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人物譜:太上老君
歡迎關注
歡迎轉發
山鬼人物譜:太上老君---山鬼雷公花錢賞析之二
山鬼花錢內容簡潔、內涵豐富,功能明確、版式多彩。其符咒的內容萬變不離其宗:永保神清。其涉及的人物基本都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太上老君,玄武,大真人,劉海,鍾馗,山鬼,雷公,律令等,形成了山鬼人物譜。有人物形象出現的有:太上老君,玄武,劉海,鍾馗等。人物中首推太上老君,其號令諸神、敕令眾仙、施發符咒,為消滅妨礙人們神清的鬼精妖邪布下天羅地網,永保人間康寧太平。
山鬼人物譜,太上老君為首。在山鬼花錢里,絕大部分符咒都祈請太上老君、奉太上老君之勅:雷霆雷霆 殺鬼降精 斬妖辟邪 永保神清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勅。本篇賞析部分描繪太上老君形象的山鬼花錢。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亦尊稱太上無極大道、元陽上帝、道祖、上德皇帝等,為大道主宰,萬仙之祖,眾聖之師 ;易號化身三皇五帝之師 、萬法教主、玄元皇帝。
太上老君創世、創神、開創諸天,乃元氣之祖,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為一切無有有無之祖,一切神聖之上。
"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太上--至高無上,老--乾陽、尊者,君--聖王,"至高無上的尊敬的聖王",即"大道"的意思,造化自然者也。
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卯時誕生)為道家創始人,被尊為道教的教祖。據《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說文》:「聃,耳曼也」就是耳長而大),史記稱老子幾百歲後不知去向。通常亦稱老子為太上老君。
老子著《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為道教之聖典、萬經之王。《道德經》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在山鬼花錢里,除了符咒尊奉太上老君之外,還鑄造了太上老君的形象:老君煉丹,老君傳道等。
老君煉丹
煉丹,為煉製外丹與內丹的統稱。外丹術,是在丹爐中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如用硃砂煉製使人長生不死的葯)。最早由古代的黃老道家等發展而來。
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將孫悟空置於八卦爐中煉丹,卻練就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從此老君煉丹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八卦爐中內有四大天火之一的六丁神火,可以煉製各種丹藥、武器和法寶。
如圖所示,為山鬼花錢的人物一面,形象地描述了老君煉丹的場景:穿左為老君手搖羽扇,為八卦爐掌控火候;穿右為八卦煉丹爐,爐中焰火升騰,扶搖直上,化為祥雲、法寶等烘托著太極(穿上);穿下為煉丹工具,有火鉗(火剪)、道扇(芭蕉扇)、幌金繩等寶物。
如圖所示,為該枚山鬼花錢的符籙一面,符籙咒語為:山鬼 雷霆雷霆 殺鬼降精 斬妖辟邪 永保神清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敕 雷公
如圖所示,為山鬼花錢的人物一面,形象地描述了老君煉丹的場景:穿左為老君手搖羽扇,為八卦爐掌控火候;穿右為八卦煉丹爐,爐中焰火升騰,扶搖直上,化為祥雲、法寶等烘托著太極(穿上);穿下為煉丹工具,有火筷子(通條)、道扇(芭蕉扇)、幌金繩等寶物。但火鉗、道扇與上一枚不一樣,此枚的火鉗如一副筷子即火筷子、道扇是近圓狀的。
如圖所示,為該枚山鬼花錢的符籙一面,符籙咒語為:山鬼 雷霆雷霆 殺鬼降精 斬妖辟邪 永保神清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勅 雷公
兩枚描述老君煉丹的山鬼花錢,圖紋相似,細節有別;符咒相同,有敕、勅之異。(民俗錢幣敕勅之區別)
老君傳道
太上老君為道教始祖,救贖教化、傳道佈道,必親力親為。民間關於老君傳道的傳說比較多,老君傳道的地點、傳道的方式也不單一。如成都市青羊肆(青羊宮)即為神仙聚會、老君傳道的聖地。
如圖所示,為山鬼花錢人物的一面,表現的是老君傳道的場景:穿右為老君,仙風道骨,手持太極,飄飄然作傳道狀;穿上為太極八卦,寓意太極八卦普佑天下;穿左為道家符籙,寓意老君施法佈道。
如圖所示,為該枚山鬼花錢的符籙一面,符籙咒語為:山鬼 雷霆雷霆 殺鬼降精 斬妖辟邪 永保神清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敕 雷公
表現老君傳道的山鬼花錢還有其他版式。區別主要在圖紋方面及敕、勅之異。如老君手持拂塵、腳踏祥雲等。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將老子視為太上老君,如稱太上老君李耳等。可以稱老子李耳是太上老君,但不可以稱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李耳,因為老子李耳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太上老君還有其他化身。在山鬼花錢中,大多統稱太上老君;亦有稱「太上」的,如:太上咒曰。
老君煉丹,雖是神話,實質上表現了道家煉製丹藥、救治人間疾苦、追求長生不老的高尚情懷,還表現了中醫與道教的關係。老君傳道,既表現了道家法術的高超,又表現了道家理念的傳承,還表現了道家須繼續努力、使道家的思想廣為人知、廣結道緣。


TAG:童心馳騁品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