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經意間,有失小朋友信任感的事情

不經意間,有失小朋友信任感的事情

媽媽就是好老師

有些媽媽與孩子,不但是一種「自小建立無話不說與彼此信任的關係」,而且小朋友的安全感都非常強,也有朋友會問,那麼這份安全感或信任感,是如何建立的呢?

小編覺得,說到做到的親子陪伴,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言而無信,與誰能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呢?而且呢,媽媽還要盡量避免生活中一些有失小朋友信任感的事情,也可謂是不經意間犯下的一些小錯誤吧!

【購物結帳時做手腳】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如此情況,在超市購物之時,小朋友隨心所欲地將自己喜歡的物品放入購物車,媽媽一來不想當面拒絕小朋友,二來也擔心因為拒絕而帶來的大發脾氣,於是便順其自然地放入購物車。

只是在結帳之時,趁小朋友不注意,再將物品偷偷地從購物車中拿出來。離開超市後,或者就是回家以後,如果不被小朋友發現,那就萬事大吉;如果被發現了,媽媽可能會說,「哎呀,忘了結帳」,或者就是裝糊塗,「我也不知道去哪裡了」。如此的「騙計」,能夠堅持多久?母子間的信任,又能夠維持多久?

【打針告訴一點不疼】

每次例行體檢,孩子都會問「需要打針嗎」?很多時候,媽媽也不清楚,於是便如實相告,「也許會吧,但也許也不會,要聽醫生的」。

小朋友會接著問,「那打針疼嗎」?也許有的媽媽會說,直接回答「一點也不疼」,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嗎?也許當時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但當針頭扎入小朋友皮膚,那種刺疼的感覺襲來之時,媽媽又將做何解釋呢?

小朋友還會再相信媽媽的話嗎?因此對於孩子「疼嗎」的問題,媽媽都會說,「有那麼一點點疼」,然後在小朋友的胳膊上輕輕地掐一下,「就是這樣,一點點疼」;孩子不但對打針有了心理準備,而且也對媽媽的話語堅信無疑。

【誘餌的初衷是欺騙】

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把戲」,小朋友在練習爬行或走路之時,為了多加鍛煉,經常以小朋友喜歡的物品或玩具在前面作為「誘餌」,小朋友努力奮鬥、顫顫巍巍,即將抓到「誘餌」之時,媽媽一把將「誘餌」拿開,放去更遠的位置。

想必,媽媽的初衷是善良的,但孰不知,無形中小朋友內心感到自己受了欺騙,不但會就此放棄練習,而且對於媽媽的信任感,還會大打折扣;說得嚴重一點,也許會影響小朋友安全感的建立。

【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雖說這是訂立與執行規矩,但很多時候,也是一種信任感的建立。相信媽媽們都說過諸如「如果不…就…」此類的話語,如:如果不收拾玩具,就全部掃地出門;如果不吃飯,晚餐就餓著……

那麼,我想問的則是,說到做到了嗎?言而無信,出爾反爾,雖說此處是針對規矩或懲罰,但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媽媽說到而不做到,誰還會相信媽媽?彼此信任的關係,如何建立?

【謊言安慰弊大於利】

經常見到朋友的如此做法,早晨媽媽要出門上班,而小朋友則是千百個不願意,抱著媽媽不放不說,還以哭鬧相威脅,無奈又無助的媽媽,好言相勸,「我10分鐘就回來」,或者「我馬上就回來」。

什麼是「10分鐘」?什麼又是「馬上」?如果此時的小朋友還沒有時間概念,那麼媽媽的如此話語,就是在混淆小朋友的時間觀念,認為短短的「10分鐘」或「馬上」,就是一整天的時間,就是從早晨到晚上的時間。

如果小朋友已經有了時間觀念,那麼媽媽的言語,豈不是一種欺騙行為?信任感又從何而來呢?

【趁其不備轉身脫逃】

記得還在幼兒園之時,我見過太多如此的例子。小朋友最初開始幼兒園生活,總有一段適應的時間,早晨送去之時,哭著鬧著不願媽媽離開,於是媽媽便說,」走,咱們一起去玩玩具「。

然後趁其不備而轉身離開,小朋友發現媽媽「不翼而飛」,再次的哭鬧肯定在所難免;與此同時,媽媽下次再說「咱們一起…」的話語,小朋友還會相信嗎?

媽媽就是好老師最後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育兒,就是一種在摸爬滾打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記得幼兒園的資深老園長,曾經告訴我一句話,育兒中的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和態度去解決問題和改正錯誤。

最後

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失小朋友信任感的事情是什麼?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我們會第一時間回復您~

喜歡本篇文章就動動手指點個贊,我們會再接再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就是好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媽媽就是好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