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告訴你:孩子老不記住生字,用這四招輕鬆搞定
小學一至三年級階段,是字詞積累的關鍵階段,可是聽寫了好多次,孩子的生字就是記不住,特別是寫小作文的時候,一大堆字不會寫,這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那麼,應該怎麼教會孩子自學生字的方法呢?讓我們聽聽語文老師的招數。
生字學習情景記憶法
漢字是特定含義的符號代表,每一個漢字都有其意義所在。所以,在學習一個漢字的時候,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它的意思。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才能夠記得牢,記得久。
比如「栽」字,我們可以首先讓孩子理解,這個字有種植物的含義。種植物的時候,會有什麼東西呢?有木,有土,還有鋤頭。那麼,「栽」字裡面就有土字,木字,和代表鋤頭的金屬用具「戈」。
再比如「休」字,我們可以問孩子,人什麼時候需要休息?自然是累的時候。累的時候會怎樣休息呢?孩子可能會說:躺床上,坐下來,靠著……我們就可以讓孩子觀察「休」字,一個人站在樹旁邊,緊緊地挨著,不正是在休息嗎?
生字學習溯源記憶法
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漢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有「書畫同源」一說,不少字其實就是圖案。例如「山」、「水」、「日」、「月」,如果孩子們碰到一些字一直記不住,可以考慮查一下字的最初寫法。
「輩」,祖祖輩輩的「輩」,輩分的「輩」,那為什麼是由「非」和「車」組成呢?
原來在古代,這個字可是很厲害的,它指的是軍隊中的一百輛戰車,所有戰車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像鳥兒的翅膀左右展開,剛好是個「非」字;底下的那個「車」,自然就是戰車了。弄清楚這個來源,這個字自然就不容易寫錯了。
生字學習結構記憶法
漢字非常優美,極富藝術氣質,從字形上看,我們可以分為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在八萬多個漢字裡面,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合體字,有明確的結構。所以對於這些漢字,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觀察字形,讓孩子去找那部分是決定讀音,哪部分又是決定意思。
如「沫」,就可以記成「氵」加一個「末」。「氵」管的是字意,水狀的;「末」管的聲,因為「沫」的聲音跟「末」相同。為了加深印象,我們還可跟孩子一起來看看「抹」和「茉」,不同的偏旁,不同的意思,三個字一同學習,更容易掌握。
生字學習遊戲記憶法
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讓孩子玩文字遊戲,唱文字歌曲,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有事半功倍效果。
比如把文字變成口訣,就是很不錯的選擇。例如:「攀」,我們就可以這樣教孩子記:雙木雙叉叉,大字手掌下。
我們也可以把文字編成謎語,讓孩子猜謎的過程中記住漢字。例如:「又進村」是「樹」,「會走路的舌頭」是「適」。部編版一年級下中的一段謎語更是把四個類似的字放在一起,孩子們不僅記住了這四個字,還了解了彼此之間的區別。


TAG:陪娃寫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