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差這點兒,你的境遇遠比現在好百倍!

就差這點兒,你的境遇遠比現在好百倍!

長生不老一直是世人的終極夢想,古代不少帝王勞民傷財,興師動眾,只為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著名的秦始皇、漢武帝都在歷史上留下了這樣的話柄。可是三國時曹操與前人不同,他清楚地認識到「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所以曹操提出了新概念「養怡之福」,並在詩文中說「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志》中記載,曹操終年六十六歲,這在古代人中算是長壽者。曹操苦於頭風,每次發作都心亂目眩。根據現代醫學分析,曹操的頭風是屬於現在的偏頭疼,原因是心情緊張和焦慮。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如果沒有精神緊張和焦慮情緒,曹操可能會更加健康長壽,真正得享永年。

那如何獲得養怡之福呢?一言蔽之,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

人老了,不能繼續賺到年輕時候能賺到的錢,儲備養老基金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醫療費用、養老費用對我們能否健康長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有充足的醫療費用和養老費用,不降低原來的生活水準,我們就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做好準備。一方面要努力向上奮鬥,爭取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要積極學習理財,將財產進行合理配置,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這樣才是為醫療和養老做準備。

在年輕的時候渾渾噩噩,虛度光陰,這樣的人很難在物質方面得到保障,同樣在精神方面也很難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我們要懷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積極入世,有一番作為,不負青春,不負夢想,不負生命。

倡導積極入世,很多人就容易走極端,覺得就應該不擇手段、蠅營狗苟、機關算盡。這就需要道家的「出世」思維進行調和。工於心計、一味算計的人往往因為過於使用「心力」而有損健康,長遠來看這與實現健康長壽的終極夢想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要懷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請不要把這句話片面理解為唯心觀點。我覺得這句話有很積極的社會意義。「盡人事」是指做自己可以做的所有事情,盡自己可以盡的全部力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在這之後,就放寬心,不必患得患失,因為很多事情的結果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也就是這句話中所說的「聽天命」。我們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始終懷著最終「聽天命」的良好心態而堅持「盡人事」。

如果我們能懷著「去留無意」的想法,有著「海納百川」的心胸,自己不生氣、少煩惱,始終有良好的心態,我們自然就能打敗健康長壽的大敵——壞情緒,那麼我們離健康長壽這一終極目標又近了一步。其實,我們可以想想宋代僧人給我們勾勒的人生圖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一天都可以是積極的,進取的,也可以是恬淡的,美好的,這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

堅持以入世的態度做事,同時以出世的態度做人,更為直截了當的意思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好好工作,這樣最有可能獲得養怡之福,成為一個健康長壽的人。我的方法簡單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投信達 的精彩文章:

破解三大職業困境需要敬業精神

TAG:國投信達 |