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黃帝內經》過好春天

跟著《黃帝內經》過好春天

?這是2018年第2篇原創內容

?《黃帝內經》歷來被醫家視為經典,它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靈樞》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我們看到,整部經典內容龐雜,作為普通大眾,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去學。作為運用中醫進行自我保健的「中醫粉」,我們就從「四季養生」這個話題開始,了解一下古人倡導的順應天時的生活方式,把它們運用於我們的生活,讓中醫智慧改善我們的生活吧。

《黃帝內經》的《素問》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主要論述了人作為天地的產物,要如何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安排生活起居,調養情志,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其中關於春天是這樣說的:「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在五行中,春天對應木,這可是具有生髮之氣的木——「Tree」,而不是沒有生命的「Wood」。體會一下這兩個英文單詞就能更好地理解「木」。「木曰曲直」,就是能屈能伸的意思。樹木是挺拔的,這就體現了「直」;大風吹來,把樹吹彎了,風過後樹木又恢復了筆直,這就體現了「曲」。古人運用取類比象的歸類方法,把各種具有生髮或「曲直」特性的事物都歸為「木」,我們來看看「木」中包含的內容:《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中說道:「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看了古文,你是不是有點暈?放心,下面我們就從吃、穿、睡、日常活動、情緒、易發疾病等五個方面解讀一下如何順應天時,獲得好運。

在此先提醒一下,古文中所倡導的做法都是針對健康的人來說的。而我們現在有很多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人,大家要依據自身身體狀態來選擇,不要盲從!本文僅供學習參考,對讀者不加辯證而造成的不良後果,作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關於吃——

1、應季蔬菜,比如豆芽,筍,香椿

春天是生髮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大多數動物的發情期都在春天,此時是孕育生命的季節。因此,我們順應天地之氣的做法就是「生而勿殺」,少吃或者不吃葷,多吃素。這時候的應季蔬菜有豆芽、春筍和香椿,都是植物冒出的芽或嫩葉,取其生髮之氣。人吃了這些具有生髮之氣的蔬菜,也能得到天地的生髮之氣。

2、麵食

「其谷麥」,「木」系統中的五穀對應的是「麥」。「針尖對麥芒」,麥是五穀中最具生髮之氣的。因此健康的人春天要多吃麵食來鼓舞生髮之氣。但肝火旺的人要少吃。

3、蹄筋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木」系統對應人體的筋。想一想,我們的「筋」是不是能屈能伸的呢?根據「以形補形」的思想,春天吃些牛筋有助於補益人體自身的筋。特別是對於患有頸椎病、腰椎病的人來說,病因主要是頸椎、腰椎部位的肌腱,也就是「筋」過度勞損。在下文的常見疾病中會詳細闡述。

4、「辛」「酸」

由於「木曰曲直」的特性,「木」系統的味道對應了「辛」和「酸」。「辛」就對應了生髮、發散的「直」的特性;而「酸」則對應了抑制、收斂的「曲」的特性。因此,要根據自身身體的情況來選擇口味。正常人,吃辛辣,順應生髮之氣;肝火旺的人,脾氣暴躁的人就要吃酸,甚至苦來收斂一下。

——關於穿——

「披髮緩形」,是指在春天的早晨,適合披頭散髮。古人認為頭髮是心性的外在的表現和流露。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要束髮,表明要接受社會的約束了。而披髮,就體現了隨性的生活的態度。在春天的早晨披髮,也是給心靈一個舒展放鬆的機會。由此,我們聯想到春天要穿寬鬆一些的衣服,不束縛自己的肉體,愛美的女士可以暫時擱置緊身衣,這也是順應天地之氣的做法。

「東方青色」。可以在春天穿青色的衣服,以應天時。

——關於睡眠——

「夜卧早起」。夜卧是指晚上9~11點入睡,早起是指3~5點起床。春天天亮的早,主要是強調早起,以順應春天的生髮之氣。你知道「點卯」嗎?是指古代官廳在卯時(上午五點到七點)查點到班人員,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上班打卡。所以古人起床是很早的啊。

——關於活動——

放風箏

春天地氣上升,天地間有股升騰的力量。雖然其他季節也能放風箏,但春天是最容易把風箏放起來的,因為借用了天地之氣。放風箏是一項有益身心的活動,一方面有助於緩解頸椎病,另一方面也是放飛心情,放飛希望和理想。趁著春天,和家人朋友一起踏青放風箏是個很好的戶外活動呢。

2、戀愛表白

春天是大多數動物發情的季節,人也不例外,人在春天也會「情意萌動」。我國有些少數名族在三月初三有個節日叫「上巳節」,就是男女對歌約會,表白戀愛的節日。因此,趁著春天,如果有意中人,就順應天時,盡情表白吧!

3、行善,給予,鼓勵

「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天要給予,要多做善事,給人和事情生髮的環境。做領導或老闆的,在春天也要多給員工發展和晉陞的機會,多加工資。這也是順應天時的做法,會給自己帶來好運哦。我們說「秋後問斬」,為什麼呢?一是順應天時,春天不適合殺戮;另一方面是因為古人認為,殺人的同時也會自損,因此,要到肅殺的秋天再斬首,在春天就養著。

4、計劃做些事情

「以使志生」。春天可以跟隨自己的心愿制定一些計劃,一般人在春天比較有幹勁,想做事情,那就順應天時大膽去干吧。「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不,我也在春天開始寫文章了,哈哈。

——關於情志——

春天容易煩躁。那什麼叫「煩」?什麼叫「躁」呢?

「煩」,由「火」和「頁」組成,「頁」在古代造字中指頭部或頸項,這麼說來,「煩」就是火上頭,頭疼腦熱。春天為什麼容易煩呢?從內因來看,心火過旺,往頭上走,就會導致火上頭,頭疼腦熱,形成「煩」。而心火往上走的原因除了過多之外,還因為任脈鬱結,往下走的經絡不通暢導致,淤堵的點通常是在心下,胸口,肚臍及其周圍。從外因來看,春天地氣上升,人體的氣血也會順應天時往上走,結果就會導致氣血湧上頭。另一方面,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外在事物繁多,攪擾心神。古代「繁」通「煩」,外在的「繁」變成了內在的「煩」。因此,應對「煩」的方式是減少外在的事務壓力,疏通經絡,從而調暢情緒。

「躁」是指手腳亂動,手足無措,不得片刻安寧。是由於頭上火旺,多餘的能量流向四肢導致。「躁」體現在兒童身上,就是多動症。兒童多動症一方面和孩子本身的陽氣過旺有關,另一方面和飲食過飽過熱有關。因此,對有多動傾向的兒童,要少吃或不吃雞肉和辛辣食品。「躁」體現在成人身上,表現為不停的抖腿,嘴巴不停的嚼口香糖,非得找點事情做,停不下來的狀態。初期表現為軀體癥狀,逐步發展可能導致躁狂抑鬱等精神性疾病。這一方面和浮躁的社會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和飲食肥厚甘膩,辛辣刺激導致心火旺有關。這裡有個養生咽唾法介紹給大家,可以緩解「躁」。具體做法是:晨起或臨睡前,靜坐,舌抵上顎,等舌下存滿津液,就慢慢咽下,用意念想把它咽到丹田。用的是五行「水」克「火」的道理。腎水產生津液,這裡就是唾液,用唾液這個「水」來制約過旺的心火。你看「活」字,舌邊有水啊!

——關於易發疾病——

「逆之則傷肝」。春天對應的臟腑是肝和膽,有個成語是「肝膽相照」,這兩位確實是一對好朋友。為什麼春天對應肝膽呢?因為它們具有「曲直」的特性。白天人們活動,肝釋放血液,這是對應「直」;晚上睡覺,肝藏血,這是對應「曲」。膽也類似,平時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這是對應「曲」;當人進食大量脂肪的時候,就釋放膽汁來幫助消化吸收,這是對應「直」。因此,春天常見疾病的根源可以從肝膽來治,這就是「治病求本」的思路。下面分享一些春季常見疾病的原因和日常保健方法,嚴重的情況還是要及時就醫啊。

1、春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睏倦的癥狀,睏倦與季節無關,和人的精氣不足有關,就像人忙了一天,到晚上累了,精氣神不足了,想睡覺了一樣。為什麼人們會強調「春困」一說呢?人是自然的產物,春天萬物生髮,人體感應到生髮之氣也會調動精氣神來推動自身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做事需要精氣,可是如果冬天精氣儲備不多的話,就會生髮無力,力不從心,感覺睏倦乏力。看來,要想解決春困,就要從秋天開始,貼秋膘,然後冬天少點消耗,好好儲藏能量。

2、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

這三種病雖然發生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但都是肌腱過度勞損所致,歸根結底病在「筋」。伏案工作學習,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提拉重物,這些情形就像橡皮筋一直緊繃著,時間長了,就不太能恢復原狀了。我們身體內的「筋」是能屈能伸的,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讓它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因此這類疾病呈現低齡化、擴大化的趨勢。肩周炎以前被稱為「五十肩」,可現在很多三、四十歲的人都有這個病,更別提頸椎病、腰椎病有多麼普遍了。女人28歲,男人32歲,肝氣肝血開始衰落,更要注意保養「筋」。

如何保護我們的「筋」呢?

1)使用有度。我們的「筋」是能屈能伸的,不能長期緊繃。就像保護眼睛的做法,用眼一段時間,就要休息一會,我們坐著伏案工作一段時間,也要起身活動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2)吃蹄筋補自己的「 筋」。根據「以形補形」的思想,春天吃些牛筋有助於補益人體自身的筋。

3)保暖。有些人疼痛後喜歡用冰敷,這的確可以暫時緩解。但是如果長期溫度過低的話,會導致筋的纖維化,讓筋變脆,更易損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頸椎腰椎等病患處受寒。

3、口苦

為什麼春天容易覺得口苦呢?口苦與膽汁和唾液有關。

從天時的角度來看,春天的生髮之氣會讓人體的小天地也更加容易生髮,如果生髮太過,會克伐脾土,而唾液是對應脾土的,口苦就是五行中「木」克「土」的表現。這類人由於運化失調,會讓原本向下到小腸的膽汁逆向上衝到口腔,而膽汁是苦的,因此人會覺得口苦。

從人體自身的角度來看,口苦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在身體有淤堵的人或者情緒壓抑的人身上。膽汁排泄不通暢,造成口苦。

如何應對呢?

治療口苦要從改善膽的功能入手。可以嘗試「敲膽經」。膽經循行在我們身體的兩側,可以從上到下敲打一下,有助於緩解口苦。

飲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多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少吃油膩的東西。

4、花粉症

江南的春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柳絮飄飛,花朵次第開放,可這段時間對花粉症患者來說,真是很難熬的日子。花粉症的表現通常是鼻子癢、流鼻涕,眼睛癢、流眼淚。有沒有發現,都是流出白色的液體。《黃帝內經》中說「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花粉症的癥狀實質是在排寒。春天萬物生髮,人體也趁著生髮之氣想把原來積累的寒氣排出,這是身體自我保護的表現。因此,我們的治療不是去壓制這些癥狀,而是要幫助身體趁著天時趕緊排寒。如果你有花粉症,找個靠譜的中醫來幫你一把吧。

?

最後,總結一下。

吃——應季蔬菜,少吃葷菜;吃蹄筋養護「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辛辣或酸味。

穿——青色的衣服,寬鬆的衣服和髮型。

睡——晚上9~11點入睡,早起是指3~5點起床。

活動——放風箏,戀愛表白,行善,行動。

情志——注意煩躁情緒,運用「養生咽唾法」

易發疾病——春困、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口苦、花粉症

??——The End——

巧荷和你一起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靠近自己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巧成書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中的世界觀

TAG:有巧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