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溝通,如何避免「兩敗俱傷」

親子溝通,如何避免「兩敗俱傷」

——雷老師支招(二)

家長:

雷老師,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平時爺爺奶奶很寵孩子,每次帶孩子去超市,孩子要買什麼都滿足要求。這次我帶孩子去超市,孩子一定要買某樣東西,我覺得不需要就不同意買,結果孩子就在超市裡大哭大鬧,還躺倒在地……最後雖然沒有買,也是兩敗俱傷。以後怎麼辦?

雷老師回復:

媽媽很了不起,孩子這樣跟您哭鬧您還能堅持住,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您是位堅持原則的好媽媽。

孩子在超市有這樣的表現,責任不在於他。孩子的行為也是在逐步升級,從「大哭大鬧」升級到「躺倒在地」。可能在爺爺奶奶第一次沒有滿足孩子要求時,孩子就用哭的方式讓老人「就範」。這樣孩子學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哭。以後當哭的方法不管用時,孩子就會用哭+鬧的手段,等這套組合手段再不管用時,又自動升級版本為「哭+鬧+躺在地上」等等。再發展下去可能就像微信上的一則新聞圖片那樣,因為母親沒有答應兒子買玩具的要求,兒子一哭二鬧三抓母親頭髮最後掐母親脖子,最終母親向兒子屈服……這就是孩子的一種自學能力。

這方面大人總是低估孩子思維發展和手段升級的能力。好在媽媽堅持沒有向孩子「屈服」,我為媽媽點贊!如果媽媽當初堅持了一下又放棄,反而在促成孩子下一次的變本加厲的行為。

這件事如何解決?建議在孩子情緒平穩後,您跟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他不買這個東西的原因是「媽媽覺得……」然後和孩子做個約定,定個規則。以後去超市之前大家先一起討論要買的東西,讓孩子表達他的需要,接下來就是大家要遵守約定。

另外我提倡給予孩子少量的經濟權。例如每月給孩子一定的支配額度,在額度里讓孩子自行做決定。即使媽媽認為不值得買的物品,媽媽也只有建議權,而孩子有決定權買或是不買。這樣不僅幫孩子從小樹立理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鍛煉孩子做決定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一種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讓孩子一生受用。

萬一出現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而您一時想不出很好的解決方法,只要孩子這個要求不是有害於身心健康的,建議您不妨一開始先滿足孩子,過後再想辦法處理。比如您來信中所說的「超市事件」,您可以一開始先買了孩子要的物品,回家後跟孩子說明:這次媽媽先答應了你的要求是考慮到……接著跟孩子討論以後去超市大家要遵守的規則。如此既沒有刺激孩子不好的行為升級,也給您留出思考辦法的時間,就不會弄得「兩敗俱傷」了。

以我多年的經驗,當您這樣做了以後,接下來制定規則的過程很通暢,孩子不會不配合。

後記:雖然是個超市買東西的衝突事件,但處理的原則和方法也適用其他事情。

總結起來就兩條:

一、按照「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則順序操作。如果反過來,費心費力,還常常得不到好的結果。

二、用「事前控制」的方法,減少親子之間產生摩擦的機會。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給予孩子經濟上一定額度的支配權。其他方面亦是如此,給予孩子一定的許可權,這正是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好途徑。

題圖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賦才樂學齋 的精彩文章:

你拔掉了我翅膀的羽毛,卻還要我飛翔

TAG:賦才樂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