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夷岩茶的製作工藝過程

武夷岩茶的製作工藝過程

大家都知道茶葉的品質好壞絕對是離不開茶葉的製作過程的。那您知道武夷岩茶的製作過程怎麼樣嗎?武夷岩茶也可以說是烏龍茶的極品,主要產地就是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的製作方法較獨特,工序繁冗,工藝細緻而精湛。主要有采青、萎調做青、殺青、揉捻、烘焙、揀剔等幾道工藝。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詳細了解一下它每一道程序的具體步驟。

采青:春茶一般在穀雨後開採至立夏後七天左右結束。夏茶在夏至前後,秋茶在立秋後採摘。採摘的嫩度對岩茶質量影響頗大。過嫩則成茶香氣偏低,滋味較苦澀;過老則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及時采是寶,過時采是草。標準采法是「三葉半開面」,即頂端駐茶開一半,以下三葉全展開時采最好。在運送過程中,要保護鮮葉的新鮮,特別是要保護鮮葉的完整性,盡量避免折斷、損傷、散葉等不利提高品質的現象發生。采優質品種還有特殊要求:雨天不採、有露水不採、烈日不採。一天中最佳時間在9-14時之中,14-17時次之。鮮葉不同品種要嚴格分開,單樅、名樅、岩地、山陽、山陰等均不能混淆。

萎凋:萎凋依鮮葉不同而異,有日光萎凋和加溫萎凋(雨天則用加溫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礎。萎凋的過程是鮮葉生理失水的過程,促進鮮葉內部發生機理變化,要恰到好處。失水過多則成「死葉」,水分散發不夠,則影響做青。

通常人們把這個過程叫萎凋或者做青。武夷岩茶特殊的品質就在於做青。做青過程中有走水、搖青、等青、發酵等工序交替進行,多次繁複。是半發酵形成綠葉紅鑲邊的過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過程。因此,做青是決定毛茶品質好壞的關鍵。而做青要非常注意不同的品種和萎凋的程度(即內因),以及當時溫度、濕度(外因)的變化靈活掌握。俗稱「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原則上是,搖青與做青結合動靜交替,厚攤靜入,搖青的目的是促進葉邊緣摩擦,可以讓水分走失更快。等青是讓水分走失的過程中,在溫度和濕度的作用下起發酵作用,促進茶的酚類物質轉化,達到氣香味醇的目的。要根據茶青的轉化因素來決定搖次數,搖速度,搖多久,等多久等等,還要根據天氣、濕度原因決定怎麼搖。做青好了以後,把茶葉堆放在一起,這樣做的目的可以進一步讓茶葉的滋味醇和,這個時間比較短暫。一邊促進內質變化,一邊限制水分繼續蒸發,使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緊密結合。

殺青:殺青的目的主要是使做青葉受高熱迅速升溫,以鈍化酶的活性(酶是岩茶製作過程中實現一系列酶促化學轉化的催化劑),使做青葉的酶促轉化的發酵作用受到限制,從而鞏固品質特徵。同時,通過高溫(滾筒殺青溫度在220-2600C之間)殺青,原有芳香成分的低沸點青臭氣進一步散發,高沸點花果香氣進一步顯露,在熱化條件下,還會形成新的芳香成分。

揉捻:其目的一是將經過殺青的青葉揉捻成條索(形成蜻蜓頭,蛙皮狀);二是通過揉捻揉擠出茶汁,使之凝於葉表,有利於內含物的混合接觸和一定程度的轉化,便於沖泡飲用。

烘培:乾燥是最後一道工序,分水焙、復焙、燉火。復揉葉經解塊後,放在焙籠中以明火高溫烘焙。焙窯溫度從高到低、再低到高的方式,在不同溫條件下完成。焙籠要經常搬動,在低溫處翻焙和下培,速度要快,下焙後置水篩中薄攤在晾青架上晾青,在透涼並茶條轉色後,付初揀。進行水焙(溫度約1300℃),至六成干,薄攤晾索(攤放6-7小時),以便茶梗水分散發。然後高溫復焙(溫度1600℃)。經揀剔將梗、片和成形不夠好的茶條除去,最後加焙燉火,即低溫久烘,溫度由高到低,開始80-850℃,逐步降到40-500℃,燉火時間約8-10個小時。通過低溫久烘,以火調香,以火調味,使香氣、滋味進一步提高,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程度。燉火高超技術,為岩茶所有。清代梁章鉅稱:「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揀剔:是剔除埂、片,再經看揀員揀出成形不夠好的茶條,再加焙純火、轉色,達到香氣、滋味的提高。

以上就是武夷岩茶的製作過程。總之,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精湛獨特的製造技術,就沒有武夷岩茶獨具的「岩骨花香」的神韻。正如當代茶葉界泰斗張天福所說:「由於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環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品質具特殊的岩骨茶香的『岩韻』之風格。武夷茶葉不僅品質超群,而且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的發展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杯春茶敬生活
常喝綠茶的人,身體會出現這5種與常人不同的好處!看完一定要喝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