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經濟的市長」現身,為中國資本市場「對症下藥」
【編輯/張喜斌 陳佳卓 統籌/劉姝蓉】5月19日,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舉行。重慶市政府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到場發表演講。大白新聞(微信ID:dabaixinwen)注意到,演講主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成長。
他表示,過去28年的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新生的初級市場,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資本市場的六種功能已經在國民經濟中逐步體現出來,今後二三十年必將更深刻的顯現出來。但他同時還指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在九個方面還需進步。
黃奇帆
黃奇帆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
黃奇帆在發言中稱,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六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是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二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資本市場的獨角獸制度,風險資本投資機制能極大地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以資本市場的逐利特性、用腳投票的資源配置機制,極大地促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企業實施現代企業制度。
四是健全現代金融體系。
五是讓老百姓增加致富途徑,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
六是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探索了高質量有效益的實現形式。
在他看來,過去28年中,資本市場這六種功能已經在國民經濟中逐步體現出來,今後二三十年必將更深刻的顯現出來。不過,黃奇帆也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目前還存在著不少需要進步的地方,大體有九個方面。
一是總量還小,國民經濟證券化率不到50%,還有巨大成長空間。
二是交易所競爭力不夠,交易品種和數量還不豐富,商品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債券市場發展滯後。
三是市場分割,比如A股、B股、香港紅籌、H股,債券分為銀行間中票和交易所債券,這些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四是發行機制不健全,註冊制還沒到位。
五是退市制度不健全,目前總體上還只有說法,還沒有真正到位。
六是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七是證券公司綜合實力、競爭力較弱,主要靠經紀業務支撐,直接投資、併購顧問能力不高,證券公司行業集中度太低。「在成熟市場,前10位的證券公司一般佔到全行業的業務量的60%甚至75%,我們現在不到30%」,他稱。
八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投資者多、機構投資者少,保險資金、養老金投資規模小,PE發展不規範、運作模式、風險管理、資金來源和託管方式都有問題。
九是發展和監管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建設需要加強。
黃奇帆建議,面對這些問題,要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多樣化的投融資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切實加強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堅決打擊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防範和警惕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為把資本市場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發動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殺手鐧,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推進器,老百姓致富的財富通道而努力。
曾被稱「金融市長」「重慶CEO」
據了解,黃奇帆1952年生於浙江諸暨,縱觀他的從政履歷,任職的地方主要包括兩個直轄市:上海和重慶。2001年10月,時年49歲的黃奇帆從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調任重慶市副市長,2010年正式當選為重慶市長。
黃奇帆曾說:「我熱愛重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要像黃桷樹一樣紮根重慶。」此後15年,黃奇帆「紮根」重慶,陪伴了6任市委書記。媒體稱,縱觀黃奇帆在重慶為官的15年,他長於金融和產業經濟。
媒體報道稱,「渝富模式」「筆電產業」再到「渝新歐國際鐵路」,黃奇帆個人色彩閃爍其中。再加上此前他在上海本地股重組以及提出的資本市場第一個凈殼收購的概念,無不顯示著其在經濟領域的建樹。
「電子腦殼」、「重慶CEO」、「金融市長」、「學者官員」,甚至是「房地產敵人」……這些都是黃奇帆在這幾年攢下的「頭銜」。和它們一樣出名的是重慶近幾年異軍突起的經濟發展。
近幾年的重慶,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顆明珠。從2013年到2015年,重慶的GDP增速「三連冠」領跑全國,一個個經濟案例,成為學界業界討論的焦點。背後的經濟操盤手黃奇帆也備受矚目,他被國內學術界及媒體界賦予了「金融市長」這一民間頭銜。
2016年12月30日,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接受黃奇帆同志辭去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的請求。2017年2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經表決,任命黃奇帆等人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公布,黃奇帆不再擔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資料來源:中國財經報、鳳凰財經報、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日報、中國青年網等】


※唐山一科員因受賄被判3年半,檢察官丈夫為妻「喊冤」
※美國這個州長為何帶了50人來中國「求合作」?
TAG:大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