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物聯網時代下,異質雙核MCU競爭越趨白熱化

物聯網時代下,異質雙核MCU競爭越趨白熱化

物聯網時代下,異質雙核MCU競爭越趨白熱化

繼ST於2018年3月推出雙核心無線通訊晶元STM32WB,TI不惶多讓地於5月推出SimpleLink多標準2.4GHz的雙核心CC2652R無線MCU,整合一個具彈性且非常低功耗的RF收發器,搭上功能豐富的Arm Cortex-M4微控制器和一個Arm Cortex-M0核心處理器,前者主要任務為負責多重實體層與RF標準,Cortex-M0則是處理儲存在ROM或RAM的低階RF協議指令,並沒有開放客戶存取。

具低功耗CC2652R可支援單晶片上的Bluetooth 5、Thread與ZigBee等多標準連結,在其他規格方面,由於採用新型低功耗感測控制器,可使鈕扣電池使用壽命長達10年,另外在存儲器架構部分,Flash主要是針對客戶應用,最高可達352KB;ROM則是達256KB,主要是協助TI的Code。

若以整體觀察,預計2018年第三季上市的CC2652R與將要在第三季季末量產的STM32WB,兩者在規格上看似近相同,但在產品定位策略或應用場景上卻不盡同。


2018年異質雙核架構MCU展露頭角,「任務分工」提高效能

近年各領域逐漸朝向智能化發展,對嵌入式產品來說,能耗的控制和效率的提高也越顯重要,異構雙核架構也應運而生,可將不同系統任務分配於不同的MCU內核,可望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功耗及在成本上取得最佳平衡。

事實上早在2013年,NXP的LPC家族早已布局異質雙核架構MCU,分別是針對低功耗智能應用LPC4300(M4F+ M0)及適用於超低功耗應用的LPC5410(M4F+ M0+),事隔多年後,TI與ST才於2018年相繼發布相關產品。

儘管M0沒有M4強大的處理能力,但亦有完整的中斷系統和基本的算術與資料傳送能力,可分擔Cortex-M4處理器大量資料移動和I/O處理任務,精細明確的任務分工,可靈活地適應不同情景。

物聯網時代下,異質雙核MCU競爭越趨白熱化


TI、ST產品定位策略與應用領域不盡相同

現階段有著各種網路協定和標準,像是ST的STM32WB能支援以IEEE 802.15.4為主的無線通訊協定,不過仍以Bluetooth 5為主,但TI的CC2652R則朝向多方發展,可支援Thread和ZigBee標準、Bluetooth 5等多標準連結。

從應用面觀察,ST聚焦工業、醫療照護和消費性應用,TI則是為了因應建築、工廠和電網日益增加的連接需求。

總的來看,這些異質雙核新產品皆朝能滿足低功耗、多標準邁進,相較於傳統的使用多顆MCU方案,異質雙核架構在性能、成本、功耗、效率等諸多環節都有明顯優勢。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施蒔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觸摸板產品再升級,台灣NB供應鏈為台系業者提供最有利戰場
5G已從一個趨勢概念走向實作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