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起對抗孤獨,我願長眠不醒

比起對抗孤獨,我願長眠不醒

Hurt

 Unearthed

Johnny Cash 

00:00/03:36

自小就看偵探小說的我,一直在閱讀各種各樣類型的偵探小說作品,卻有意無意繞開了大名鼎鼎的雷蒙德·錢德勒,或許源於一種心理,開胃菜可以慢慢吃,饕餮大餐不妨慢慢吊著胃口,期待著未知的驚喜與滿足,這次與《長眠不醒》相遇,對於最近心情震蕩的我來說,或許算是一種獎賞吧。

故事的開篇就讓人嘴角上揚,是個非常漂亮的開端,「一個穿戴講究的私人偵探該具備的,都在我身上了。我正前去拜訪四百萬美元」,彷彿作者雷蒙德·錢德勒與偵探馬洛本人,同時出場,一絲精細,一種自得,一縷優雅,一點幽默,亮相的同時,錢德勒也亮出了自己漂亮的文筆。你不禁想會知道,他會遇到怎樣的人,怎樣的故事,怎樣的謎團。故事始於一個大宅,委託人是一位垂死的老人,任務是調查一樁勒索案件,但是兩個人的交談玄機暗藏,在這一點上,所有的推理小說家似乎都有義務,將人物與焦點事件交代清楚,而錢德勒尤其擅長不動聲色,為了處理這件勒索案件,馬洛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尋找線索,抽絲剝繭般地撥開層層假象,一步步走近真相,或許直到接近尾聲之時,才能逐漸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這是雷蒙德·錢德勒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但是就像村上春樹在序言中寫道的「習作的要素幾乎看不到,結構和文體、熟悉的風趣對話都幾乎無可挑剔」,人物形象樹立的相當漂亮,寥寥幾筆,即具神采,作者的文字功力嫻熟出色,比喻極具特色,文字在錢德勒筆下任意來去,與情節結合得緊密俏皮,營造出一種略顯灰暗卻又令人安寧的意境,若要比喻,或許像一杯美式咖啡吧,沉醉於顏色,又願意慢慢品嘗味道的醇香。在閱讀之時,本有種心態是等著看這本書到底會如何觸動你,可是只有當合上書的最後一頁之後,那種感受才完全聚合在一起,彷彿如一陣傷感的吹過,了無痕迹,卻完全不同了,彷彿內心得到了撫慰。

其實故事本色稱不上多麼反轉離奇,或許說偵探推理本是作者想要藉助的一個形式,在每一次案件背後更多的是世情與人性,在一環扣一環的推理過程中,我們看見的更多的是這個城市,這個常常下著雨的城市,有衰頹即將死去的老人,有直墮下去的少女,有沉迷賭博的無依女人,有無惡不作的男人,有溫柔的銀髮人,有冷硬的偵探,或許很多作家都愛戀著城市這個集合體,最後寫的都是城市而已,在這個城市裡的無數人構成了一座城獨特的氣質,而所有這些集合成作者眼中想要表達的城市——這個人類精神的載體,最終似乎形成了自己的靈魂。

而馬洛的形象,讓偵探這一職業落下神壇更加真實可信,偵探不再是呼風喚雨有如神助,但是偵探卻也可以有血有肉,就像馬洛所說,「如果讓警察放手去做,那麼基本不會遺漏什麼線索,如果有,那準是那種更加拐彎抹角、雲里霧裡的線索」,而偵探往往只能用自己的經驗、眼光與頭腦去尋找這些線索的人。馬洛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獨特,很耐品味的人物形象,他單槍匹馬,具備超強的觀察力與判斷力,有著自己獨特的是非觀與原則,他絕不輕易動搖,在冷硬的話語與外表之下是一顆相對柔軟的心,他既嫉惡如仇,也會惺惺相惜,相比起書中描述的所有人,馬洛都顯得更加「獨立」,但是這份獨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孤單,其實每個人都面臨孤單,有些人找到一絲溫暖抵擋,有些人乾脆放棄抵抗,可是唯有馬洛是勇敢的,敢於直面孤獨,從不軟弱,亦不投降,我想這是這個角色甫一出場即令人動容的一個原因吧。這是一個需要主角馬洛帶領下講述的世界。

但是結尾那大段的獨白令人動容,原來孤獨是如此蝕入內心,因為那是一種生命無法承受之輕,即使硬漢如馬洛,也會有想要長眠不醒的時候。我想這部作品,歷經歲月依然得到大家的喜愛,除了作者高超的技巧,還是因為其中體現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對於城市的熱愛,對於不公的憤怒,對於情感的依賴,以及——對於孤獨的畏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於閱讀這件小事兒 的精彩文章:

不斷失去與得到的人生

TAG:關於閱讀這件小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