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兩代著名的「竹」畫欣賞,有唐伯虎和鄭板橋真跡

明清兩代著名的「竹」畫欣賞,有唐伯虎和鄭板橋真跡

《竹鶴圖》 明 邊文進 絹本設色 縱180厘米 橫1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畫家以細勁的線條勾畫輪廓,再賦以厚重的色澤,整個畫面富有裝飾趣味。兩隻高傲的仙鶴,漫步在稀疏的竹林里。仙鶴的白色羽毛畫得十分細膩,極富質感;竹子的枝竿和竹葉,採用雙鉤法,線條挺拔流暢。

《竹雀圖》 明 呂端俊 絹本墨筆 縱153.2厘米 橫8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中,畫家極善運用對比的手法,在這布局飽滿大方又清疏合度的畫面上創造了一種幽美而富於生趣的氣氛。此畫用筆勁爽,墨色溫潤,濃淡變化豐富自由。描繪形象真切準確,生動自然,堪稱明代 畫竹佳作。

《題竹圖》明 杜堇 紙本墨筆 縱191厘米 橫10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從畫中題詩悉知此圖繪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題竹的故事。畫面正中高帽長須、執筆題竹者即為蘇軾。人物衣紋作蘭葉描,又稍見轉折和頓挫,纖細而有力。墨竹主幹細加暈染,逐節分明,筆墨亦顯細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較隨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進的山石,其畫法似乎與「院體」、「浙派」有一定關係。

《蘭竹圖》 明 文徵明 紙本水墨 縱47厘米 橫2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畫蘭,講究其清雅幽香,潔身自好;畫竹則寫其高風亮節,勁直向上。此圖合寫蘭竹,歌頌「雙清」。他用水墨畫土坡上蘭竹,蘭花以淡墨為瓣,竹葉用筆流暢,顯出臨風飄動,活潑自然。

《風竹圖》明 唐寅 紙本墨筆 縱83.4厘米 橫4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畫中迎朔風而傲然挺立的風竹,幾乎就是畫家所處境況的再現。

《竹石圖》 清 歸庄 紙本水墨 高110厘米 寬76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圖寫一石二立竹, 亭亭玉立, 奇石旁側欹竹斜出, 亦秀健活潑。寫竹、竿、節、枝、葉四者, 一氣呵成, 筆意貫通, 葉葉相加, 生機盎然。用筆遒勁蒼健, 墨分濃淡, 前後竹影相襯, 極有風致。風格瀟洒, 豪邁絕倫, 得墨竹之妙。為竹傳神。畫上款書自抒胸臆。

《竹石梅蘭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205.9厘米 橫94.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整幅作品,意境空靈,餘味無窮。 「一葉一清靜,一花一妙香。畫面誠如石濤自題,清香四溢的花卉隱逸於樹榦竹葉間。

《墨竹圖》 清 李鱓 紙本墨筆 縱149厘米 橫75.6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此幅《墨竹圖》以水墨寫修竹,很有幾分清麗,幾分蕭肅。

《墨竹圖》清 鄭燮 紙本,縱120厘米 橫69.3厘米 。畫面構圖居中,畫新竹二竿,竹後二方石塊挺立。略有明暗前後關係,竹葉在前的用色濃重清晰,在後的則以略淡之墨完成,更為退後的是石塊,用色更加淺淡,完全是竹子的陪襯,但並非草率馬虎之筆,細觀之仍是蒼勁奇峻之筆。題款位於畫之右上方,字體別緻妍麗,跌宕多變,抑揚頓挫中體現出一種音樂的多變旋律感。

《竹石圖》 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198厘米 橫116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此圖畫竹,雖寥寥數筆,而倚石取勢,搖曳生姿,有滿紙秋聲的感覺。

《竹石幽蘭圖》清 鄭燮 紙本墨筆 縱185厘米 橫105厘米 廣州市美術館藏。此圖畫蘭、竹與石,用筆遒健圓勁,極疏爽飛動之致。石用中鋒勾勒,筆致瘦硬秀拔,皴擦較少,而神韻具足,竹用濃筆,石用淡墨,濃淡相映,妙趣橫生。總觀全圖,氣勢俊邁,風神蕭散,有傲然挺立之概。

《竹石圖》清 李方膺 紙本墨筆 縱139.5厘米 橫5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繪新篁數竿,枝葉瀟洒自如,筆法迅捷挺健,具名款。此圖蕭疏清雋,縱逸不拘於法,深得寫生之妙趣。

《蘭竹石圖》清 羅清 絹本水墨 縱132厘米 橫66.5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畫家用指頭作此《蘭竹石圖》,氣勢軒昂而挺拔飄逸。

《七賢圖》軸為鄭板橋七十歲所作,描繪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賢,竹姿疏落有致,竹節傲然挺立,具有一種剛正和倔強不馴之氣。題識:柴庵先生宰濰縣,多惠政,至今有吳公七賢祠,七賢而獨稱吳公,蓋重吳也。燮宰是邑謁其祠,葺而新之,在縣西五十步不遠,故得常至而拜獻焉。玉樹親翁索予畫,因寫七竹以比七賢,亦以見賢者之必有後也。乾隆二十七年,歲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橋弟鄭燮拜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今知古 的精彩文章:

上聯:竹本無心,節外又生枝葉,請對下聯?
上聯:左為難,右為難,左右為難難左右,請高手對下聯?

TAG:知今知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