大市場。這個產業在過去5年年均增長超過20%,遠超全球約6%的平均增長率,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億,接近屆時中國GDP的10%,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經濟支柱。

這樣的持續高增長,也令醫療健康產業成為當前資本市場最具吸引力的行業。從全球二級市場的表現看出,醫療健康的投資收益遠高於其他行業。國家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阿里巴巴、騰訊等科技巨頭的布局加持,以及國家隊的積极參与,加速了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我們相信,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的健康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這裡必將誕生能夠影響社會、普惠民眾的資本巨頭和產業巨擘。

基於此,36氪啟動了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榜單評選。

本次評選涉及的醫療健康行業項目涵蓋了醫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三大領域,符合以上三個領域的投資項目均包含在本次評選範圍內。通過公開報名和機構邀約,36氪向國內155家活躍於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機構發出問卷,通過對2719個項目的分析,從近三年的管理規模、投資項目數量、投資總額、回報倍數、項目影響力、退出情況等維度出發對候選機構和候選人進行評分,按照權重得出綜合分數,評選出中國醫療健康領域10大投資機構/10大新銳投資機構/10大投資人。

以下為本次評選的榜單: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TOP10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新銳投資機構TOP10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十大投資人

                               


醫藥板塊最熱,大基金重倉醫療服務

本次參與評選的155家投資機構在醫療領域近3年年平均投資項目為9.3個,而最終獲評的「36氪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機構TOP10」年平均項則達到17.5個,他們在醫療領域的平均資金管理規模為45.6億人民幣。TOP10機構布局最多的領域依次為醫藥、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和智慧醫療服務。

醫藥仍然是中國醫療健康市場最吸引資本關注的主力。醫藥領域投資正在從篩選文號的邏輯向創新葯、精準用藥、引進創新藥物等邏輯演進。而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高值耗材由於毛利高、取證周期相對較短等優勢吸引資本的關注,但該領域也有規模小、天花板明顯等弊端,因此具備平台整合能力的器械企業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追捧。醫療服務領域,則因為周期長、投資大、需理順的關係複雜繁多等因素一直以來存在著投資模式之爭,但其始終佔據整個醫療健康領域核心的地位,因此眾多大體量、長周期資金都在密切關注、積極布局。

而相比於其他投資領域而言,醫療健康領域投資標的因為資產邊界清晰、複製壁壘較高、市場需求相對明確等因素,更容易實現上市或併購退出。港股最近推出的「未盈利高新技術企業亦可以上市」政策,更使得很多生物醫藥企業能夠儘早享受到上市紅利及流動性。

新銳基金表現卓越,2015年為新基金大年

本次參與評選的基金中,5年以內(即成立於2013年或其後)的新基金達59家,佔比38%。而其中更有22家基金在2015年成立。36氪通過對項目的分析發現,醫療新基金的投資領域更專註在精準醫療、基因診斷、生物創新、新葯研發和醫療器械等領域。

這59家新基金近3年每年平均做出投資247起,而本次獲獎的36氪醫療健康領域新銳投資機構TOP10的基金們貢獻了其中74%的投資數。這些新銳基金的核心成員很多來自老牌基金,在成熟平台多年的工作經歷、完成了行業資源和人脈積累。自主創業的銳氣和對卓越的強烈渴望,使得這些新銳機構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了不俗的業績。

作為新基金里的代表,2015年成立的濟峰資本投出了包括平安好醫生、燃石醫療等在內的重磅項目。濟峰聚焦基因檢測、智慧醫療服務等新興領域,短短几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投資組合的構建,甚至取得了比諸多老牌基金更為出色的業績。

而聚焦於早期醫療器械投資的榮安資本也在2015年起步,初始基金規模僅2億人民幣,但重度聚焦高值耗材的策略使其一期基金的平均回報倍數高達5.3倍,為整體醫療行業平均回報倍的2倍多。儘管醫療投資的收益率和TMT等領域橫向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但作為一種穩定性更高、退出效率更好的資產類別,醫療基金特別是新銳基金的快速發展,為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產生了很強的賦能效應。

10大投資人:超長期從業經驗、過半創業者

36氪從165位候選投資人中評選出10位醫療投資業界翹楚,他們平均年齡在37歲,平均從業年限15.8年,超過半數為所在機構的創始人,其中兩位女性投資人——陳丹和金炯,無論投資業績還是行業影響力都相當亮眼。

10大投資人醫療領域年平均投資數量10.2個,年平均投資總額達1億美金。 據了解,其中紅杉中國陸瀟波和濟峰資本余征坤 2 位從事投資前曾在醫療行業知名企業任職,這也為成功的投資轉型奠定了基礎。

投資輪次逐漸後移,生物醫藥領域IPO最多

根據回收問卷數據顯示,155家投資機構在醫療領域的資金管理規模達到1523億。

對比2015年至2017年的投資數據顯示,2017年早期投資階段(A輪及以前)的案例數量依然佔有較大比重,但相比前兩年,早期投資的數量佔比開始降低,2017年佔比27.46%。與此同時,單筆融資均額快速增長,2017年項目融資均額為1.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為15%。

相比於2016年,2017年中國醫療行業私募融資交易數量穩步上升。除醫療器械之外,醫藥與生物技術、診斷及基因測序以及醫療服務板塊的單筆交易額都呈現大幅上升,在生物醫藥領域尤其顯著,交易總額超過半壁江山,IPO數量達到20起,同比增長150%,在整個醫療健康領域IPO數量最多。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技術創新所建立的融資優勢已經顯現, 有一定技術壁壘的細分領域,如生物技術、醫療智慧化、精準治療等領域的投資熱度明顯高於其他領域。 服務創新領域行業版圖的日漸清晰,不具備先發優勢的早期項目,已經無法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當前,整個醫療健康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從底層、頂層同時發動的系統性變革的大潮中。兩票制、一致性評價、醫保談判、優先審評等宏觀架構調整的策略紛至沓來,而醫生集團的快速發展、分級診療帶來的合縱連橫、醫藥生產企業的整合提升、技術和產品國際化和低壁壘化的快速推進,從醫療的基礎層面帶來了深刻而又長遠的影響。在複雜多變的行業背景下,醫療投資正在變成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資金和人力正在湧向這條賽道,期待未來10年逐浪淘沙的醫療投資機構用真實的業績迎來屬於自己的水落石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60秒、24小時、356天與1001種恐懼
深度長文:了解嬰兒的學習方式,你就會明白機器永遠趕不上人類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