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必看!Gartner預測IT基礎架構未來三大趨勢
在前不久舉行的IPF2018 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夥伴大會上,Gartner VP Stanley Edward Zaffos 帶來了《2018年及未來的基礎架構與運營願景》的主題報告分享。在他的報告中,提到了未來IT基礎架構運營的三大趨勢推斷或預測。
01
到2020年,30%的數據中心,由於未能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有效支撐企業業務,將無法正常運行併產生效益。
AIOps,即用於IT運營的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大的研究領域。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正在影響IaaS,PaaS和SaaS。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事物整合在一起的方式改變了IT是「什麼」、「如何」和「誰」。換言之,它正在改變IT在組織機構內部的角色,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
這會帶來四大領域的提升——能力、速度、高效、智能。
1
就能力而言,我們看到計算能力大幅增加。
2
我們看到了速度和洞察時間方面的提升,協議從基於SCSI的協議變成了NVMe,I/O延遲呈數量級的降低。我們看到,相較於非快閃記憶體技術,3D XPoint等新技術提供了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我們也看到,浪潮及時利用這些新技術,與CSP合作,滿足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需求。
3
效率指的是數據中心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數據中心集中化的部署,讓中小型企業有機會將他們的數據中心獲得Tier 3和Tier 4更高級別的數據中心可靠性和業務冗餘保障;通過分散式數據中心設計,將其分散開來,利用新技術讓災難恢復對於終端用戶,對於運營來說幾乎是透明的。同時,通過通過數據中心內部路由交換,避免了通過多家電信公司網路接入,大幅度降低了他們的外部數據交換成本。
4
在智能方面,除了IT運營的自動化,我們還看到了主動智能防護的需求,很多創業公司都希望利用人工智慧解決勒索軟體問題,解決安全問題,不看靜態簽名,不看已知病毒,而是看單個用戶和單個應用的行為。
2
未來,創建混合雲基礎設施,讓應用能夠在私有雲基礎設施、公有雲基礎設施、邊緣基礎設施之間無縫移動。
在過去5到10年間,超融合基礎架構是一個非常火的概念。超融合基礎架構在一個較高的層面為終端用戶做兩件事,一是推動軟體變更控制的產品化,從而讓廠商取得打補丁和創建版本的權力。我們現在看到的趨勢是自組織系統。此外,通過擴充員工隊伍,通過與員工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提升了員工生產力。自組織系統是知曉周圍環境的系統。如,自動駕駛汽車,無需過多通信便能夠安全地將人們從一個地點送到另一個地點。這得益於我們對交互的理解,和對數據的感知。非自適應系統正在成為「死胡同」。
此外,我們還看到,數字化正在推動基於目標的系統。因此,當我改變重新設計應用的方法時,要充分利用開源社區,將應用從演算法級編碼變成將組件組裝到應用中,從而為你提供解決方案。我們看到,相較於通用系統,創建更加易於打造的目標導向型系統對於組織機構來說正變得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過去,對於超融合基礎架構,我們擁有的是軟體定義。如今,我們擁有參考架構能夠實現產品化的軟體維護。未來,我們需要創建混合雲基礎設施,讓應用能夠在私有雲基礎設施、公有雲基礎設施、邊緣基礎設施之間無縫移動。成功屬於理解這方面優勢的人們,屬於從設備轉向市場響應式服務的人們。現在,一切都需要專註於為用戶,為客戶提供服務。
3
IT基礎設施運營的新優勢已變為高效支持業務,從業務匹配式向業務嵌入式轉變。
將IT基礎設施運營從一個服務中心變成一個創新中心、增值中心,你不僅需要使用能夠讓你保持競爭性的技術、應用和人工智慧,你還需要改變業務流程。繼續採用不再具有相關性的技術設計的業務流程只會降低效率。在轉移關注的重點方面,你不僅需要在堆棧之間實現自動化,你還需要修複流程,使用能夠提供價值的和不妨礙所部署技術能力的流程。
從戰略角度著眼,IT基礎設施運營必須加速服務交付,從業務匹配式向業務嵌入式轉變。就業務嵌入而言,這意味著與客戶合作,提供建議,提出為組織機構提供價值的新方法。因此,未來就是要提供價值流,而不是流程。從組織機構的角度來看,我們創建的是一個業務嵌入式運營模型。在這個業務嵌入式操作模型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組織機構方面脫離了技術孤島,我們從網路連接、存儲、計算、備份和恢復轉向改變與終端用戶交互的方法。
- END -
GIF
戳鏈接,更有料!


TAG:浪潮伺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