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千衣冠史,韶華壓群芳

三千衣冠史,韶華壓群芳

蠶青上縹下,深衣承古往

繞襟分直曲,大襟為其狀

寬下狹頭上,續衽勾其旁

上下有連裳,裾居側後方

盛行分先後,兩漢為其劃

上襦下為群,戰國至宋明

不憂無餅餌,已幸有襦裙

漢服,始於皇帝,備於堯舜,自商周而來,傳承至今。春秋戰國時期,冠服入「禮治」,上下通行之衣為深衣,自此,漢服便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秦統一中國以後,建立了各項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

三千衣冠史

韶華壓群芳

漢服在各個時期的形制都具有時代特色,秦漢時期的服飾凝重典雅,寬衣大袖,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的文化與漢文化融合,服飾也自然清秀空疏、俊秀洒脫。

唐代承上啟下,常服禮服並行,加上民風開放,所以男女多著窄袖,絲帶束扎;宋代服飾既有隋唐遺風,又受程朱理學影響,這一時期的服飾內斂,嚴謹,含蓄。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去處,

桃花依舊笑春風

元明時期的服飾受北方游牧民族服飾影響,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才定形制,這一時期的服飾基本繼承傳統,並且品種豐富。

中國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這在我們的漢服上就有所體現。緊衣窄袖的胡服傳入對漢服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唐宋時期流行的窄袖服飾便是融入了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

自清代統治者施行「剃髮易服」政策之後,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新中國成立以後,除了僧侶和道士穿著的服裝外,漢服幾乎在日常生活中絕跡。漢族也成了中國唯一沒有自己服飾的民族。

血脈自炎黃,綴玉配華裳。

漢服並不僅僅是漢族的民族傳統服飾,它也是華夏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符號。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義之大謂之夏。

如今,無論是在人來人往的商業區還是書聲琅琅的校園,都能看到漢服的身影,甚至一些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漢服的復興亦是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經明末清初的剃髮易服,和紛飛的炮火依然能於今日不斷傳承。我們自然有義務將其復興與傳承。

圖片/校團委宣傳部

文字/韓露

排版/韓露

責任編輯/陳洪真

官方訂閱號/HNGXYTW

做最好的湖工人

歡迎加入我們&投稿

湖南工學院校團委宣傳部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工學院團委 的精彩文章:

拖延不是你人生的標配,自律才是!

TAG:湖南工學院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