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何成為聰明的教育理論消費者

如何成為聰明的教育理論消費者

今天的教育實踐者越來越需要從教育理論的應用中獲得專業上的滋養,成為教育理論的消費者是教育實踐者踏上卓越之路的一個必然選擇。前些年,教育實踐領域流行的一個理念主要是「要成為研究者」,其依據主要是教育實踐者因經常缺少得心應手的教育理論而必須親自去生產它們。事實上,這樣的生產也是對教育理論的一種消費。提出教育實踐者要做聰明的教育理論消費者,在實質上就是要闡明教育理論的實踐功用、教育理論生產狀況以及教育實踐者的教育理論消費能力。

教育理論的實踐功用

教育實踐者從事各種教育實踐工作,會產生很多方面的思想認識需求,這就是教育理論發揮功用的世界。當然,那些還不能稱之為教育理論的常識和個人體驗,都可能在各種教育實踐領域對教育實踐者提供幫助。

從根本上看,教育理論就是有關教育的體系化陳述,也就是一系列相互邏輯聯繫的陳述。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功用,特別需要從陳述對於行動的意義方面得到內在的理解。一般來說,陳述對於行動的意義主要在意、情、行三個方面。具體來說,人可以從特定的陳述中理解意思、體驗情感和接受帶有意圖的影響力。如「以學生為中心」這個陳述就同時具有:以學生成長為中心設計和實施教育工作的意思、尊重和愛護學生的情感、拒絕壓制學生的影響力。與個人體驗相比,教育理論相對更加具有邏輯性和體系性,即更具有邏輯理性的思考以及體系內的相互支撐性。

從效果來說,教育理論作為陳述體系對實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說明解釋和規範建議之上。教育實踐者從教育理論陳述中得到意思、情感和影響力之後,各種具體的教育實踐工作就可能因此產生四個方面的變化:現象得到了說明,機理得到了解釋,方向和行動得到了規範,具體行動得到了建議。說明就是指出了是什麼,這對於教育實踐來說是基礎又核心的作用,因為「不知所是」在教育實踐中是非常根本的一個問題。解釋就是呈現了各種關係,這可以讓教育實踐者明白教育內在的結構系統和秩序機制。規範就是給出方向和行動的規則。建議就是提出了衡量情境後的行動方案要點,教育實踐者可以因此得到更具體的行動指南。教育的常識和個人體驗也可以產生這些效果,只是,推崇邏輯理性和體系化的教育理論在這四種效果上表現出不同的水平特徵,總體上會相對地更規範、更內在一致和更標準化。

教育理論生產的主要狀況

如果不是抱著對教育理論的絕對「信仰」,教育實踐者就只有在對教育理論的生產環節進行了解之後才更可能理智消費。這個道理放在日常用品的消費水平提升上同樣適用。

教育理論的生產者現在主要是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的研究者,他們需要具備的是專業研究的素養,需要承擔的是專業研究的任務。就目前狀況來說,教育理論生產者作為專業研究人員的素養在核心上是越來越狹窄的理論儲備、越來越規範的方法操作和越來越專業的成果表達。從任務角度來說,教育理論生產者當前的任務主要是以出版發表和課題項目為形式,輔助以政策建議和專利發明等。在教育理論生產者構成上,還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情況是,教育學科之外的研究者也可以成為教育理論的生產者,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統計學等很多學科都有專業研究者生產教育理論。

一般來說,教育理論目前的生產方式主要有演繹推理方式、實證科學方式、人文科學方式等。演繹推理方式主要是基於上位理論或現實經驗,通過邏輯推演的方法去生產教育理論,這個方面的代表是教育哲學研究和其他教育研究領域的理論性研究環節。實證科學方式主要基於不可辯駁的經驗現象,通過數理化加工的方法去生產教育理論,這個方面的代表是量化教育科學研究。人文科學方式主要基於對人文現實的質性分析去生產教育理論,這個方面的代表是質性教育研究。演繹推理研究得出的教育理論一般比較宏觀,結論比較強於方向性和普遍性。實證科學研究得出的教育理論一般比較確切和精確化,結論比較強於確定性和標準化。人文科學研究得出的教育理論一般比較深入主觀世界,結論比較強於人文性和細膩性。此外,這些主要的研究類型也都可以內部區分為不同的研究取向,如建構取向與批判取向。建構取向比較強調新教育理論的建設,批判取向比較強調原有教育理論的修正或清理。

實踐者的教育理論消費能力

期待教育實踐者成為聰明的教育理論消費者,主要意味著教育實踐者在教育理論的使用中能夠做出必要的努力和投入,能夠做出個性化的選擇和加工,能夠指向最核心的自身需要。由此可以得出,教育實踐者在教育理論的應用中需要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能夠評估教育理論應用上的投入和產出。有一點需要明確,教育理論在實踐上的功用在不少時候並不是獨有的,有些方面和程度上的功用是常識和個人經驗可以替代的。所以,教育實踐者的一些需求本身就要考慮是否需要通過教育理論的應用來滿足。當前,不少教育實踐者喜歡在日常生活現象中遷移或者借鑒別人的經驗,本身也確實是滿足需要的一種方式。之所以要衡量評估教育理論實踐應用上的投入,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論的獲取本身需要努力和投入。這種投入經常既包括能力和精力,又包括財力、時間和機會。而且,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相對於投入來說也算是一種產出,這種產出也經常是有一定限度的。聰明的教育理論消費者會判斷教育理論消費所需要的投入到底是否值得,核心判斷標準能否換得相應的回報以及投入可否被替代。如果有些問題可以通過更少投入的其他途徑來滿足,那麼教育實踐者就可以選擇其他途徑。如果教育理論的實踐應用投入更多而產出較少,那麼教育實踐者就需要思考是否要繼續的問題。

第二,能夠深入理解教育理論。教育理論的消費需要評估投入和產出狀況,這同時也就要求教育實踐者能夠深入理解教育理論。作為教育理論的消費者,教育實踐者需要整體理解目標教育理論的內在結構,對教育理論至少要學會分清:哪些部分是表,哪些部分是里;哪些部分是結論,哪些部分是支撐;哪些部分是核心,哪些部分是外圍;哪些部分更有道理和質量,哪些部分相對一般和不足;哪些部分在意思、情感或影響力上更有優勢或更顯不足。教育理論的消費者面對教育理論,就像營養師面對各種食材一樣,能夠知道內在的構成以及不同組成部分的質量。

第三,能夠比較不同的教育理論。比如在課堂教學提問行為的優化上,教師既可能找到關於教學對話的不同演繹推理,也可能找到有關課堂提問的實證科學或人文科學調查。由此,比較不同的教育理論就變得必要起來。當然,比較需要建立在深入理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還要結合不同教育理論上的投入—產生狀況,那些投入—產生狀況好的教育理論就是更可能被選擇的教育理論。

第四,能夠對教育理論進行個體化加工。教育理論在生產中並沒有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教育理論實踐消費的邏輯。所以,不少教育理論在基本假設、具體表達方式、不同主題的兼容性以及表達完整性上都可能與教育實踐需要有距離。如果在實踐中運用教育理論,就需要教育理論的實踐消費者做出個體化加工。例如,補充教育理論沒有表達的內容,通過完善各種基本假設調整結論,讓教育理論表達更貼近實踐以及對接需要組合使用的不同教育理論。

第五,能夠明確和堅守教育理論應用的實踐目標和追求。在以往的教育理論實踐應用現象中,一些教育實踐者會在教育理論的應用中迷失目標和出離追求,有人因此就變成了使用教育理論的實踐貼金者、教育理論的挑剔評論者或見異思遷者。從根上說,教育實踐者是因為追求更高的實踐工作質量才會使用教育理論,而不是為了生產和把玩的目的而使用教育理論。雖然之前提出的「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看起來有讓教育實踐者成為教育理論生產者的意思,但是教育實踐者更多研究的內容是教育理論如何情境化和個體化加工,這也可以看作教育理論消費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明確和堅守了教育理論應用的實踐目標和追求,教育實踐者的教育理論消費過程才會更現實可行,最終的效果也才更有品質。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院長、副教授,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基於實踐立場的教育理論實踐應用機制研究」[BAA170021]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4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捉蟲式」教研激發內生動力
把牢辦學方向 堅守空天報國使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