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一個帝都娃,你必須要邁過的五道坎

養一個帝都娃,你必須要邁過的五道坎

「北京的教育實在太難了。」

諮詢室里,一位家長眉頭緊鎖的感嘆道。難?這種觀點與外界對京城教育的感觀迥然相異,乍一看,總像是一位既得利益者的矯情。

畢竟北京擁有著最好的師資力量,全國前列的一本率,高考難度又是一個怎麼也提不上檯面的話題,隨便學一下就是一個985、211的「人才」。

「剛來時我覺得北京學校教的容易,教育資源也豐富,孩子理應有更多空間,現在看來真是錯判了形勢。」

這位父親出身宿遷,是萬里挑一的市高考狀元。十年來千辛萬苦,才定居在北京五環外,說勵志都不夠,與既得利益完全沾不上邊。

根據基因論的觀點,他的孩子應該是個牛娃,理應比其他普娃路更寬才對吧?

然而,這位父親的焦慮中,飽含了太多北漂京一代的痛楚,交織在這金元鑄就的教育「盛世」下。在帝都的幻夢中,還有幾百萬與他同道之人,背負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苦。

帝都教育的難,難在家長。

五道坎之一:房

在現今中國的形式下,房子早已超越了棲息之所的本義,成為了每個來京者繞不過去的坎。

三個問題:買不買?買哪裡?何時買?

買,榨乾三代人六個錢包,父母養老怎麼辦?大事拿不出錢,小事更是拮据,十年二十年內的生活水準大幅下降,直到孩子出生都過著欠債的日子。

不買,集體戶口的孩子非京籍,求學之路艱辛無比;租房居無定所、賺錢供房佬,本末倒置;沒有家的城市,扎不下根的土壤,奮鬥無所得。

好,即便你突出重圍,成為買得起房的極少數,「買哪裡」又成為了棘手的抉擇。西城房和昌平房,西城房和海淀房的天差地別,甚至比天津和北京的差距都大

市郊一手房確實便宜,但孩子落戶到郊區,便是進了一個深坑。師資差、氛圍差,即便孩子天資過人,也往往隨著滾滾洪流泯然眾人矣。

市區與郊區,像是隔了兩個城市

在錢包與成績間,該選哪個?

家長圈裡流傳著一句話,「寧要西城老破小,不要昌平大三居」,說的便是學區房。寧可忍受破舊、逼仄的居住環境,也要有個城區學籍,是很多家長無奈的選擇。

您可能說孩子可以從郊區考到市區?別人從小就報的「名師」的課外班,牙牙學語時便由清北博士輔導,在學校獲得的視野、眼界都極大豐富。這種形勢下要逆襲,實在可遇而不可求。

即便身為北京土著,也絞盡腦汁往熱門學區擠。但成功者畢竟少數,拼著拼著,也就佛系了,不是看開了,而是無奈啊。

愛因斯坦的父母也沒對他有什麼期望,一句話:隨緣吧。

什麼時候買,太多人能人比我說得清楚。只是房產稅沒來,首貸條件反而縮緊了。買房成本更高,是現階段的必然影響。

多校劃片政策的陸續出台,也變相降低了學區房的影響力。但對大多數有能力/沒選擇家長來說,哪怕能為孩子增加10%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在所不辭的。

五道坎之二:幼兒園

據估算,到2020年,北京全市幼兒園學位缺口將達20萬個,而市政府規劃內有望新增的學位僅有3萬餘個

與此同時,幼教教師缺口也將達1萬5千名。從業人員工資低、培訓難,師資良莠不齊,心裡疏導欠缺,硬體設施成本高,是擺在幼兒園足需路上的一道道難題。

一年來曝光出的各類惡性事件,也讓優質的幼教機構成為家長趨之若鶩的對象。

昂貴的私立幼兒園就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了嗎?一位記者親自卧底各種私立幼兒園,結論依然令人心寒。

帳篷、行軍床、沙發、沙灘椅、摺疊床、小凳子……為了能讓孩子上離家最近的幼兒園,丰台區西馬金潤社區的一些家長帶著這些裝備,已經排了五天五夜的隊。

家長排隊5天5夜報名,帳篷、行軍床一應俱全

報上名就踏實了嗎?孩子、家長往往還要經過兩輪面試,智商不夠的不予錄取,祖上寒酸的不予錄取,學前班沒在該幼兒園上的不予錄取

贊助費、園區建設費、伙食費、打點老師的費用層出不窮,3點半放學後要是沒老人接,還要上個託管班。滋生了各類解決「課後三點半問題」的全托,卻質量堪憂。

不過,幼兒園也不是非上不可的,鄭淵潔的才氣或勇氣,有一樣即可……

否則還是留點神吧!萬一哪個機構有了質量保險、能代替幼兒園的全托,一定是個爆點。

五道坎之三:幼升小

2018,恰逢龍年生兒童適齡,學位需求量頓時增長15%~20%。兩年後,適齡兒童人數將迎來更大高峰,小學學位缺口比幼兒園,有過之而無不及。

各區政府除規劃增加數千學位的小學外,更叫停了正在試點的小班教學制。師資、硬體設施的匱乏,在「有沒有」已經成為問題的當下,已經沒有餘地探討「怎麼樣」的這種需求了

非京籍已經佔據幼升小的半壁江山,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詳細敘述了非京籍幼升小要辦齊的28證

走這一趟手續,人都要脫層皮。除了要反覆證明「你是你」,「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老家真沒人監護孩子了」的問題之外,甚至有的家庭因為一方辦不齊證件而離婚。孩子隨辦齊證件的一方,起碼有學上。

都說現在小學學的簡單,校內教不會什麼,但名小和渣小的區別還是天上地下。名小一年幾十個進市重點的,渣小一年好幾個進少管所的,與誰為伍可謂從小就註定了。

一些名小的語文、國學和書法教學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例如北京小學、五一小學、海淀實驗小學。從這些學校出來的孩子,往往已經隨校涉獵了一定的嚴肅書籍,有了不錯的閱讀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能力,遠領先於普校孩子。

值得警惕還有「小學」這個特殊的年齡段,在這個時期,班幹部、個人待遇等敏感問題容易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負擔。幼兒園太早,孩子不記事;初中太晚,班幹部沒那麼重要了。很多家長給班主任遞紅包,請老師旅遊,不過是想讓孩子在學校里過的舒坦些。

一位學生跟我說,老師為班裡班長找了六個秘書,班裡同學都叫他們「六條狗」,就是因為班長的爸爸是某國家機關的幹部,給了老師好處。從小接受這種熏陶的9歲小朋友,嘴裡說出這種話,我們真的見怪不怪了。

這些事在各類小學都無法避免,有時家長盛情難卻,老師也難做人。只是有些老師個人品質不高,吃相難看;有些老師有所操守,保證有限度的公平,已經是很大的善意了。

路總歸是人走出來的,這邊的土路可能要爬個小山,您肯定不願走旁邊的沼澤地吧?

五道坎之四:小升初

小升初的戰場,恐怕無需我多言。一路AS學到五年級,實力幾斤幾兩心裡早該有數。

五年級這一波,走的是學有所成的;六年級那一波,收的是後勁足的;都不佔或是不參與的,等待派位的同時也要修鍊好自身。參加幾個BS指望孩子放衛星,總歸不現實,積累自在平時。

有位家長聊起聽一位退修十幾年的王姓教授給孩子講課的故事,王教授在AS剛火的那會兒也算奠基人之一,與華老、陳老都談笑風生。一次偶然的契機,王老和家長說了這樣一段語重心長的話:

學習這件事是沒有道理的。說吃飯,你可以問孩子愛吃什麼、想吃什麼;說玩,他可以在作業做完之後有自己支配的時光。但是說到學習,孩子不能有權利說自己愛做什麼、想做什麼,這是原則也是界限。老師給什麼,一定對你有好處,再枯燥也得做完。這件事哄著孩子、討價還價,以後長大了哄不了,你打算怎麼讓他學習?

每個家長都這樣要求孩子,現在廣泛的00病恐怕早不是問題了。

小學畢業的時間,也是家長最該為孩子規劃好未來的時候。非京籍向出國努力,學的不錯的提前接觸自主招生,拔尖的繼續搞JS,不參與中考的保持心理狀態穩定。到這個逆反的年齡,家長能參與的已經不多了,在大方向上引領好才是最重要的。

五道坎之五:帝都的懶惰

最後一坎,筆者舉一個自己知道的典型案例:

一位來自濟南的同學,原先也在當地最好的幾所高中之一學習,成績中等偏上。高一轉來rdf某實驗班,開始半年成績穩穩前三名。

而後不知怎的,這位同學就病了。病症大抵是覺得課內教的太簡單、沒什麼意思,青春活力、聰明才智另有地方可以施展。潛移默化地,同學們討論遊戲時,他更多的參與進來;原先中午都是靜靜看書,如今球場瘋玩,不到鈴響不回教室。

於是,成績也病了。

從穩穩前三,到前五邊緣,再到前十不保。「頂尖」到「還不錯」,半年時間罷了,曾經桀驁不馴的一個人,看起來也和別的孩子一樣。

結局是,哪怕只是班裡前十五,他還是上了清華。

這位同學毫無疑問是聰明的,在高中活力最旺盛的階段享受了快樂,學業上也用比以前輕鬆多的努力,得到了更好的結果。

帝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讓人可以用別處60%的努力換來120%的結果,讓人輕而易舉的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讓人有資本懶惰。而這種便捷是鎖省的,你不需要跑的最快,只需要跑的比身邊人快一點就夠了

清華大學畢業生優秀率,北京遠低於平均值

北京孩子傻嗎?基數不大,競賽不落下風,來京的都是各地的精英,基因理應不錯。然而過低的學業標準,釋放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美其名曰——發展了「綜合素質」。其實大多數人的「綜合素質」,不過是茶餘飯後能拿出來露一手的小愛好罷了。大多數人比外省少學的時間,都揮霍在「童年的快樂」上了。

當身邊的同學都在談論家裡的車房,不費吹灰之力躺著得到的收入,抑或保姆和家教的長相時,很容易將一種「唯出身論」播種在世界觀不健全的少年心裡。放學後去哪玩,今天又出了什麼打折皮膚,又把一種無心向學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這種懶惰是會蔓延的,是會摧殘人的。它讓本該全力奔跑的一些人三顧兩盼,讓大爺們下棋逗鳥的慵懶成為年輕人標榜的價值觀。我們無能為力,只能期待著孩子成長的路上,不要為了一點點成就沾沾自喜;不要有這樣一個時刻,讓他自甘墮落。

那些消失的天才同學,正是帝都懶惰的祭奠品啊。

結語

二十年過去了,終於把一個帝都娃送進了大學的校園。

而你已經快50歲了,完全沒有當初定居在北京的朝氣。想來這些年,為自己而活的日子少之又少,不是在為孩子攢錢,就是奔波在陪孩子學習的路上,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一張紙。

想起老家的誰誰誰,只是把孩子送進了學校就撒手不管了。至於之後的苦,苦的不過是孩子;帝都的教育,卻把一個又一個滾燙的烙印,烙在了每一個望子成龍的家長身上。

到頭來拖著一身疲憊,舔舐著不再來的青春,在知天命的年紀想要享受生活,卻還是惦記著孩子的婚戀工作是否順利。

有句話說:能力要撐得起夢想。既然選擇養一個帝都娃,就是要承受其不可承受之重。這些苦不是別人慫恿來的,不是社會強加的,不是運氣太差才有的,而是你開始養一個帝都娃時,就已經選擇好的。

一個帝都娃,一個北漂者夢想之墳。

做一位「負責」的家長,代價就是如此沉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才教育小升初 的精彩文章:

TAG:優才教育小升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