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聯發科的新晶元看上去高大上了,只是用它的手機更低端了

聯發科的新晶元看上去高大上了,只是用它的手機更低端了

時隔兩個月,聯發科又帶來了旗下最新的處理器 Helio P22(MT6762)。

別被 P22 這個名字嚇到,從參數看,它並不是 Helio P20 的進階版本。

配置上,Helio P22 的 CPU 部分為 8 個 Cortex-A53 架構核心,主頻 2.0GHz。在 Cortex-A75 裝備到旗艦處理器的當下,Cortex-A53 這種已經堅挺好幾年的核心已經可以被視為 CPU 活化石了。作為處理器核心,省電是 Cortex-A53 的優勢,但性能上的力有不逮也是事實。

好在 P22 採用了台積電 12nm FinFET 工藝打造,並配備 CorePilot 4.0 技術能讓處理器智能管理運行任務,實現性能和功耗平衡。而在 NeuroPilot 等 AI 技術的支持下,搭載 P22 處理器的手機支持面部識別、智能相冊。

攝像頭方面,Helio P22 支持最高 1300 萬像素 + 800 萬像素的雙攝像頭組合。在 AI 技術的支持下,搭載 P22 處理器的手機攝像頭可實現實時背景虛化、縮小顆粒降噪、混迭、色差等功能。

在蘋果的 A11 仿生晶元換用自家的 GPU 之後,Imagination 的 GPU 越發地罕見了起來。Helio P22 的 GPU 為久違的 PowerVR GE8320@650MHz。這是 Imagination 於 2017 年初發布的定位於千元機的 GPU,擁有兩個 USC,每時鐘周期可渲染 4 個像素和 2 個紋理、128 個 32 位浮點、256 個 16 位浮點,浮點性能是前代 GE8300 的兩倍。

此外,P22 還支持雙卡雙 4G、面部識別解鎖以及支持最大長寬比為 20:9(解析度:1600×720)的屏幕顯示,藍牙 5.0 標準,802.11ac WiFi 以及 GPS、Glonass、北斗、Galileo 四種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等技術,P22 也支持。

在聯發科官方看來,Helio P22 處理器將幫助聯發科 Helio P 系列從高端擴展到中端市場

但 Helio P22 真的能進入中端市場?基本不可能。

的確,12nm 製程工藝,以及 CorePilot 4.0 和 NeuroPilot 等技術此前均在 P60 上出現,但 P22 大部分參數相比 P60 有下調,一定程度上,P22 又可以被視為 P60 的簡化版。

聯發科目前的出貨主力 P60 雖然定位高端,但實際上,稍微好一點的廠家是把這款處理器當做驍龍 660(中高端晶元)的廉價替代品用在三千元級別的手機上,而有的廠家直接把這款處理器做到了中低端的 1500-2000 元檔產品上。

內部定位明顯高出一籌的 P60 都只能在中端市場激起不大的漣漪,遑論各方面都不如 P60 的 P22。如果說,P60 還勉強可以與驍龍 660 一戰的話,缺乏大核心的 P22 在性能上則完全不能和驍龍 636 相提並論。其主要競爭對手將是驍龍 450 處理器——一款多用在千元內產品上的處理器。

掛著高端的 PPT,賣的是低端手機

當然,聯發科本來就是嘴上說著高端,實際卻打著中端市場主意的典型。

三年前,為了讓自己的品牌告別「廉價」「山寨」的印象,聯發科還專門推出了靈感來自太陽神的 Helio 品牌。

而為了讓更多中國手機用戶知道 Helio,聯發科則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中文名徵集活動,獎金高達一百萬元。最後,Helio 得到了一個文雅的中文名字——曦力。

在「Helio」剛出現後的不久時間裡,聯發科開始有了旗艦化的跡象,其標誌便是售價逼近 5000 元的 HTC One M9+ 採用了 Helio X10 處理器。

只是,HTC 在高端市場的潰敗,讓 Helio 以及聯發科的高端化進程戛然而止。隨後,我們更多地看到 Helio X10 出現的是千元機身上,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則是售價 799 元的紅米 Note2。一時間,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一句——「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含淚數鈔票,一個是含淚不數鈔票」還引發了業界大規模討論。

現在提到聯發科處理器,大部分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手機終端品牌是魅族。從 MT6595 到 Helio P10 再到 Helio X30,魅族手機的發展史就是聯發科主流處理器的更新史。

魅族 2017 年的旗艦機 PRO 7 Plus 再次為聯發科處理器高端化做出了貢獻。這款搭載 Helio X30 處理器的產品售價來到了 4080 元。聯發科處理器再次迎來旗艦化的高光時刻,但很快便被「魅族變天」的「至暗時刻」取代。魅族 PRO 7/7 Plus 至今仍是被魅族清倉的主要機型。其最新的旗艦 15 和 15 Plus 用的處理器分別是高通驍龍 660 和三星 Exynos 8895。

在採用了驍龍 625 SoC 的魅藍 Note6 發布會上,Keynote 出現「講真,你以為我們不知道消費者想用驍龍?」這樣一句話。

魅族很委屈,聯發科也很委屈。

痛定思痛,聯發科在 2017 年底宣布暫停了 X 系列處理器的開發。聯發科處理器高端化的夢想再次破滅?不,倒還不如說聯發科徹底想通了。

與一開始就旨在與高通和三星在高端市場爭鋒的 X 系列,聯發科在 2018 年推廣的主力產品是 P 系列——一個原本就是一個性能讓位於輕薄的系列,且價格相對便宜。很明顯,P 系列比以性能見長的 X 系列,具備更多的聯發科基因。

但聯發科並沒有將今年的 P 系列賣點止於便宜,他們在 P 系列的細節上花費了更多的心思。

插敘一段小故事。前文提到的 P60,其實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與 P30 一脈相承的 P40。但這個名字明顯與其直接競爭對手「驍龍 6XX」「麒麟 6XX」相去甚遠,於是聯發科給 P40 的 GPU 提升了 100MHz 的頻率,並將之改名為 P60。至少從直觀上,這款處理器與其競爭對手的差距小了。

具體到這款 Helio P22,受限於定位,P22 的參數並不耀眼,聯發科的動作則是讓這款處理器更多地貼近如今的潮流,比如支持最高 20:9 的屏幕,解析度雖不高,卻十分契合容易與目前大熱的「全面屏」結合到一起,這個特性已經足夠終端廠家在成本受限的前提下做出賣相不錯的產品了;再比如更多地結合了 AI 概念。

其實,伴隨著玻璃機身、超高屏佔比設計的流行,智能手機在材質和設計上的成本佔比也在逐漸提高,與之相對的是,處理器成本的不得不壓縮。權衡之下,目前的聯發科 P 系列從性能到成本再到推廣都成了一個最優解。畢竟玻璃機身、劉海屏造成的機身成本上漲需要由處理器的成本下降來攤平。

儘管 P22 剛剛才被發布,但搭載這款處理器的終端產品——vivo Y85——已經與大家見面了。

這款擁有高屏佔比和漂亮設計的手機,售價不到 1500 元,聯發科 P22 的作用居功至偉。

當然,這款手機還印證了另一個事實——魅族早就不是聯發科的大腿了,OPPO 和 vivo 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今日頭條推出」國風計劃」,扶持傳統文化優質內容
鎚子R1外觀亮相工信部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