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本投降,並非只為原子彈

二戰日本投降,並非只為原子彈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漫長的浩劫,終於畫下了休止符。曾經氣焰千萬丈的日本帝國主義窮途末路,最終同意無條件投降。

關於日本投降的最終原因,坊間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令日本政府肝膽俱裂,不得不同意投降以免遭毀滅。原子彈轟炸的確是日本投降的重要誘因,然而許多民間說法認為靠這兩次原子彈轟炸就徹底擊敗了日本,顯然忽略了當時的大量客觀現實、也高估了原子彈的威力。這種說法形成了長期的錯誤認知,使得許多人對日本政府投降的決策依據的認識,也變得模糊起來。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實際情況,遠沒有如此簡單。當時日本政府決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停戰協定,是源於多方原因的。原子彈轟炸當然是其中之一,但絕非根本因素。

二戰末期的日本統治局面陷入極端被動,深陷中國戰場的日軍力量薄弱,幾乎無力自保,日漸壯大的抗日力量迫使日偽部隊龜縮到大城市與主要交通線,許多淪陷區的日軍連吃飽肚子都成了難事,在華北還出現了鬼子兵拿自己的軍火和抗日武裝交換糧食的怪現象。戰爭初期不可一世的日軍此時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活著回家,因此拱手讓出了戰略主動權。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更是灰頭土臉,沖繩丟失後,日本東方門戶已然洞開,一度橫掃太平洋的聯合艦隊淪為海底的人工魚礁,日本當局只能望洋興嘆,制海權早已無從談起。此時能指望的只有日本的航空部隊。然而,當時日本所剩無幾的戰機與良莠不齊的飛行員,顯然難當守土大任。面對集結在近海虎視眈眈的龐大美軍艦隊,日本此時的局面堪稱絕望。

戰爭末期的日本飛行員準備出發執行自殺式任務

與此同時,日本本土同樣哀鴻遍野。大海不再是安全的屏障,一群來自蒼穹的「空中堡壘」不分白天黑夜對日本帝國的心臟——東京——扔下炸彈。凄厲的空襲警報與起火燃燒的房屋成為日本人的「新日常」。無數工廠在美軍戰略轟炸中被摧毀或疏散,工業產品產量一降再降,品質也是每況愈下。由於近海航線被美軍封鎖,日本的海上生命線被兇狠地掐斷,生活必需品從匱乏變為奇缺,饑荒的徵兆初現,此時維繫法西斯戰爭機器的原材料也化為泡影,工廠的工人儘是婦女和兒童,熟練度幾乎不值一提。無論怎麼看,日本面臨的情形都只有四個字:「末日臨頭」。

美軍的登陸作戰迫在眉睫,在勢不可擋的強敵面前,日本的軍國主義統治者還在鼓吹「一億玉碎」,逼迫軍民誓死抵抗即將登陸本土的美國部隊,妄圖將日本本土的芸芸眾生變為軍國主義的殉葬品。

到了1945年中旬,日本的統治階級對戰爭的關注點早已不是如何取勝,而是怎樣能輸得體面。到此時為止,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中只有蘇聯與日本處於非交戰狀態,這一微妙的平衡源於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當時蘇軍擊敗入侵的關東軍,停戰後蘇日雙方達成《蘇日中立條約》,之後蘇聯與日本由此維繫了多年的准和平局面。由於條約的影響,蘇聯對抗日事業的態度也變得格外曖昧,漸漸中止了對華軍事援助,蘇聯在大方向上一直避免與日本的直接衝突。

此外,在二戰中,蘇聯一直不准許美軍在蘇聯建設機場用於轟炸日本,空襲過日軍目標後受傷迫降到蘇聯的美軍戰機被蘇方直接扣留,機組成員也被羈押。斯大林贊同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卻並未簽字。這些舉動似乎為日本政府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在日本政府看來,蘇聯對日態度友好,如果日本與蘇聯達成共識,蘇聯方面可以在美英等反日盟國面前為日本爭取一個有利的停戰條件。

波茨坦會議上的「三巨頭」

1945年4月5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知會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蘇聯退出《蘇日中立條約》,而日本方面判斷對方是在追求一個對蘇聯更有利的新條約,因而日本官方進一步表示自己的友好姿態。日本代表居然在莫斯科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爭勝利閱兵,見證自己曾經的鐵杆盟友納粹德國的徹底失敗。日本方面試圖以此加強日蘇之間的互信。1945年6月7日,蘇聯駐日大使馬利克報告莫斯科方面,日本政府為簽訂日蘇新條約,表示可以將雙方爭議的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歸還蘇聯。此外日方還企圖用兩艘舊航空母艦交換蘇聯的數百架軍用飛機,可見日本政府對蘇聯仍抱有極多幻想。

日本方面寄希望於蘇聯可以出面成為美日間的中介人,調低同盟國對日停戰條件,比如允許日本自行處理戰犯,維持天皇統治,保留日本軍隊等等。

按照日方一廂情願的預想,此時面對傷亡數字焦頭爛額的美國政府很可能就坡下驢,同意放低停戰條件,從而使日本可以「體面」地退出戰爭,戰爭販子們逃脫審判制裁,自然皆大歡喜。

乃至於日本可以有一種更大膽的可能,美軍登陸之前,見到日本全民皆兵的景象,在佩里硫、硫磺島和沖繩的慘烈攻防戰中的心理陰影就會使美國政府心驚膽戰,從而希望可以與日本達成停戰。畢竟美軍在登陸之前,就預計攻佔整個日本要付出50萬人傷亡,軍方還為登陸日本趕製了數十萬枚授給死傷戰士的紫心勳章,這批勳章歷經多次戰爭到現在都沒發完。如果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日本政府當然雙手贊成。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對日宣戰,8月9日凌晨,上百萬蘇軍機械化部隊迅速攻入東北腹地。至此,日本的「蘇聯調停」美夢成為幻想,日本寄予厚望的「盟友」變為了日本最可怕的敵人之一,將日本苦心經營多年的「偽滿洲國」殖民地打得七零八落。

蘇軍向日軍發起進攻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也摧毀了軍國主義者的最後野心。他們終於意識到,即使美軍不登陸,通過這種「一枚摧毀一個城市」的超級炸彈也能把日本徹底抹平。日本方面當然不清楚美國當時總共只有三枚原子彈,一枚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上進行了核試驗,其餘兩枚已經在日本炸響,美軍手中短期內已無原子彈可用。但即便如此,日軍也絕無戰勝美軍的可能,只要美軍繼續圍困日本列島,封鎖其海上運輸線,日本的崩潰實際上是無可避免的。

無論如何,蘇聯的參戰代表著日本「體面停戰」的最後幻夢破滅,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軍國主義者鼓吹的一切榮耀、自豪、夢想都煙消雲散,失魂落魄的日本政府明白如果拖延戰爭,等待的只是自己或早或晚的滅亡下場,最終日本官方強壓軍方主戰派,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認罪伏法。

美軍向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

因此,原子彈的攻擊,對日本投降更多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原子彈早幾個月投,日本未必會投降;如果晚幾個月,可能日本已經先投降了。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早已在內外交困之下不堪重負,蘇聯出兵、航線封鎖、核彈轟炸等諸多因素的集合徹底擊垮了日本政府的抵抗意志,才導致這個法西斯政權最終投降。(航空世界)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顛倒黑白」的美太平洋總部司令
美媒:中國會幫俄羅斯造航母嗎?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