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0-6歲寶寶如何自我保護,讓傷害離他遠遠的

0-6歲寶寶如何自我保護,讓傷害離他遠遠的

小朋友的成長過程處處充滿了危險,從六個月大開始,他們漸漸有了感知能力,而到了一歲之後,他們開始會說話、走路,對身邊的人、事、物更加充滿好奇,然而面對危險,許多孩子往往一無所知,因此,從小建立自我保護的觀念,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本文由好孕媽媽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私立浩恩幼兒園園長馬文華,未經許何不得轉載

認知能力

認知是抽象而且廣泛的,必須經由外在行為去觀察,長時間的學習才會歸納出定義。例如當孩子眼前出現沒見過的人,在他們僅有的認知中,會統稱這些人為陌生人,而當大人告訴他們,穿著綠色衣服送信的人稱為郵差,在他們的腦中,才會建立起「郵差」這個辭彙。

判斷能力

判斷力是通過認知能力所衍伸出來的,孩子的判斷力並非與生俱來,他們會通過從小建立的認知能力,判斷過往是否有類似經驗。學齡前的孩子往往因為經驗不足,所以無法判斷當下的行為是否危險。在居家安全當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孩子對「煙」會感到好奇,而嘗試觸摸燒開的熱水壺,造成燙傷等問題。這時候家長就必須主動將熱水壺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減少孩子受傷的可能性。

應變能力

良好的應變能力指的是在面對不同環境中的狀況時,能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是需要家長通過長時間的引導慢慢培養出來的。例如當孩子在過馬路的時候,儘管是綠燈,也要記得提醒孩子要先確認沒有來往車輛再行走,並且提高警覺,注意是否有車子要轉彎。如此一來,不僅能教導孩子正確的交通安全規則,也能加強孩子的應變能力。

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語言發展上,7~8個月大的孩子,會開始發出一連串的聲音,1歲6個月左右的孩子,大概會說6~7個單字,而到了2歲時,開始會說簡短的句子。因此在語言溝通上,常常學齡前的孩子頭腦想的和嘴巴傳達出來的意思不同,出現詞不達意的狀況,家長若沒有仔細觀察,這時候孩子很可能因為家長無法理解,在心急之下產生不開心的負面情緒。

動作協調能力

學齡前的孩子雖然在動作協調上比起前幾項容易有進展,但在穩定度以及協調性上仍明顯不足。而家長平常也應該通過與孩子的互動從旁觀察。在上下樓梯的時候,建議家長可以牽著比較小的孩子一起走,或是以嘴巴數數的方式,一方面培養專註力,另一方面則降低踩空的概率。

孩子的選擇·要尊重!

針對身體自我保護這一塊,專家建議應該從三歲開始做起。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教導他們,除此之外,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例如家長帶孩子到公園玩,陌生的叔叔阿姨看到孩子很可愛想伸手碰觸,當孩子很抗拒時,家長應對孩子建立一個概念,就是「除了親人以外的陌生人,都不應該輕易地觸碰自己的身體,如果不喜歡就拒絕對方」。

林宜正醫師提醒,應尊重孩子的決定,且不需要反過來告訴孩子這樣的舉止不大方。林宜正醫師也特彆強調,讓陌生人輕易地觸碰孩子,這樣的做法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認知上的混淆。

重要觀念·要訓練!

在自我保護的學習中,「防止傷人」的教育一直都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當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知道怎麼控制力道,往往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就會打到對方,這時候被打的另一方多半也會還手,最後開心的遊戲演變成打架的場面。

事實上,這樣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家長們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教導孩子以後面臨這樣的狀況時該如何應對。例如教導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如果被同學推打甚至被咬,都應該明確地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接著離開那位同學去找老師。若是狀況相反,家長也不要急著處罰孩子,可以先聽聽看孩子自己怎麼說,並以適當的處罰和嚴肅的態度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所以要被處罰。

「斥責·教訓」要適當!

當孩子出現危險的動作,可能會導致自己或是他人受傷時,家長必須要先大聲制止。若小朋友常常出現不適當的行為,除了用「斥責教訓」的口吻糾正他們之外,也建議家長尋求其他的處理方式。家長期待孩子能遵守規則是正確的,但若只單一使用斥責教訓的方式而不對孩子進行引導,效果有限且無法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教導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使用打罵教育來達到目的。如果小朋友當下哭鬧不休,林宜正醫師建議可以採取帶離現場的方式,帶離現場之後,再向他強調這樣的行為不適當、會讓自己受傷,若孩子年齡比較大,也建議進一步地引導孩子去思考。

「堅持·嚴肅」要有感!

在教導的過程中,除了鼓勵孩子要勇於表達外,家長應該扮演聆聽者的角色,且應該建立親子間良好的關係,這樣才能讓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願意表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鼓勵並且有耐心地反覆教導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台北私立浩恩幼兒園園長馬文華特彆強調,平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適時放點水是沒關係的,但只要是攸關「安全」的問題,家長「堅持與嚴肅」的態度很重要,才能讓孩子了解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嚴重性。

制定規則·不能少

馬文華園長建議,家長在家中要明確地立下「家規」!比如飯前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收好,明確地告訴孩子有哪些規則需要遵守。如果擔心孩子不聽話,她也建議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不遵守規則可能會摔跤、受傷。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過當利用孩子的憐憫心,以免孩子以後只要遇到一點問題,便以哭鬧的方式求得大人的關注,造成反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在家做廣式下午茶,准媽媽也能做得到!
寶寶深夜哭鬧打挺怎麼辦?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