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官職解釋,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古代官職解釋,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古代上有很多著名的丞相,比起華夏第一相管仲、秦朝著名丞相李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唐朝丞相魏徵等等。不過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廢除了丞相制,建立了錦衣衛等特務組織。此後在朝中再沒有丞相這種說法,反而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謂,即宰相。那麼,宰相和丞相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丞相是古代的一種官職,而宰相不過是一種代稱,也就是權力的象徵。宰相就像今天的公務員,只不過是種身份的代表,但是沒有確切的官職。雖然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但他不過廢了丞相之名,卻廢不了宰相之實。因為在明朝同樣出現為了很多權利在丞相之上的官職,比如太尉、御史大夫、內閣首輔大臣。

在明朝的內閣制中,內閣大學士開會時坐在中間,又稱「中堂」,所以中堂成了「宰相」的新稱呼。清朝依舊沿用了明朝的內閣制,不過唯一不同的是皇帝將權力都歸於軍機處,雍正時期最明顯。這就使得內閣學士有宰相之名卻沒有宰相的權力。而軍機處大臣擁有宰相的權力,但是卻有宰相的稱號。除非同時身兼兩種官職才是真正的宰相。

宰相宰相,宰為治政,相為輔佐。綜合來看中國的宰相制,在政治方面,宰相起到輔佐君王,統領百官的作用。宰相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君王專權,而對於君王來說,都想著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君權和相權之間就會產生矛盾,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軍隊,大戰強國荷蘭,就算亡國也不認輸,迫使荷蘭簽訂了條約
浙江蒼南怪現象,劉伯溫並非本地人,卻在這裡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廟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